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支气管扩张症(BPD)是由于气道发生感染、异物物吸、免疫缺陷及遗传等问题诱发的,造成支气管壁破坏,引起支气管永久性变形扩张的慢性肺部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大量咳痰、反复咯血,且易发生支气管哮喘及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 尖端赛多孢子菌为无性型波氏假阿利什菌(Policosis),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多出现在被石油芳香烃类物质(PAHs)污染的环境中,如土壤、污水和腐物等。临床研究表明:尖端赛多孢霉可产生大量孢子,通过空气进行播散,易在肺囊性纤维化患者及肺移植患者等特定人群中引起广泛的感染。尖端赛多孢子菌可分布于人的肺部、神经系统、皮肤、关节、消化系统、甲状腺、肾脏等多种组织器官内,其病死率高达 40%- 95%。现将我院1例因支气管扩张并发尖端赛多孢子菌所致的肺部感染病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郑少敏  任婕  张春环  彭兰芬 《热带医学杂志》2006,6(8):F0002-F0002,F0003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病例病原菌耐药性流行特征和抗生素使用情况,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对自2004年1~10月间某院154例医院感染患者送检标本所分离培养的154株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在154株菌株中,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但对其敏感的菌株只有9.1%,而对亚胺硫霉素敏感的菌株有27株(17.5%)。感染病例中,男性占68.2%;0~,25~这两个年龄组为主,共计占72.7%。感染部位的分布:男性以切口感染为主,女性则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结论感染控制应有所侧重,要针对不同人群、病种有重点的开展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量化分析全身垂直律动(whole body vibration,WBV)疗法改善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脑瘫)患儿扁平外翻足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随机选取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收治的5—7岁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18例(对照组),同期与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门诊收治的72例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按照相同年龄、相同性别、相同GMFCS分级进行1∶1配对(试验组),总计36例,且纳入的3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皆有扁平外翻足表现。两组患儿均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试验组在综合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垂直律动疗法干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扁平外翻足改善的临床疗效。疗效评价采用足底压力评估系统,应用2m足底压力测试系统(Rsscan International,比利时)对两组患儿在自然行走过程中进行测试。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配对样本t检验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足底压力参数进行差异性检验。 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在全足支撑时第1趾骨、第1—2跖骨、足跟内侧与地面接触面积降低(P<0.05);第2—5趾骨、第4—5跖骨、足跟外侧与地面接触面积增加(P<0.05);中足面积未见明显变化(P>0.05),足跟面积增加(P<0.05);第1趾骨、第1—2跖骨、足跟内侧平均压力峰值降低(P<0.05),第2—5趾骨、第4—5跖骨、足跟外侧平均压力峰值增加(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组间比较,第1趾骨、第1—2跖骨、第2—5趾骨、第4—5跖骨、足跟内外侧与地面接触面积及平均压力峰值、足跟面积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全身垂直律动疗法可有效缓解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跖屈外翻肌群痉挛状态,缓解其足外翻及步行时异常跖屈程度。但针对扁平足情况,未见明显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氯化镁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并与阿司匹林作用相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06/07在锦州医学院药理学实验室完成。选用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对照组;阿司匹林对照组;氯化镁低剂量组;氯化镁中剂量组;氯化镁高剂量组。给药方法均为经尾静脉给药,1次/d,连续3d。以二磷酸腺苷、胶原和凝血酶作诱导剂诱导血小板聚集,按比浊法用TYXN-96系列多功能智能血液凝集仪测定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用血栓法测定大鼠血栓重量。结果:5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对血小板聚集率抑制率:氯化镁高、中、低剂量组对二磷酸腺苷、胶原及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高剂量组优于中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55.5%,46.1%,42.4%;64.3%,59.3%,51.2%;49.5%,30.4%,20.0%),高、中、低剂量3组抑制率优于阿司匹林组(39.0%,55.3%,53.2%)。②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氯化镁高、中剂量组使血栓质量减少65.8%和55.7%,小剂量组与阿司匹林组基本一致(50.7%,49.1%)。结论:小剂量氯化镁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与阿司匹林相当,随着剂量增大氯化镁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强于阿司匹林,说明氯化镁具有很好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三维运动解析系统评价全身垂直律动疗法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学参数的效果。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收治的1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试验组),按照相同年龄、相同GMFCS分级,同期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收治痉挛型脑瘫患儿(对照组)进行1∶1配对,如果配对过程中有多名患儿符合配对条件,则选用简单随机法确定配对对象,总计36例样本。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再进行全身垂直律动疗法干预。所有患儿每周均接受3次常规康复训练,包括PT、OT、ST、中医传统康复等,以及每天至少60min的居家训练,3个月为1个疗程,总计两个疗程;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全身垂直律动疗法干预,每周3次,每次25min,3个月为1个疗程,总计两个疗程。试验前后,采用三维运动解析系统对两组患儿步行时空参数(步长、步速、步频、步宽、支撑相%、摆动相%)及下肢各关节支撑相运动学参数进行分析,并对两组儿童进行物理治疗评定及66项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66,GMFM-66),评估脑瘫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电针刺激SD大鼠肝俞、足三里、丰隆、太冲穴,观察其对高脂饮食所致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血清胰岛素抵抗(IR)和瘦素(Leptin)水平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西药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他3组大鼠均以范建高经典造模法造模。