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软组织上皮样肉瘤临床及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组织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灰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17例软组织上皮样肉瘤患者,女10例(58.8%),男7例(41.2%),年龄28~63岁,平均(44.29±11.40)岁,复发9例(52.9%),原发8例(47.1%),均为扪及质硬肿块就诊,2例(11.8%)伴溃疡。灰阶超声:8例为单发(47.1%),9例为多发(52.9%),远端型12例(70.6%),近端型5例(29.4%),多发者包块均位于同一部位,呈融合状,且超声表现相同。同时累及皮肤皮下层2例(11.8%),仅累及皮下层5例(29.4%),仅累及肌层5例(29.4%),同时累及皮肤、皮下层及肌层5例(29.4%),均表现为弱回声团块,团块最大径线0.8~15 cm,平均(6.36±4.02)cm,边界不清楚12例(70.6%),形态不规则15例(88.2%),内部回声不均匀16例(94.1%),伴液化13例(76.5%),伴钙化4例(23.5%)。CDFI示0级3例(17.6%),Ⅰ级4例(23.5%),Ⅱ级3例(17.6%),Ⅲ级7例(41.2%)。结论软组织上皮样肉瘤多发生于中青年,易复发,临床表现为软组织质硬包块,部分皮肤伴溃疡,好发于四肢,超声表现为软组织内弱回声团块,边界多不清楚,形态多不规则,内部回声多不均匀,常伴液化,偶伴钙化,血流信号较丰富。掌握其临床及超声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婴儿指趾纤维瘤(infantile digital fibromatosis,IDF)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纤维组织增生性病变,多位于指或趾背侧。本文回顾性分析2例IDF的超声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鉴别诊断。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于我院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IDF的患儿2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软骨肉瘤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声像图,探讨软骨肉瘤的特征性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19例软骨肉瘤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并结合其临床表现及病理分级综合分析。结果:19例软骨肉瘤,17例(89.5%)位于肌层深面,紧贴骨皮质表面;2例(10.5%)位于乳腺。肿块最长径≥5 cm者18例(94.7%),弱回声15例(78.9%),边界清晰12例(63.2%),形态不规则15例(78.9%),内部回声不均匀19例(100%),伴发骨质破坏17例(89.5%),钙化形成17例(89.5%)。CDFI血流评级0级和Ⅰ级血流12例(63.2%)。低级别软骨肉瘤9例(47.4%)、高级别软骨肉瘤10例(52.6%)。两组CDFI血流评级及钙化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级别组0级血流及斑片状钙化更多(P<0.05),但大小、边界、形态、内部回声、有无钙化、骨质破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骨肉瘤多表现为肌层深面、紧贴骨皮质生长的弱回声团块,肿块最长径多≥5 cm,边界多清晰,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多伴发骨质破坏、钙化形成,肿块内血供较少。低级别与高级别软骨肉瘤的超声差异主要是低级别中血供更少,钙化多为斑片状。  相似文献   
4.
肌内黏液瘤超声影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分析肌内黏液瘤的超声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肌内黏液瘤的二维及CDFI超声表现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8例肌内黏液瘤中,5例位于下肢肌肉,2例位于上肢肌肉,1例位于腰大肌;8例均表现为边界清楚,形态规则的肿块,后方回声增强,内部为不均匀弱回声,6例肿块内可见片状无回声区。8例肿块周边均有"亮环征",7例可见"亮帽征"。CDFI显示6例肿块内无血流,2例部分区域内见点线状血流信号。结论肌内黏液瘤好发于四肢骨骼肌,超声表现特征为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后方回声增强,内部为不均匀弱回声、可见片状无回声区,周边可见"亮环征"及"亮帽征",内部血流多不丰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及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评估高原日光照射对皮肤厚度及硬度的影响。方法 招募30名高原地区(高原组)、48名非高原地区(非高原组)志愿者,以高频超声及SWE测量右侧中指、右侧前臂、前胸壁及腹壁4个部位皮肤厚度及皮肤硬度。比较2组间4个部位皮肤厚度及硬度差异;选取皮肤厚度及弹性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行诊断性试验,并绘制ROC曲线。结果 高原组右侧中指皮肤厚度、最大弹性值(Emax)、平均弹性值(Emean)、最小弹性值(Emin)及弹性值标准差(Esd),右侧前臂及前胸壁皮肤Emax、Emean、Emin,腹壁皮肤Emax、Emean、Emin、Esd均大于非高原组(P均<0.05);前胸壁及腹壁皮肤厚度小于非高原组(P均<0.05)。根据腹壁皮肤Emax、Emean及Emin诊断高原地区皮肤的ROC曲线AUC均>0.95。以腹壁皮肤Emax=13.30 kPa、Emean=12.45 kPa、Emin=11.50 kPa为界值,诊断高原地区皮肤的敏感度均为100%,特异度分别为85.40%、87.50%及85.40%。结论 高原日光照射会导致皮肤厚度改变和皮肤硬度增加;腹壁皮肤弹性值Emax、Emean及Emin的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6.
