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2.
目的分析2013年东莞市感染性腹泻患者中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情况,为本地区的沙门菌感染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东莞市四家定点医院的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或直肠拭子培养,进行沙门菌的生化鉴定及血清学分型,同时采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统计相关流行病学资料。结果共收集了9 847份培养样本,分离出沙门菌329株,11个群49个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斯坦利沙门菌检出率最高,分别占26.4%、21.9%、11.9%;男、女检出比为1.72∶1,<12岁占75.7%,>12岁占24.3%。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所分析的菌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曲松的敏感性较高,分别为89.7%、88.2%、83.6%。对氨苄西林、链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均在60%以上。结论东莞市腹泻患者中沙门菌感染以<12岁儿童为主,男性高发,病原菌优势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以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较为敏感;故临床治疗时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该院145株肠球菌体外药敏。方法采用Microscan进行鉴定,药物敏感试验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用WHONET5.4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分离率为70.3%和25.5%;从脓液标本中分离的肠球菌占第1位,占总分离率的26.9%,其次为痰、尿液、分泌物、胆汁、腹水,血液等。粪肠球菌对氯霉素、喹奴普丁/达福普丁和四环素的耐药性高于屎肠球菌;而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红霉素、左氧氟沙星、青霉素和利福平的耐药性高于粪肠球菌。两者均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肠球菌属中不同菌种间的抗菌药物耐药性不同,屎肠球菌的耐药性明显高于粪肠球菌,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东莞地区2岁以下婴幼儿沙门菌感染血清型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东莞地区2岁以下婴幼儿沙门菌感染血清型分布特征。方法采集沙门菌单一感染所致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分离培养,并对菌种进行群和血清型鉴定,分析各种沙门菌血清型在不同性别和年龄患儿中的分布特征。结果共分离沙门菌396株,检出36种血清型,排名前三位的为鼠伤寒沙门菌、斯坦利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共占68.7%。所有患儿中,男253例、女143例,男女比例为1.77∶1,平均年龄(9.3±2.3)个月。前三位沙门菌血清型中,男性患儿以鼠伤寒沙门菌感染为主(62.3%),斯坦利沙门菌感染比例最小(16.8%),女性患儿也以鼠伤寒沙门菌感染为主(53.3%),但肠炎沙门菌感染比例最小(19.0%);各年龄组患儿均以鼠伤寒沙门菌感染为主,低年龄组(0~5.99个月)斯坦利沙门菌感染比例最小(18.4%),中年龄组(6~11.99个月)肠炎沙门菌感染比例最小(14.4%),而高年龄组(12~24个月)肠炎沙门菌和斯坦利沙门菌感染比例一致(21.8%)。主要的3种血清型沙门菌在不同性别和年龄患儿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儿感染菌种多样性较女性患儿更为明显;随患儿年龄增长,菌种多样性更为明显。结论 2岁以下婴幼儿沙门菌感染有其独特的血清型分布特征,感染菌种多样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测定123例SLE、13例SLE-SS、111例p SS患者血清ANA和SSARo60k D、SSB、Sm、ds DNA、Ro-52等自身抗体,应用SPSS 14.0对检测结果进行卡方检验。结果:SLE、SLE-SS、p SS患者ANA阳性率分别为67.5%、61.5%、42.3%,SSARo60k D阳性率分别为27.6%、76.9%、64.9%,SSB阳性率分别为10.6%、38.5%、36.0%,Sm阳性率分别为21.1%、23.1%、0.9%,ds DNA阳性率分别为53.7%、53.8%、1.8%,Ro-52阳性率分别为7.3%、30.8%、26.1%。ANA、ds DNA、Sm在SLE、SLE-SS患者组阳性率显著高于p SS组,SSARo60k D、SSB、Ro-52抗体SLE-SS、p SS患者组显著高于SLE组。结论:联合使用多种自身抗体对SLE合并SS患者具有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6.
例1女,22岁,会阴部反复溃疡伴渗出液2月余,慢性贫血病容,面部可见散在分布疱疹,口唇黏膜破溃,双侧颈部可触及一肿大淋巴结。例2男,46岁,全身酸痛,乏力不适,后逐渐出现发热,T 39℃以上,前胸部可见散在分布皮下瘀点,右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可触及数枚肿大淋巴结。例3女,4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畏寒、寒颤,全身乏力、肌肉酸痛,四肢偶见瘀斑,脸部见散在分布红色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3例均有发热、贫血、皮疹或溃疡、脾大等。实验室检查示外周血均呈三系减少,肝功:AST和(或)ALT升高,HIV抗体(+),血培养见马尔尼菲青霉菌等特征。均诊断为艾滋病并发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抗菌新药利奈唑胺对肠球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Microscan进行鉴定.药物敏感实验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用WHONET5.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肠球菌中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分离率为52.1%和45.8%:从泌尿系感染患者尿液中分离的肠球菌占第一位,占总分离率的54.1%,其次为脓液,分泌物,血液,痰,胆汁等。对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的肠球菌(HLAR)的分离率为60.4%,未检出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但检出万古霉素中介的肠球菌(VIE)为2.1%。结论利奈唑胺对肠球菌的控制有重要作用.故临床应慎用利奈唑胺.临床微生物学专家应密切关注利奈唑胺MIC值的变化,保护利奈唑胺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一株自脓毒血症患者血液中分离的罕见螺原体DGKH1进行菌种鉴定和生物学特性分析。方法对DGKH1进行常规细菌培养、染色与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 以及基因组测序和基因组相关指数分析, 从而确定其分类学地位;参考人型副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株DGKH1可以在哥伦比亚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和嗜血巧克力平板上微弱生长, 在含有四环素(4 μg/ml)、多西环素(1 μg/ml)、米诺环素(1 μg/ml)、交沙霉素(2 μg/ml)、罗红霉素(1 μg/ml)、克拉霉素(1 μg/ml)和特利霉素(1 μg/ml)的支原体液体培养基中不生长。在商品化的支原体固体培养基上, DGKH1可形成"油煎蛋样菌落", 与人型副支原体相类似。采用常规革兰染色, DGKH1不着色;以磷酸盐缓冲液为基质进行透射电镜观察, 其菌体呈螺旋形。16S rRNA基因测序显示, 分离株与中华绒螯蟹螺原体CCTCC M 207170T相似性最高(99.85%), 但尿素分解试验阳性, 与已知螺原体属菌种存在差异。全基因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 该菌株与中华绒螯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