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为研究雌激素对卵巢摘除后已发生显著骨丢失的balb/c系小鼠股骨骨折愈合的影响,将14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卵巢摘除组(OVX组)、补充低剂量雌激素组(E1组)、补充高剂量雌激素组(E2组)。小鼠于折骨后5天、10天、15天、20天、30天处死,测定骨痂中的钙盐沉积率。结果SO组、OVX组和E1组,骨痂中的钙盐沉积率在折骨后15天达峰值,OVX组钙盐沉积峰值显著低于SO组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局部关节腔内注射对减少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因恶性肿瘤需要行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男47例,女25例,年龄11~49岁,平均年龄(26.8±11.9)岁,其中实验组为42例局部应用氨甲环酸1 g,并以30例未使用氨甲环酸为对照组,术前查血常规、凝血等指标及术后3天每天查血常规,并记录引流量,术后7天复查双下肢深静脉彩超。结果:实验组术后引流量[股骨远端组为(263.5±86.5)ml,胫骨近端组为(288.1±71.5)ml]以及隐性失血量[股骨远端组为(867.9±294.2)ml,胫骨近端为(943.8±274.4)ml]明显少于对照组[股骨远端引流量为(333.6±94.8)ml,胫骨近端为(375.3±111.5)ml;股骨远端组隐性出血量为(1 182.7±256.2)ml;胫骨近端组为(1 174.0±292.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股骨远端组输血率34.6%,胫骨近端组为37.5%)输血人数明显小于对照组(股骨远端组输血率66.7%,胫骨近端组为7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均未有血栓形成,术后患肢周径变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局部应用氨甲环酸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降低输血率,降低患者围手术期的贫血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且操作简单、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5.
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晨起或久坐后站立时,跟痛不敢着地,步履艰难。多数具有休息痛,重症患者需持拐移步,日不能行,夜不能眠,严重影响生活与工作。自1981年7月至1996年5月,笔者采用跟骨钻孔减压术治疗足跟痛143例204足,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43例,男73例,女70例。平均年龄42岁(7—82岁)。平均病期1.9年(1个月至30年)。单侧82例(左40,右42).双侧61例,共204足。患者均有休息痛,其中82例147足测定骨内压,平均值32.5±8.5mmHg(4.31±1.10kPa),最高者达49mmHg(6.53kPa),均大于20mmHg…  相似文献   
6.
儿童臀肌挛缩症的病因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臀肌挛缩症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采用髂嵴松解术、挛缩组织切断术及阔筋膜张肌腱膜转位术治疗的68例患儿的发病原因,术后效果等进行了随访分析。结果:发现有臀部多次注射史者57例,加用苯甲醇者38例,无或少臀部肌肉注射史者11例。获随访的55例患儿治愈45例,好转7例,无效3例。结论:臀部多次加用苯甲醇肌注是该病的常见原因,挛缩组织切断术和阔筋膜张肌腱膜转位术是治疗该病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38例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对其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997年10月~2001年5月,收治强直性脊柱炎致髋关节强直病人38例,其中男34例,女4例;年龄50~76岁,平均64.7岁;病程3~31年,平均18.2年。采用骨水泥型全髋关节31例,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7例,初次手术28例,翻修手术10例。1.2方法若病髋关节屈曲畸形,不能主动及被动伸直者,术前采用股骨髁上牵引,时间2~4周,拍片证实髋关节畸形矫正为止。若全身骨质疏松,尤以老年病人,术前给予…  相似文献   
8.
9.
骨巨细胞瘤(GCT)是原发髓内肿瘤,好发于特定的年龄与部位,由多核巨细胞、基质细胞和CD68+单核细胞组成^[1]。在WHO骨肿瘤分类中,将GCT描述为“一种侵袭性的潜在恶性病变”。GCT占原发骨肿瘤的4%~8%,发病高峰在20~55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RTA)联合干扰素(IFN)-β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的生长抑制试验以及对干扰素/维甲酸联合应用诱导凋亡的相关基因19( GRIM-19)和原癌基因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STAT3)的表达的影响.方法 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药物浓度的ATRA/IFN-β,单用或联合应用对MG-63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AnnexinV-FITC/PI法检测MG-63的凋亡;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G-63中STAT3与GRIM-19基因的扩增情况;Western blot检测MG-63中STAT3与GRIM-19蛋白的表达.结果 ARTA和IFN-β单用或联合应用均可抑制MG-63的增殖,呈浓度依赖性并与作用时间有关;联合应用抑制作用明显增强,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TA、IFN-β单独作用,可诱导MG-63凋亡;联合应用时,诱导凋亡作用显著增强.ARTA联合IFN-β作用,GRIM-19 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1.620±0.095),GRIM-19蛋白明显升高(1.850±0.060),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TAT3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0.120 ±0.032),STAT3蛋白明显降低(0.540±0.075),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RTA/IFN-β作用,可明显抑制MG-63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是诱导GRIM-19高表达,特异性结合于STAT3的转录活性区域,使原癌基因STAT3的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