跖纤维瘤病超声表现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滑膜肉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滑膜肉瘤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26例滑膜肉瘤中,17例发生于中青年,二维超声显示均未累及关节腔,表现为弱回声团块,其中20例内部回声不均匀,19例伴液化,7例伴钙化;血流分级:0级5例,Ⅰ级1例,Ⅱ级7例,Ⅲ级13例。15例位于关节旁,与11例非关节旁病灶在深度、最大径、边界、形态、血流信号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0例病变体积较大,与6例体积较小者在病变位置、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信号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滑膜肉瘤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并比较关节型银屑病(PsA)及寻常型银屑病(non-PsA)附着点炎的超声特征。方法纳入39例PsA患者(PsA组)、60例non-PsA患者(non-PsA组)及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查双侧股四头肌腱、髌腱、跟腱、跖筋膜、屈肌总腱及伸肌总腱附着处。比较各组附着点炎发生部位、累及百分率及不同超声征象。结果对照组27例(45.00%)发生附着点炎,主要累及跟腱与股四头肌腱,所有病变均无血流信号。non-PsA组38例(63.33%)发生附着点炎,主要累及跟腱与股四头肌腱,4个病变部位具有血流信号。PsA组33例(84.62%)发生附着点炎,所有部位均可见累及,累及最多为跟腱、股四头肌腱及跖筋膜,18个病变部位具有血流信号。附着点炎的累及百分率,PsA组>non-PsA组>对照组(P均<0.01)。附着处肌腱回声减弱及附着处骨皮质表面骨赘,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A组及non-PsA组附着处肌腱增厚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但PsA组与non-Ps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附着处肌腱内钙化、骨皮质表面骨侵蚀及肌腱内血流信号,PsA组高于non-PsA组及对照组(P<0.01),non-PsA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人、non-PsA附着点炎好发于跟腱与股四头肌腱;PsA附着点炎好发于跟腱、股四头肌腱及跖筋膜。PsA患者附着点炎的发生率>non-PsA患者>正常人。PsA患者较另两者更易发生钙化和骨侵蚀,血供也更加丰富。 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治疗性超声介导微泡破裂促进基因体内转染大鼠肌肉的最适合的转染条件。方法 在大鼠双侧胫前肌内局部注射微泡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质粒混合物,应用不同输出功率、不同占空比及不同超声辐照时间的治疗性超声辐照胫前肌,分别用肌肉局部注射及静脉注射微泡和质粒联合超声辐照,根据荧光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下EGFP表达结果判断转染效果,根据转染效果最好且HE染色下肌肉损伤最小选出最适合的超声辐照条件和最适合的注射方式。将大鼠分为4组:①超声辐照+微泡+质粒组,②微泡+质粒组,③超声辐照+质粒组,④单纯质粒组。选取最适辐照及注射方式后,将大鼠在超声辐照后5 d处死,荧光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下观察肌肉EGFP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肌肉损伤情况。结果 在1 Mz治疗性超声辐照下,输出功率2 W/cm2,占空比20%,超声辐照3 min的最适合的辐照条件下,肌肉EGFP表达明显,且无明显损伤。肌肉局部注射较静脉注射更适合。荧光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示4组中超声辐照+微泡+质粒组肌肉EGFP表达高于其余3组,微泡+质粒组高于其余2组(P<0.05)。HE染色下未见超声辐照及微泡造成的肌肉损伤。结论 在适合转染条件下,治疗性超声联合微泡能明显增强基因体内转染大鼠肌肉的效率,且不损伤肌肉细胞,可作为基因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非病毒性基因转染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良、恶性皮肤实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皮肤实性肿瘤患者的资料,分析良、恶性组肿瘤的临床及超声图像特征的差异。结果 共512例患者,527个病灶,超声发现率99.43%,定位准确率99.02%;良性及恶性组肿瘤在平均年龄、多发病变比例、分布部位、累及皮肤层次、皮肤层情况、平均最大径线、内部回声、钙化比例、血流情况、后方及周围回声、是否提出病理诊断和定性诊断准确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高频超声对于皮肤实性肿瘤具有极高的发现率,能准确定位累及皮肤层次,良性及恶性皮肤肿瘤在多项临床及超声表现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