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冷志兵  蒲亨萍  苏家琼  杨平 《全科护理》2021,19(20):2737-2742
目的:构建院前急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以期为相关领域护理管理者提供参考借鉴.方法:利用文献回顾法、头脑风暴法以及小组讨论法总结出院前急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及其计算公式和数据收集方法,并制成函询问卷,组织28名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采用Excel 2007、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使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结果:经过两轮的德尔菲专家函询后,最终确定了21项院前急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其中结构指标5项,过程指标7项,结果指标9项.两轮函询结果显示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3.33%和100.00%,专家权威程度系数分别为0.89和0.91,两轮专家意见协调系数介于0.562~0.864,并通过χ2检验均显示P<0.05.指标权重计算结果显示:结构、过程、结果3个维度权重分别为0.3325、0.1397、0.5278,并且一致性检验结果均通过.结论:基于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构建了院前急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可以用于院前急救护理质量监测,具有较好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院前急救中气管插管与入院后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Ovid、CNKI、CBM、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有关院前急救中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追溯纳入文献和相关综述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由建库至2017年12月。由2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使用STATA 12.0软件进行敏感性分析,绘制漏斗图分析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共17 60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入院后气管插管组相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进行气管插管后,增加患者的病死率[RR=1.15,95%CI(1.09~1.20),P0.00001]及ICU住院时间[SMD=0.56,95%CI(0.12~1.00),P=0.01];其次,对肺炎发生率[RR=1.28,95%CI(0.95~1.71),P=0.10]及机械通气时间[SMD=0.15,95%CI(-0.08~0.37),P=0.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较为稳健,发表偏倚检测显示无明显发表偏倚。结论院前急救中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插管可能增加患者病死率,延长ICU住院时间,但对患者入院后肺炎发生率和机械通气时间无显著影响。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的限制,上述结论有待更多高质量的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综合评价早期气管插管与常规气管插管救治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 Dicrect、The Cochrane Library、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搜集与本研究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相关文献15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早期气管插管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SMD=3.40, 95%CI(2.50, 4.30), P0.001]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机械通气时间[SMD=-1.80, 95%CI(-2.04,-1.55), P0.001]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肺炎发生率[RR=0.55,95%CI(0.41, 0.74), P0.001]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死亡率[RR=0.80, 95%CI(0.61, 1.06), P=0.117]方面,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插管能有效保证气道通畅,改善缺氧,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降低肺炎发生率,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均有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NICU患儿母亲照护相关需求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及中文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家长需求量表(NICU-FNI),对遵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110名NICU患儿母亲进行调查。结果:患儿母亲需求总分(107.30±8.03)分,处于中等水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孕方式、是否定期产检,患儿入院日龄、疾病诊断、是否下病危是影响患儿母亲需求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NICU患儿母亲需求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但具体的需求随着母亲孕产期情况和患儿出生后的病情发生改变,因此,护士应客观评估患儿母亲需求,给予其个性化的护理,提高患儿母亲对患儿疾病治疗的支持,完善以患儿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