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重症手足口病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36例重症手足口病伴急性迟缓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予运动疗法、等速肌力训练、引导式教育、普通针刺等治疗,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加用MyoTrac肌电生物反馈系统。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对患儿进行被动踝关节关节活动度(ROM)测量、胫骨前肌表面肌电检测。结果治疗后2组踝关节ROM增加、自主收缩时胫骨前肌肌电积分(iEMG)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对比,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患儿踝关节ROM及胫骨前肌的iEMG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显著提高重症手足口病伴急性迟缓性瘫痪患儿的下肢运动功能,可作为该类患儿下肢功能康复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等速肌力训练结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手足口病致下肢瘫痪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在河南省儿童医院住院的68例手足口病致下肢瘫痪患儿作为康复训练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应用等速肌力训练结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及常规康治疗,对照组采用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和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上肢多关节机器人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6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等速肌力训练、作业治疗、蜡疗、低频脉冲电、推拿按摩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上肢多关节机器人训练,对照组则在相同时间段辅以作业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定患儿上肢运动功能情况,采用组块测试(BBT)评定患儿手部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定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 结果 治疗前2组患儿FMA-UE、MBI评分及BBT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FMA-UE评分[(57.32±19.35)分]、MBI评分[(90.98±26.91)分]亦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上肢多关节机器人训练,能进一步改善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黏多糖贮积症(mucopolysaccharidoses,MPS)是一组因黏多糖降解酶缺乏的遗传代谢病。本病是因为在溶酶体内降解黏多糖的酶缺失或功能缺陷,引起没有完全分解的黏多糖在机体的不同组织积聚,从而产生畸形骨骼、肝脾肿大、智力落后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1]),可分为MPS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Ⅵ型、Ⅶ型、Ⅺ型和数种亚型。研究表明,MPS群体发病率在1/25 000~1/400 000[2],MPSⅡ型中国报道为1∶132 000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步态训练机器人对手足口病(HFMD)所致急性弛缓性瘫痪(AFP)患儿下肢功能的疗效。 方法 将纳入的HFMD所致AFP患儿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机器人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步态训练机器人训练,对照组给予相同时间瘫痪肢体按摩治疗。2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5d后(治疗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中D功能区和E功能区评定站立与步行功能,用表面肌电分析系统测试患侧股四头肌电积分值,用Berg平衡量表评定患儿的平衡功能。 结果 治疗前,2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分、股四头肌电积分值、Berg平衡量表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2组的上述3项观察指标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机器人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分[(60.72±11.54)分]和Berg平衡量表评分[(48.00±8.92)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常规康复治疗上增加步态训练机器人训练对HFMD所致AFP患儿的下肢功能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更好地促进患儿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meta分析定量评价早产儿生后早期头颅磁共振成像结果预测远期发生脑性瘫痪的临床价值.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早产儿头颅磁共振成像结果预测脑性瘫痪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研究目的为评价早产儿生后早期头颅磁共振成像结果预测远期神经预后的价值;(2)研究类型为前瞻性的队列研究与随机对照试验以及回顾性的病例分析与病例对照研究;(3)头颅磁共振成像的检查时间窗为小于纠正年龄3个月;(4)脑性瘫痪诊断金标准为随访结果,且诊断标准明确.采用Stata11.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似然比.结果 共纳入7篇英文文献,772例早产儿,发生脑性瘫痪92例.早产儿生后早期头颅磁共振成像结果预测远期发生脑性瘫痪的合并敏感性为0.93(95%CI:0.65~0.99),特异性为0.89(95%CI:0.81~0.93),阳性似然比为8.19(95%CI:4.48~14.94),阴性似然比为0.08(95%CI:0.01~0.52),总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为0.95(95%CI:0.92~0.96).合并值存在明显异质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1篇回顾性研究与1篇低发病率文献后异质性显著降低(P>0.10),预测精确性相应有所降低,合并敏感性为0.81(95%CI:0.58~0.93),特异性为0.82 (95% CI:0.76~0.87). 结论 早产儿生后早期头颅磁共振成像结果预测远期脑性瘫痪的发生可能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尤其是对阴性结果,排除价值较高.而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早产儿,头颅磁共振成像的阳性结果,预测效率可能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不同介入时机综合康复治疗对手足口病(HFMD)患儿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某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0例重症HFMD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抗病毒、退热及营养支持治疗,并配合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康复治疗介入时间15 d,对照组患儿康复治疗介入时间≥15 d,比较两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1个月和治疗2个月后FMA评分、BI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介入可以有效促进HFMD患儿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儿运动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发育迟缓合并肉碱缺乏患儿的效果。 方法:将医院 2020 年 10 月至2022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 81 例发育迟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 40 例)和观察组( 41 例)。 对照组采用左卡尼汀口服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连续治疗 3 个月,比较两组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及发育商。 结果:干预前,两组 Gesell 发育量表的适应行为、个人 - 社交行为、大运动行为、精细动作行为、语言行为 5 个功能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 )。 干预前,两组 Peabody 精细运动发育量表的视觉运动统合能区和抓握能区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 )。干预前,两组 Peabody 粗大运动发育量表的移动、姿势和反射 3 个测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 )。 干预前,两组双侧股四头肌、内收肌的表面肌电信号时域范围积分肌电值( iEMG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对照组 iEMG 无明显变化( P>0.05 ),观察组 iEMG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中医针灸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发育迟缓合并肉碱缺乏患儿 ,可有效改善肌张力、精细运动、粗大运动及发育商,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