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A21-1)和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与预后评定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8例作为肺癌组,同期选择健康人群78例作为健康组。检测两组血清CA21-1和SCC含量,调查反映患者的预后指标-淋巴结转移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肺癌组的血清CA21-1和SCC含量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A21-1和SCC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0.765,0.675,0.714,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都大于85.0%。78例肺癌中发生淋巴结转移26例,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A21-1和SCC与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0.05);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21-1和SCC为影响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CA21-1和SCC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呈现高表达状况,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也是导致淋巴结转移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替加环素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采取替加环素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68例,按照用药剂量的不同分为大剂量组A组(38例)与中剂量组B组(30例),大剂量组给予100mg剂量替加环素治疗(1次/12h),中剂量组给予50mg剂量替加环素治疗(1次/12h),比较两组病情变化及观察各项指标,分析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经痰细菌培养检查出病原菌共78株;大剂量组临床疗效治愈率与病菌清除率较中剂量组佳;(P0.05)大剂量替加环素可促进VAP患者临床治愈率,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采取大剂量替加环素治疗可增加VAP患者的治愈率,大剂量替加环素可达到更好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家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联合压缩雾化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88例分成4组:A组19例给予家庭氧疗、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压缩雾化吸入治疗,B组21例给予家庭氧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组28例给予单纯家庭氧疗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比较4组患者在治疗1 a内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需住院的次数、病死率、1 a后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T)及FEV1/FVC及FEV1%(FEV1与预计值的比)方面的优劣。结果 4组患者在治疗1 a内因慢阻肺急性发作需住院的次数、病死率、mMRC评分、6MWT及FEV1/FVC及FEV1%A、B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A组又优于B、C组。结论家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联合压缩雾化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具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下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疾病,也是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尽早明确病原体类型对疾病的诊治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病原体检测的“金标准”仍是细菌培养法,但其具有耗时长、易污染、培养条件高及检出率低等缺点。伴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病原体的检测方法层出不穷,以快速、简便、特异等为发展趋势。另外,由于抗生素的使用及环境的变化,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也发生相应变化。本文对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检测方法、某些常见病原体的流行情况进行综述,希望对临床诊断及病原体研究等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COPD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监护下并备好急救设施后,按纤支镜检查要求,经鼻插入纤支镜,先吸出并收集气道内的黏液及脓性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然后用灌洗液反复冲洗,直到分泌物基本消除,支气管冲洗完毕后接面罩进行NIPPV,第2、3天若气道分泌物多(≥50ml/d)则再次进行纤支镜支气管灌洗;对照组则单纯给予NIPPV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aO2及PaC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无创通气前后PaO2及PaC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成功26例,成功率86.7%,改为有创通气者4例,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治疗成功23例,成功率7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经纤支镜采痰培养23例阳性,阳性率76.7%;对照组自行排痰15例阳性,阳性率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无创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降低(P〈0.01)。结论纤支镜联合NIPPV抢救COPD呼吸衰竭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无创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50例失败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无创通气(NIPPV)因无需气管插管已被广泛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有研究表明,药物治疗同时联合应用NIPPV,能显著降低气管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存活率,但也有研究表明,当呼吸衰竭发展至一定程度,NIPPV疗效并不满意,或使用无创呼吸机不当,往往无创通气失败。为了更好地在临床中应用NIPPV,现将我院2000~2008年间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采用NIPPV治疗失败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位引流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08年4月我院78例脑血管病后遗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体位引流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加常规抗茵药物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抗茵药物治疗。分别观察其临床疗效、肺部感染吸收天数、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肺部感染吸收天数和住院天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体位引流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局部与全身抗生素联合治疗策略,是脑血管病后遗症合并肺部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的血浆皮质醇水平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1月该院呼吸科住院的弥漫性ILD患者32例,据合并呼吸衰竭的类型分为Ⅰ型呼吸衰竭组18例和Ⅱ型呼吸衰竭组14例。选择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ILD组均于住院第二天清晨08:00空腹抽血,下午16:00再次抽血,送检验科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皮质醇水平。对照组于体检当天抽血,时间、次数、空腹同ILD组。记录ILD组和对照组08:00及16:00血浆皮质醇水平。结果 8:00和16:00,ILD组血浆皮质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D组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组血浆皮质醇水平均低于合并Ⅰ型呼吸衰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弥漫性ILD患者的血浆皮质醇水平降低,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