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5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肘后备急方》的方数统计与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李飞教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特出津贴,行医50余年,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师侍诊,获益匪浅。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膏方历史源流及现代进展概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令进补膏方,是具有鲜明江南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时至今日,国泰民富,每年初冬,在江、浙、沪三省市,请中医专家定制膏方,以养生健体、防病治病的人日益增多。膏方作为中医药宝库中的一颗璀灿明珠,在中医药学悠久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积淀了丰厚的学术思想;江南名医也在长期运用膏方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促进中医药学术交流,反映江南名医的鲜明学术思想与经验,本期“专家笔会”请以下诸位对膏方素有研究的学者,就膏方发表各自的学术观点与临床经验,冀能启迪中医同道,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健康事业。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研究进展及中医药防治概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不稳定型心绞痛 ( U AP)为急性冠状动脉 (冠脉 )综合征 ( ACS)的分类之一 ,早期积极治疗可转化为稳定型心绞痛 ( SAP) ,亦可因多种原因而恶化为急性心肌梗死 ( AMI)等。现将 UAP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和中医药防治概况综述如下。1 发病机制1.1 内皮损伤与斑块破裂 :血管内皮细胞 ( EC)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 ( AS)的重要因素 ,始为功能性改变 ,继而为形态学改变 ,伴中层血管平滑肌细胞 ( VSMC)迁移至内膜并增殖 ,致内膜增厚 ,脂质沉积而形成 AS〔1〕。动态测定 UAP患者入院后 48h内血浆内皮素 ( ET)水平和循环 EC计…  相似文献   
5.
由熟地、巴戟天、附子、石菖蒲等组成的地黄饮子其方源应出自《圣济总录》。现代已应于脊髓疾病、脑血管意外,面瘫等症。  相似文献   
6.
俞根初,清代浙江绍兴著名医家,擅治伤寒,若有《通俗伤寒论》。现据徐荣斋《重订通俗伤寒论》(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年版),对俞氏有关制方用药法作一探讨。一、制定六法统摄群方俞根初认为:“百病不外六经,正治不外六法。按经审证,对证立方,六法为君,十法为佐,治伤寒已无余蕴。”所谓六法,是指汗,和、下、温、清、  相似文献   
7.
8.
周×,女,28岁,工人。住院号:450。患者被毒蛇咬伤左手食指1天,于1983年5月21日21时急诊入院。入院时胸闷,心率52次/分,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即以季德胜蛇药片口服,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肌苷、辅酶 A 等急救治疗。3天后加服阿托品。6月9日,患者心率慢仍无明显好转,故停西药而改用中药治疗。即症:胸闷,  相似文献   
9.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伤寒论选读》,将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简称桂枝新加汤证)归属为风寒表虚兼营气不足身痛证。笔者推求《伤寒论》原意认为:桂枝新加汤证是营气虚弱的变证,因而将其归属为风寒表虚兼证是不确当的。兹提出管见三点,正诸贤达。1.《伤寒论》第62条叙述桂枝新加汤证之脉证云:“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身疼痛,固常见于风寒外束、营阴郁滞之表证,但亦可见于营气亏虚、肌肤失养  相似文献   
10.
“十八反”同方配伍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八反"是中药配伍禁忌的主要内容,但一直存在争议。整理历代方剂96 529首,其中含"十八反"同方配伍的方剂共1 406首,占总量的1.46%,附子类尤其是附子与半夏组合应用较多。"十八反"同方配伍主要用于治疗某些痼疾、险症和急症,反映了某些难治性病证可能从"十八反"中寻找治疗方法。相反药物的应用与病证特点、病机变化及方剂配伍的复杂关系相关,提示宜忌转化应用的决定因素,取决于病证特点和"十八反"同方配伍的方剂具体配伍环境,对此应当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