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直肠癌发生肝转移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血行播散现象 ,发生率为 1 0 %~ 2 5 %。我院 1 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1 2月共收治直肠癌患者 30 9例 ,伴肝转移者 34例。B超是临床检查转移性肝癌的首选方法 ,其声像图呈多样性 ,本文旨在分析直肠癌肝转移的超声特征与病理学关系。1 资料与方法34例伴肝转移患者中男性 2 1例 ,女性 1 3例 ;年龄 2 9~71岁 ,平均年龄 5 0 .2岁 ,均经手术证实。仪器使用Aloka 1 0 0 0和西门子公司的小狮王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35MHz。肝脏常规扫查 ,记录声像图特征 ,追踪随访原发病灶的病理类型。2 结果34例肝转移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与增强CT(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CECT)的增强表现。方法:对32例经手术病理或肝穿活检证实为ICC的患者的CEUS和CE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两者对ICC的增强程度及模式的不同。结果:CEUS和CECT术前正确诊断ICC的分别为24例(75%)和27例(84%)(P>0.05),如果综合两者,其准确率达94%。动脉期ICC增强方式与病灶大小有一定关系:直径≤3 cm的ICC病灶6个,其中3个在CEUS和4个在CECT上表现为胃全瘤均匀性高增强;而26个直径>3 cm的病灶在CEUS和CECT上表现为不均匀性增强或环形增强的分别为26个和25个。两种大小的病灶动脉期增强方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期CEUS和CECT分别有7个和22个ICC为高增强、25个和10个为低增强,两种大小的病灶门脉期增强方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CEUS上病灶更多表现为低增强。结论:CEUS和CECT的诊断能力无显著差异,CEUS同CECT一样可用于ICC的定性诊断,两者相互结合可进一步提高ICC的诊断率。动脉期ICC小病灶几乎均为全瘤均匀性高增强,而大病灶倾向于不均匀性增强或环形增强。延迟期CEUS上病灶消退倾向比CECT上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5年5月2009年12月对肝移植术后彩色多普勒(CDFI)检查疑有血管并发症的患者44例,行超声造影检查,重点观察可疑血管的增强情况。后全部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成像(CTA)证实诊断。结果超声造影检查发现血管并发症34例,其余10例正常。超声造影与DSA/CTA的诊断结果相一致。其诊断准确率远远大于CDFI。结论超声造影技术操作方便,检查时间短,无放射性,可重复性强,安全性高,定位准确,诊断率高,在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脾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外周静脉团注声诺维对32个脾脏病变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32个病灶中,超声造影提示脾血管瘤9个,脾梗死3个,脾淋巴瘤14个,脾囊肿2个.误诊3例,均为血管瘤.所有病例均得到CT、MRI或临床确诊证实.结论 超声造影对脾脏病变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心房容积指数在诊断无症状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重度AS患者48例,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分为有症状AS组及无症状AS组,每组各24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腔大小及左心室质量(LVMI),通过Simpson法测得左心房容积指数,PWD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和晚期血流速度峰值(E、A),DTI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Em、Am)。根据重度AS患者临床症状鉴别标准构建ROC曲线。LAVI与超声参数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和Pearson相关分析;对LAVI增大的其他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有症状AS组较无症状AS组AV、MPG、PWT、SWT均增加(P均<0.05);有症状AS组LAVI明显高于无症状AS组(P=0.001)。LAVI预测有症状重度AS患者的最佳界值为39.85ml/m2,曲线下面积0.959,敏感度95.5%,特异度68.2%;LAVI与E/Em、LVMI呈正相关(r=0.639、0.658,P均<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Em和LVMI是LAVI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LAVI能预测无症状重度AS,且与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声触弹性成像(STE)技术在乳腺良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5个乳腺良性病变及35例正常乳腺组织进行常规二维超声扫查及声触弹性成像检测,获取不同组织类型弹性模量值,以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正常乳腺组、纤维腺瘤组、乳腺腺病组各弹性参数的差异性。结果正常乳腺腺体组、纤维腺瘤组、乳腺腺病组的肿块最大径、Amean、Amax、Shellmean、Shellmax、A′mean、A′max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三个参数Amean&Shellmean&A′mean联合后AUC值为0.803、灵敏度为0.667%、特异度为0.809%。结论 STE成像弹性参数中平均值Emean (包括Amean、Shellmean、A′mean)对于纤维腺瘤及乳腺腺病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联合Amean&Shellmean&A′mean三者弹性参数指标诊断的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the ventricular myocardium, NVM)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用二维、M型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疑似NVM的患者进行多切面的探查,以获取其心脏形态、结构及血流信息,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2例均为左心室受累,NVM超声心动图的特点:(1)左心室内多发杂乱增粗的肌小梁错综排列,呈节段性分布,小梁间见大小不等深陷的间隙;(2)深陷隐窝内血流与心室腔交通;(3)非致密化心肌层与致密化心肌厚度之比≥2,病变部位:以心尖部多见(10例,占83.3%),其中心尖部4例,心尖部合并下壁3例,心尖部合并侧壁2例,心尖部合并侧壁及后壁1例;下壁2例。合并左房血栓1例,Ⅱ孔型房间隔缺损1例。结论NVM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超声心动图在无明显症状阶段即可诊断,是诊断NVM的可靠而简便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经B超监测健康成人膀胱残余尿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健常成人不同性别、年龄段膀胱残余尿量的差异.方法 随机选择20~29岁年龄段(男19例、女19例)、30~39岁年龄段(男29例、女33例)、40~49岁年龄段(男22例、女30例)、50~59岁年龄段(男10例、女15例)健康成人计177例.经腹部B超扫查,测量排尿后膀胱的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计算膀胱残余尿量(公式:V=0.5d1·d2·d3).结果 (1)同年龄组男、女膀胱残余尿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1);(2)女性各年龄组间膀胱残余尿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1);(3)男20~29岁、男30~39岁与男50~59岁年龄组膀胱残余尿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男性其余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 同年龄段男女排尿姿势不同、解剖不同不会引起膀胱残余尿量差异,不同年龄段男性膀胱残余尿量会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女性膀胱残余尿量与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引导下徒手自动活检术对乳腺肿块术前病理诊断的价值。方法51例乳腺实性肿块的患者在高频彩超引导下,应用自动活检枪,徒手行肿块穿刺活检,比较穿刺病理和术后病理的结果。结果穿刺取材成功率为100%。穿刺病理与术后病理结果符合率达98.03%(50/51)。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高频彩超引导下自动活检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取材充足,其病理诊断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死亡率有上升趋势 ,直肠癌的血行转移主要在肝脏。而B超对转移性肝癌有高度的特异性 ,因此对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应常规行B超检查。现将本院1999年 1月~ 2 0 0 2年 5月门诊就诊的 4 2例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B超检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肝转移患者 4 2例 ,男 2 4例 ,女 18例 ,年龄 2 5~ 78岁 ,平均年龄 5 3~ 6 0岁 ,其中单发转移 4例 ,其余皆为多发性转移。肿瘤最大者为 7.8cm× 6 .8cm ,最小者为 0 .8cm× 0 .6cm。除原发病灶引起的临床症状外 ,均无肝转移的临床症状。仪器与方法 :使用Aloka 1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