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观察帕金森病(PD)针刺治疗前后脑活动局部一致性(Re Ho)的差异。方法收集该院针灸科诊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PD患者18例,针刺治疗6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帕金森病联合评分标准(UPDRS)评分。利用Philips Achieva3.0T TX多源发射MR成像设备,对PD患者针刺治疗前行T1WI、T2WI、FLAIR和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扫描,针刺治疗后仅行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扫描。T1WI、T2WI、FLAIR发现异常影像学表现的受试者排除本研究。将采集的原始数据利用SPM8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工具包软件进行处理。Re Ho分析在REST软件上计算并获得脑活动Re Ho图像。对PD患者针刺治疗前后的UPDRS评分及Re Ho图像分别进行t检验。结果 PD患者针刺治疗后较治疗前UPDRS评分明显减低(P<0.01)。PD患者针刺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Re Ho增高的脑区有右侧前额叶背外侧皮层、左侧小脑后叶、右侧顶下小叶、左侧楔前叶;Re Ho减低的脑区有:右侧颞下回、右侧辅助运动区、左侧豆状核、右侧豆状核、左侧丘脑、右侧丘脑、左侧尾状核。结论 PD患者针刺治疗前后在静息状态下脑部神经活动存在差异,这些不同的脑部神经活动区可能和针刺治疗后PD患者症状改善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以及普通针刺对褥疮模型大鼠各种炎性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影响,探讨电针在褥疮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电针组,每组25只。造模后模型组每日除进行基础护理外不做其他任何处理;针刺组每日基础护理同时进行针刺治疗;电针组每日基础护理同时先行针刺(同针刺组),随后连接直流电刺激仪进行电刺激治疗。每日治疗1次,直到取材时间点当天结束治疗。每组在治疗后第1、3、7、14、21 d时采用皮肤损伤面积追踪法,观察褥疮损伤面积的愈合情况,并观察不同时间点各种炎性细胞组织切片的组织学、形态学变化,同时各组进行肥大细胞计数。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在褥疮面积变化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组中褥疮面积平均值明显变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电针组大鼠在整个炎症反应过程中的各个时间点上,肥大细胞在致密度和脱颗粒程度上明显提前于模型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聚集出现的时间均早于模型组,随后出现的成纤维细胞聚集现象也提前于模型组。与针刺组相比,电针疗法可以明显降低褥疮面积的平均值,促使肥大细胞脱颗粒提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能加速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聚集,使成纤维细胞聚集修复的时间提前。3组内部5个不同时间点比较,1褥疮面积方面,电针组面积平均值在治疗14 d时变化显著,与其余时间点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和针刺组面积平均值在治疗21 d时变化显著,与其余时间点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肥大细胞数目方面,电针组在治疗3 d时达到最高值,与其余时间点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和针刺组在治疗7 d时达到最高值,与其余时间点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傍刺疗法可以明显减少褥疮的面积,缩短褥疮愈合的时间。电针疗法可通过加速肥大细胞脱颗粒进程来缩短炎症反应启动时间,并能加快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吞噬作用来促进成纤维细胞的聚集修复,迅速促进大鼠褥疮愈合,这可能是电针治疗大鼠褥疮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浮针治疗痛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十余年的浮针治疗痛证临床研究加以概括总结,搜集整理十余年的浮针治疗痛证的临床应用,综述浮针疗法治疗痛证的研究进展。浮针疗法是在传统针刺基础上的一种创新疗法。浮针疗法运用浮针针具,以局部病症为基准,在病痛的周围进针,针尖对准病灶,针体沿浅筋膜层行进,以治疗临床各种痛证。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最多见的并发症之一,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延长住院时间,严重者可导致死亡。针刺太冲穴可改善PSD患者的精神及认知障碍,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能够反映脑区活动状况的功能并能分析大脑功能连接动态性,已被广泛应用于针刺腧穴治疗疾病的中枢机制研究中。针刺太冲穴对PSD患者进行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记忆、情绪及认知功能,相应脑区发生特异性激活,功能连接情况也得到明显改善。回顾相关研究成果,探讨针刺治疗PSD的rs-fMRI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疮疡是外科临床常见的多发病,中医药治疗疮疡源远流长,尤其外治法历史悠久.近年来中药外治疮疡在临床上剂型丰富,疗效满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目前中药外治疮疡的临床研究现状,做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后溪穴结合颈部按摩治疗落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落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运用针刺后溪穴结合颈部按摩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按摩的方法治疗。治疗3次后比较两组简式Mc Gill疼痛问卷的评分,判断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组内评分比较,治疗1次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次后与治疗1次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3次后与治疗2次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3次后与治疗2次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组间评分比较,治疗1次后和2次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次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治疗1次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次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次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后溪穴结合颈部按摩治疗落枕的疗效显著,可促进落枕患者的快速痊愈。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fMRI观察针刺足少阳胆经五输穴的脑功能区激活情况。方法 选取男性健康青年志愿者12名, 针刺右侧足少阳胆经五输穴, 在静息段与针刺段交替采集fMRI图像, 获得数据通过random effect法对数据行组分析, 以P <0.05的像素构成统计参数图, 即实验任务脑激活区, 按Talairach坐标行解剖定位, 获得试验任务激活的脑区。结果 受试者脑激活区包括左侧眶回(BA11)、双侧顶上小叶(BA7)、右侧颞上回(BA22)。负激活区包括右侧舌回(BA18)、右侧扣带回(BA24)、双侧顶上小叶(BA7)、右侧颞下回(BA20)。结论 针刺足少阳胆经五输穴可影响边缘系统、听觉系统、语言、记忆等。针灸叠加针刺引起对应的脑功能区变化是大脑传导通路重新整合与分配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落枕是指急性单纯性颈项强痛、活动受限的一种病证,系颈部筋伤[1].轻者4~5 d自愈,重者数周不愈.多因睡眠姿势,睡枕高度不当,或因过度负重,使颈部脉络受损;或因风寒侵袭项背,寒性收引,使筋络拘急,颈部筋脉失和,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针刺治疗落枕具有良好的疗效,患者易于接受.现将国内近5年来针刺治疗落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艾灸治疗中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电子检索CNKI、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共检索文献157篇,最终有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运用CLEARNPT评价系统对其进行质量评估。结果对纳入的5篇文献(417例患者)中分析得出艾灸疗法对中风抑郁具有明确的治疗作用且安全性较高。结论艾灸在治疗中风抑郁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但纳入文献整体质量较差,今后仍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艾灸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针对褥疮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及血清内皮素1(ET-1)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背部皮肤植入铁片外压磁铁法制造大鼠皮肤压疮模型,将75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针刺组和电针组3组,每组25只。观察各组大鼠在接受治疗1天、3天、7天、14天、21天后血清NO及ET-1含量变化。结果:治疗1天时,3组大鼠血清NO及ET-1含量无显著差异。从治疗3天开始,电针组各时间点大鼠血清NO含量逐渐升高,血清ET-1含量逐渐降低。血清NO含量在14天时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血清ET-1含量在14天时降至最低点,二者具有明显的拮抗性。结论:电针可提高褥疮大鼠血清NO含量,抑制并降低ET-1含量,有减低组织损伤的程度、促进损伤组织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