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ALT不合格的因素,为无偿献血招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ReflotronPlus快速全血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在1212名初筛ALT不合格者中,男性占88.86%,不同年龄组中35岁以上者占66.83%,体重超标(含超重和肥胖)者占到了75.35%。结论:男性ALT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女性,35岁以上组ALT不合格率显著高于35岁以下组,体重超标是ALT不合格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临床患者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患者输血前传染性疾病的感染情况,预防医院感染,避免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对25 870例临床患者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两对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RPR)及梅毒特异性抗体4项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各种传染性标志物的阳性率分别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9.45%、抗HCV 0.42%、抗HIV(1+2)0.008%、RPR 0.50%、梅毒特异性抗体0.51%。结论临床患者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对医患双方均有益,对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临床输血管理的安全监控、减少医疗纠纷、防止医源性感染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是免疫学实验室的常规项目,因其影响因素多,在临床标本检测中易出现忽阴忽阳的现象,给临床诊断带来影响,因此必须要有一种室内质量控制的方法来控制检测结果的质量,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本实验室参照文献[1]进行了HBsAg检测的室内质控,现将2000-2002年期间的结果作一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4.
湖州市自1998年《献血法》实施以来,临床用血已由无偿献血取代了有偿献血,2003年以来临床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本市共有75075人次参加无偿献血,检测不合格1985人次,占献血人数的2·64%。对象与方法1对象2005-2008年湖州市无偿献血者,年龄18~55周岁,均按照国家卫生部《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2方法ALT采用速率法(正常值小于40U);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HCV、抗-HIV均采用ELISA法;梅毒抗体检测先后使用TRUST法和ELISA法。每份标本采用2种试剂进行检测,1种试剂检测为阳性即判为阳性。所有操作都严格按说明书进行。HBsAg试剂、抗-HCV试剂分别由厦门新创和上海科华提供;抗-HIV试剂分别由厦门新创和生物梅里埃提供;梅毒试剂分别由上海荣盛和厦门新创提供;ALT试剂分别由复兴长征和上海科华提供。所有试剂均经过批检合格后并在有效期内使用。3统计方法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结果1阳性指标及阳性率2005-2008年的检测结果显示,ALT异常及HBsAg阳性为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2005-2008年阳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严根兴  查荣宝 《江西医学检验》2004,22(2):174-174,177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是免疫学实验室的常规项目,因其影响因素多,在临床标本检测中易出现忽阴忽阳的现象,给临床诊断带来影响,因此必须要有一种室内质量控制的方法来控制检测结果的质量,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本实验室参照文献[1] 进行了HBsAg检测的室内质控,现将2 0  相似文献   
6.
多次机采血小板献血员部分生化指标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多次(≥25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员部分生化指标检测分析,评估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员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应用OLYMPUS-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多次机采血小板献血员部分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员健康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不规则抗体所致配血困难11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临床配血工作中.除了血型正确无误,交叉配血主次侧无溶血、凝集时方可输注。ABO血型正确,同型交叉配血主侧出现凝集的病例也时有发生,给患者及时输血带来困难。笔者从2001~2002年12月共收到辖区有关医院、输血厍送来配血困难标本11份.进行鉴定和配血,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汪峰  杨卫兰  严根兴 《浙江预防医学》2005,17(8):80-80,F0003
ALT活性是临床评价肝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自动化分析仪的普遍应用,微板紫外连续监测法(微孔板速率法)以其快速、简便、便于批量自动化检测等优点,被血站系统广泛应用于献血员筛查,但由于比色波长(340nm)的限制,标本溶血、脂血都会影响检测结果.丙酮酸氧化酶法是在可见光(492nm)范围内比色,能较好地克服上述干扰,现将其与微板紫外连续监测法对不同标本的检测结果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3种方法检测梅毒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前,检测梅毒的方法主要有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或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或梅毒螺旋体乳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笔者对4530份标本同时用TRUST、TP-ELISA和TPHA3种方法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不同贮存时间红细胞悬液蛋白质组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贮存时间红细胞悬液蛋白质之间的变化,阐明库存红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检测d 1、d 12、d 23和d 35血库贮存红细胞悬液中蛋白质水平的变化,寻找随着贮存时间延长发生变化的蛋白质点。结果通过比较分析3名健康献血者在d 1 d、d 12、d 23和d 35贮存在4℃冰箱的红细胞悬液的蛋白质表达谱。发现在贮存的d 12与d 1相比增加了14个蛋白质点并达到高峰,其中有7种蛋白质,在以后的d 23和d 35则逐渐降低到一个稳定的水平。结论通过血清蛋白质组学技术,成功鉴定了7种蛋白质与红细胞悬液贮存时间延长有关的差异蛋白质点,为减少红细胞损伤延长红细胞寿命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