电针组和西药组大鼠在造模12周后分别行针灸和西药治疗。16周时将所有大鼠断头处死,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经下腔静脉采血,迅速按常规分离血清,采用酶法检测血清空腹血糖( FBG)及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空腹血清胰岛素( 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Leptin水平。结果:正常组大鼠空腹血糖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IR比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比电针组增高(P<0.05);电针组较西药组有下降趋势,但两者比较差异无明显性意义( P>0.05)。正常组大鼠与模型组比较,血清Leptin水平显著降低( P<0.05﹚;电针组与药物组比较,血清Leptin水平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电针治疗能够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血清Leptin水平,减轻脂质过氧化,是其治疗NASH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任婕  柏怡文  陆琰  吴绪波 《中国康复》2020,35(11):587-593
目的:系统评价马术治疗(EAT)对脑性瘫痪(CP)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ce、SciVerse ScienceDirect、Web of science、Pubmed、Pedro、万方医学、知网医学、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8月,由2位评价员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PEDro量表进行质量评估。对纳入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并提取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66;GMFM-88)的标准分以及GMFM-88中的B(坐)、D(站)、E(走、跑、跳)维度分数等数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其中5篇数据纳入Meta分析,共288例。Meta分析显示GMFM-66[SMD =0.52,95%CI(0.28~0.76),P<0.0001]、GMFM-88[SMD =0.56 ,95%CI(0.25~0.86), P=0.0003]和B维度[SMD=0.31,95%CI(0.02~0.61),P=0.04]、D维度[SMD=0.61,95%CI(0.28~0.95,P=0.0004]、E维度[SMD=0.55,95%CI(0.25~0.85),P=0.0004]。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EAT可以显著改善CP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结论:基于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结果,EAT可以显著改善CP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可以作为CP儿童物理治疗的参考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BRCA1和CEP17在BRCA1启动子甲基化和非甲基化的散发性乳腺癌中的基因拷贝数。方法按照BRCA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将46例散发性乳腺癌分成甲基化组和非甲基化组。在由冰冻病理组织制作的组织印片上,应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BRCA1和CEP17的基因拷贝数。本实验室自行PCR扩增BRCA1探针并标记生物素(Biotin ULS Labeling Kit,Fermentas Company);PCR扩增CEP17探针并标记CyTM3(Label IT Cy3TMLabelingKit,Mirus Bio Corporation)。探针的杂交效率通过对正常白细胞进行BRCA1/CEP17FISH来检测。结果在BRCA1启动子甲基化的乳腺癌组织中BRCA1和CEP17的平均基因拷贝数分别为1.70和1.77,而在非甲基化的组织中分别为2.25和2.33。两组间的BRCA1(P<0.001)和CEP17(P<0.005)基因平均拷贝数存在明显差异。但总体的BRCA1/CEP17比率没有显著不同(甲基化组平均为0.96,非甲基化组为0.97,P=0.32)。结论我们在中国乳腺癌群体中建立了FISH检测方法,并发现BRCA1基因拷贝数与启动子甲基化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散发性乳腺癌中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蛋白表达的因素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和散发性乳隙癌组织中BRCAl、ERa和HER-2的表达.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和校正的Peamson 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良性乳腺病变组织中,BRCA1和ERα蛋白在细胞核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20/20)和80.0%(16/20).HER-2在细胞膜阳性表达率为15.0%(3/20);在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和ERα蛋白在细胞核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5%(88/153)和64.1%(98/153),HER-2在细胞膜阳性表达率为34.0%(52/153);与良性乳腺病变组织比较.乳腺癌组织中BIICA1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ERα和HER-2表达率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表达相关分析及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表明:BRCA1失表达与ERα失表达相关、与HER-2过表达相关.ERα失表达与HER-2过表达相关:在HER-2过表达、ERα失表达的癌组织中BRCA1失表达率最高;BRCA1失表达与患者高发病年龄、腋淋巴结转移相关.而与乳腺癌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结论:在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蛋白失表达与ERα失表达、HER-2过表达、患者年龄较高及伴有腋淋巴结转移等相关,BRCA1蛋白失表达参与散定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24 h组、模型48 h组、模型72 h组、电针治疗24 h组、电针治疗48 h组、电针治疗72 h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型脑缺血(MCAO)再灌模型,电针大椎、双侧内关穴。观察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神经元TUNEL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神经体征的改变。结果模型组缺血侧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数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增加,48 h达高峰并持续至72 h,电针治疗可明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数,与同时相模型组比较一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并以72 h电针治疗组尤为明显。同时,电针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细胞凋亡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