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杰民 《浙江中医杂志》1996,31(11):502-502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0例313000浙江省湖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施杰民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发病年龄一般在20~50岁之间,女较男多见。笔者近3年来运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30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良好,现总结分析如下:一般...  相似文献   
2.
施杰民 《实用医学杂志》1996,12(12):824-824
普乐林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浙江省湖州市第二人民医院(313000)施杰民普乐林注射液是从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中提取,其主要成份为葛根素,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降低心肌耗氧,改善心脏收缩功能,并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本文通过...  相似文献   
3.
吡格列酮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联合柳氮磺胺吡啶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细胞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 选择门诊确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口服柳氮磺胺吡啶4g/d,治疗组加用吡格列酮15 mg/d,临床观察周期6周,6周后复查结肠镜、疾病活动指数、组织病理学评分,并观察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疾病活动指数、组织病理学评分、细胞因子改善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改善的幅度较时照组明显.结论 吡格列酮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优于单独应用柳氮磺胺吡啶,可能是今后治疗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多态性对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女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检测65例女性PBC患者ERα基因1号内含子PvuⅡ和XbaⅠ酶切位点多态性.患者每日均予UDCA(13~15 mg/kg,分3次口服)治疗.随访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变化情况,共随访24个月.结果 共60例患者获完整随访资料.XX和PP型患者4项指标均缓慢下降,但至随访结束时未达治疗有效标准.Xx型患者4项指标亦缓慢下降,至随访结束时达治疗有效标准.Pp、pp、xx型患者4项指标均快速下降至治疗有效标准.UDCA治疗PBC有效率75%(45/60).PP、Pp、pp型患者和XX、Xx、xx型患者在UDCA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13、P=0.003和x2=9.95、P=0.007).Pp、pp、Xx、xx型患者有效率[分别为82.61%(19/23)、80.65%(25/31)、9/14、83.33%(35/42)]高于PP、XX型者(分别为1/6和1/4).结论 PBC患者ERα基因多态性影响UDCA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结肠腺癌中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h(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3 h,EIF3h)、基质金属蛋白酶-10(matrix metallopeptidase 10,MMP-10)和MMP-11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择110例经病理医师确诊的结肠腺癌作为观察组,选择43例结肠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作为对照组1,选择43例结肠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作为对照组2,选择43例非肿瘤性结肠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3.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四组中EIF3h和MMP-10、MMP-11蛋白的表达.结果四组中EIF3h、MMP-10和MMP-11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三种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EIF3H的表达与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增殖指数及TNM分期相关,MMP-10、MMP-11与脉管累犯相关.三者均与性别、年龄和炎细胞浸润程度无关.观察组中MMP-10和MMP-11呈正相关.结论结肠腺癌中三者高表达是促进肿瘤形成和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MMP-10和MMP-11之间可能具有协同正向作用.EIF3h可能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对6种临床使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为临床选用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提供依据。方法 2006年3月~2007年2月期间共采集3304例患者胃镜检查后活检组织做幽门螺杆菌培养,采用Kiby—bauer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分离菌株进行甲硝唑、阿莫仙、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和克拉霉素6种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 3304例临床标本中幽门螺杆菌培养阳性为1171例,占35.4%;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甲硝唑耐药率最高,达99.32%;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最低,仅0.51%,在12个月时间内的两种抗生素耐药率无明显变化;阿莫仙、庆大霉素、呋喃唑酮和克拉霉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分别为61.06%、4.78%、21.35%和39.45%,且在12个月内的耐药趋势均有明显变化。结论随着根治幽门螺杆菌时抗生素的应用,幽门螺杆菌的抗生素耐药率逐年上升,甲硝唑的耐药率最高;药敏试验对临床幽门螺杆菌菌株的根治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特点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杰民 《中国全科医学》2006,9(24):2060-206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43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术前误诊率高,极易误诊为胃癌,其临床症状与体征不平行,全身状况相对较好,但胃内病变相对广泛且呈多中心、多形态改变,虽胃周淋巴结肿大较多但手术切除率较高,化疗疗效优于胃癌。结论提高对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认识。多种检查方法综合运用是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率的关键,因其预后比胃癌相对较好,故应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8.
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腹水NO、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自发性腹膜炎 (SBP)患者腹水中一氧化氮 (NO)和C -反应蛋白 (CR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依据腹水的性质 ,将 51例患者分为两组 ,SBP组 2 6例 ,漏出液组 2 5例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其NO浓度 ,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其CRP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NO含量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而血清CRP含量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 ,两组患者腹水NO、CRP含量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 ;SBP患者治疗前、后腹水NO、CRP含量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腹水NO和CRP的检测有助于对SBP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9.
空肠间质瘤因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早期诊断颇为困难。空肠间质瘤的外科治疗也存在一些未能定论的问题。为此。现对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患者69例中的24例(34.8%)空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阐述内质网应激是否参与了游离脂肪酸(FFA)诱导的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的脂变形成过程,并探讨二甲双胍对内质网应激的潜在影响。方法将HepG2细胞按培养液成分不同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二甲双胍组,游离脂肪酸组以及干预组。HepG2细胞培养24h后,检测细胞活力和脂质含量。以反转录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表达水平。结果游离脂肪酸组诱导的细胞脂肪变性的HepG2细胞的甘油三酯、GRP78和SREBP1c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同时,干预组的甘油三酯、GRP78和SREBP1c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有所下降,但是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内质网应激参与了游离脂肪酸诱导的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的脂变形成过程。内质网应激可能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中新的干预靶点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