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叶海宁  熊艳 《临床医学》2000,20(2):40-41
我科对于1997年9月1日~1999年8月31日收治的58例海洛因中毒患者使用纳络酮治疗,所有患者全部抢救成功,证明纳络酮疗效确切、起效快、使用简单,适用于现场急救之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58例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14例,年龄16~48岁,平均年龄25.5岁。吸毒方式:直接吸服23例,静脉注射35例。吸毒时间:2月~13年。中毒后来诊时间:30分钟内22人,30~60分钟25人,60分钟以上8人,时间不详3人。 1.2 临床表现:21例患者神志清晰,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2.
急性乙醇中毒是急诊常见疾患 ,严重者危及生命 ,及时救治 ,可使患者转危为安 ,减少并发症。我科对 2 94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用盐酸纳洛酮治疗 ,并与 2 32例用常规方法治疗者对比研究 ,表明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效果显著 ,优于常规治疗方法。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1996年  相似文献   
3.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急诊科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或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nfeclive atypical pneumonia,IAP)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其特征。方法 统计SARS患者的年龄分布和总体发病趋势;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对照,分析SARS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本组64例SARS患者中21~40岁年龄段占43.75%。在出现SARS疫情后31~50d病例数达高峰,全过程约4个月。SARS患者临床表现的前3位为发热、咳嗽和咯稀白痰,约2/3患者无肺部体征。X线胸片病变进展较快,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降低以及具有传染性为SARS的临床特点。结论 SARS患者在年龄分布、发病趋势、临床表现、X线胸片、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以及传染性等方面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有所不同,掌握这些特点有利于在急诊科对本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细胞凋亡。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法、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测定25例MODS患者PBMCs的细胞凋亡,并与18例健康志愿者比较。结果电镜、吖啶橙—溴化乙锭染色荧光显微镜均观察到MODS患者PBMCs出现细胞凋亡的典型形态学改变;MODS组和健康对照组的PBMCs凋亡率分别为(25.4±9.21)%、(15.9±6.75)%(P<0.01),凋亡细胞数分别为1.040±0.096、0.235±0.028个/HPF(P<0.05)。结论MODS患者PBMCs细胞凋亡异常增高。  相似文献   
5.
嚼食新鲜西洋参引起中毒,临床上未见有报道。现将1999年1月28日因嚼食新鲜西洋参引起中毒3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24、28、45岁。均为嚼食自家所种植的新鲜西洋参根茎而同时发病。嚼食量约0.5~1g。嚼食后约5~10分钟起病,半小时内来诊。3人既往均体健,无疾病史。 1.2 临床表现均表现为突发性胸闷、心悸、腹胀、恶心、轻度头晕,其中两例因嚼食量较多而伴有明显呕吐、出冷汗。体格检查发现3人均血压偏低,心率偏快,心电图检查未发现异常。全身皮肤未见有潮红、皮疹。 1.3 治疗及转归患者入院后立即予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并推注50%葡萄糖30ml加地塞米松10mg,5%葡萄糖加VitC及VitB6滴注。其中1例症状较重,呕吐较剧予以洗胃。经上述处理后约1小时,3人均症状消失而出院。  相似文献   
6.
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肺复苏(CPR)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心跳骤停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但是,研究表明,院外心跳骤停病人虽然即刻心肺复苏成功率为38.7%,但24小时的存活率下降为27.7%,六周的存活率下降为17.4%,而一年的存活率仅为12.5%,主要是由于自主循环恢复后,仍有大部分患者死于循环衰竭。CPR成功的机会并不很大:基本生命支持(BLS)开始于心脏骤停后超过6分钟,就不能独立地提高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心肌细胞膜上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AR)密度的相关性,及βAR在心跳骤停(CPR)中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电击致室颤的猪48头及18例进行心脏手术的病人,取心室肌组织及外周血,同时对10例冠心病心跳骤停病人在CPR过程中取外周血,用放射性配基法测定其心肌组织及外周血淋巴细胞βAR密度.[结果]①无论猪或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其心肌细胞膜βAR密度之间的散点图呈直线状分布;②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为r=0.845,P<0.001,其直线回归方程为y=0.002527X 0.726(猪);r=0.641,P<0.01,其直线回归方程为y=0.002535X-11.380(人);③心跳骤停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βAR密度随复苏时间的延长呈依次递减的趋势.[结论]猪或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心肌细胞膜上βAR密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及利用这一相关性原理所得出的心跳骤停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βAR密度的变化规律,可以用于反映心肌细胞βAR密度的变化规律,从而指导实验性及临床上的药物研究.  相似文献   
8.
急性中毒的临床救治探讨(附急性中毒7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急性中毒临床特点,探讨急性中毒的临床救治原则。方法 利用急性中毒调查表调查1998年5月-2000年4月急性病例的一般资料、毒物接触史、临床表现、病情分级、治疗经过、结果等。结果 急性中毒778例,患者男433例(55.7%),女345例(44.3%),以20-29岁年龄组占比例最高(47.0%)。死亡5例,病死率0.6%。结论 急性中毒的临床救治关键在于临床医师要熟悉常见急性中毒的临床特点,及时对症采取有效措施诊治病人。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现代的心肺脑复苏(CPCR)体系开始于五十年代。现代的胸外按压是由Kouwenhoven,Jude和Knickerbocker在35年前用于临床的。临床的死亡由各种原因引起,最常见的是:(1)冠心病的室颤;(2)迅速的窒息,如完全的气道梗阻或呼吸暂停;(3)大量的血液流失,如创伤。当个体发生室颤时,若在4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并且在8分钟内除颤,则存活的机会大约为30%。心、脑和整个器官的存活仍可恢复好的  相似文献   
10.
IL-18在原发性高血压危象中改变的意义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IL-18在原发性高血压危象中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动态检测 40例原发性高血压危象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IL-18的含量,并用简单相关分析血清IL-18的含量变化与血压的相关性。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危象患者血清IL-18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91.34±56.28ng/L vs 64.81±14.33ng/L,P<0.01);治疗后12h后患者血清IL-18的含量则明显下降(191.34±56.28ng/L vs 144.63±54.33ng/L,P<0.05),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144.63±54.33ng/L vs 64.81±14.33ng/L,P<0.01);治疗3d后病人的血清IL-18的含量则基本恢复致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81.67±37.53ng/L vs 64.81±14.33ng/L,P>0.05)。且危象期患者的血清IL-18的含量与收缩压呈明显的正相关性(r=0.48,P<0.05),但与舒张压之间则无明显的相关性(r=0.24,P>0.05)。血清IL-18的含量随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危重而升高,血压下降而下降,且与其收缩血压呈明显的正相关性。结论 高血压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IL-18可能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危象的发病机制,检测患者的血清IL-18的含量可能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