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旭霞  何亚 《医学临床研究》2012,(11):2246-224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TCA)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与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接受PTCA治疗并于PTCA术后半年复查冠脉造影的患者,经冠脉造影证实出现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患者20例(再狭窄组),未出现再狭窄的患者80例(非再狭窄组),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术前、术后48h及术后半年IL-6、IL-18水平。【结果】两组术前IL-6、IL-18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48hIL-6、IL-18水平均较术前增高(P〈0.05),术后6个月RS组IL-6下降但仍高于术前(P〈0.01),IL-18继续增高,高于术前及术后48h。无RS组术后6个月IL-6与IL-18表达水平下降,IL-6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IL-18表达水平仍高于术前(P〈0.01)。【结论】IL-6、IL-18与PTCA术后再狭窄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预测冠脉再狭窄发生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罪犯血管"自发再通后早期介入策略与择期介入策略的远期疗效。方法:108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伴自发再通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4例。早期介入组立即按常规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择期介入组药物治疗7d后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随访1年,主要研究终点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无复流或慢血流、心肌缺血复发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随访1年,与早期介入组比较,择期介入策略组死亡(1.9%vs.1.9%,P=0.736);心肌梗死(5.6%vs.1.9%,P=0.763);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4.6%vs.5.6%,P=0.879);无复流或慢血流(2.3%vs.18.5%,P=0.029);左心室射血分数[(60±10)vs.(55±12)%,P=0.005];心肌缺血复发(29.6%vs.11.1%,P=0.031)。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自发再通血流恢复,心肌梗死溶栓分级(TIMI 3)级的患者采取择期介入策略,可以改善心肌灌注、提高患者远期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对吻技术与单支架技术对真性分叉病变的近、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名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吻支架术和单支架术两组。随访1年,观察两组节段内再狭窄率、死亡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率。结果术后1年,单支架组与对吻支架组相比,再狭窄率、死亡率、心肌梗死发生率、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及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支预扩张后,出现夹层的患者分析提示单支架与对吻支架组节段内再狭窄率、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及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支架内血栓率、死亡率及心肌梗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直径较大的分叉病变患者,对吻支架技术的近、远期疗效与单支架术相近。预扩张后分支出现夹层应采用对吻支架术,没有夹层则应采用单支架植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对肌钙蛋白T(c Tn T),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86例CHF随机按住院前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非药物和药物疗法,药物使用包括服用氢氯噻嗪片,25~50 mg/次,2次/d;卡托普利片,12.5 mg/次,2次/d;酒石酸美托洛尔片,50~100 mg/次,2次/d;地高辛片,0.25 mg/次,1次/d,必要时服用。对照组采用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120mg/次,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 L/次,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2周。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治疗前后心功能;检测治疗前后N末端前脑利钠肽(NT-pro BNP),c Tn T,IGF-1和HCY水平。结果:经Ridit分析,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分钟输出量(CO)和每博输出量(SV)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NT-pro BNP,c Tn T和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IGF-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环磷腺苷葡胺能提高CHF患者LVEF,CO,SV,对心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IGF-1水平,降低NT-pro BNP,c Tn T和HCY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基于计算机肺部感染辅助诊断对难治性儿童支原体肺炎(RMPP)进行CT定量分析,寻找影像学定量分析的敏感指标,并探讨预测RMPP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11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30例,普通支原体肺炎(GMPP)患儿88例。利用计算机肺部感染辅助诊断分析软件对患儿胸部CT进行定量分析。采用χ2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CT定量参数的差异,将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行ROC曲线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RMPP组较GMPP组年龄较大、住院时间较长、临床症状较重(P<0.05)。CT定量参数中病变区域容积(LV)、病变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LV%)、病变平均密度(MLD)及病变质量(LQ)均高于GMPP组,低于-300HU的低密度区百分比(GGO%)低于GMP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LV、LV%、MLD、GGO%及LQ均有助于区分RMPP及GMPP患儿,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显示LV%>4.2、MLD>-296.36HU、LQ>21.6g是RMP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计算机肺部感染辅助诊断工具能够识别与定量分析儿童支原体肺炎。LV、LV%、MLD及LQ可用于鉴别RMPP患儿,当LV%>4.2、MLD>-296.36HU、LQ>21.6g是儿童RMPP的重要预测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cetoris,UAP)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TIMI危险评分的
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97例UA患者与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GDF-15的表达水平。采用
TIMI危险评分方法将UA患者分为3组,比较各组间GDF-15表达水平差异。分析GDF-15与TIMI危险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UA患者血清GDF-15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TIMI 危险评分分组之间
血清GDF-15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GDF-15表达水平与TIMI危险评分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结论血清GDF-15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UA患者危险分层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与普通X线胃肠道造影技术进行比较,对数字化成像技术在胃肠造影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为胃肠道疾病的诊断提供借鉴与指导。方法 选取使用数字化综合X线机进行胃肠道造影检查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进行食道造影合并胃造影,共计40次;22例进行灌肠造影,将数字化成像与普通X线造影下的胃肠图像进行对比。结果 Ⅰ级、Ⅱ级成像质量的数据差异无显著变化(P>0.05);Ⅲ级中数字化成像技术较普通普通X线占据明显优势(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胃肠道病变的临床诊断中,采用数字化成像技术作为检查手段,其诊断准确率以及成片质量均优于普通X线胃肠道造影。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高剂量组45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d;低剂量组42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并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VEGF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高剂量组临床疗效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VEGF表达均有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上调更为明显,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UAP安全有效,并可明显提高血清VEGF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00例需进行溶栓的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实验组),观察两组溶栓后心律失常的发生以及血清中丙二醛(MA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结果实验组MAD、SOD水平浓度在溶栓后4,6,12 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K-MB值在溶栓后4,6,12 h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cTnⅠ水平在溶栓后2,4,6,12 h,均较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溶栓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持续的时间以及心律失常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酮ⅡA对AMI溶栓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血栓抽吸术对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介入疗效的影响.方法 78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高危NSTEAC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先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术,再行PCI;对照组直接行PCI.观察术后心肌灌注分级、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术后1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心肌灌注率0/1级为7.7%(3/39)比28.2% (11/39) (P <0.05);2级为23.1% (9/39)比30.8%(12/39) (P >0.05);3级为69.2% (27/39)比41.0% (16/39) (P <0.05).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cTnT分别为(4.7±1.3) μg/L和(9.3±3.1)μg/L,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LVEF分别为(55±15)%和(40±1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危NSTEACS患者行早期PCI前进行血栓抽吸术可改善心肌灌注,减少心肌坏死,改善术后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