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安氏Ⅲ类错(牙合)矫治后牙齿移动与唇组织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30例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生长发育期女性患者,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结果 治疗后上下唇的变化与切牙倾斜度的变化之间呈现相关性,上切牙的唇向移动和前牙正常覆盖的建立分别与上唇突点的前移和上唇倾角的变化相关(P<0.01;P<0.001);上下中切牙角的变化与下唇突点的后退和下唇倾角的减小呈相关性(P<0.01);同时上下唇厚度的变化与上下切牙倾斜度的变化亦有相关性,随着上切牙的前移,上唇厚度代偿性变薄,而下唇厚度则随着下切牙的舌倾而代偿性增厚.结论 软组织侧貌及厚度均与牙齿的位置密切相关;上下唇位置的变化与上下切牙的变化不是单纯的一一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安氏Ⅲ类错矫治后牙齿移动与唇组织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0例安氏Ⅲ类错的生长发育期女性患者,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结果治疗后上下唇的变化与切牙倾斜度的变化之间呈现相关性,上切牙的唇向移动和前牙正常覆盖的建立分别与上唇突点的前移和上唇倾角的变化相关(P<0.01;P<0.001);上下中切牙角的变化与下唇突点的后退和下唇倾角的减小呈相关性(P<0.01);同时上下唇厚度的变化与上下切牙倾斜度的变化亦有相关性,随着上切牙的前移,上唇厚度代偿性变薄,而下唇厚度则随着下切牙的舌倾而代偿性增厚。结论软组织侧貌及厚度均与牙齿的位置密切相关;上下唇位置的变化与上下切牙的变化不是单纯的一一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MEAW技术应用于直丝弓矫治器对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例骨性Ⅲ类错袷患者,应用直丝弓矫治器配合MEAW技术进行矫治,测量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MEAW技术矫治5~10个月后,上颌切牙和第一磨牙明显向近中移动(U1—FHV和U6-FHV分别平均增加2.9mm和2.8mm),下颌切牙和第一磨牙分别远中移动1.1mm和3.2mm(P〈0.05),覆盖由矫治前的-1.2toni增加到2.7mm,两者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前牙覆盖和后牙远中关系得到了良好的改善。APDI平均减小了3.1°(P〈0.05)。[牙合]平面(OP/MP)平均增加了3.3°(P〈0.01)。结论MEAW技术结合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可有效的远中竖直下颌后牙,改变耠平面,增加前牙覆盖,达到非手术治疗的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浅议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分离与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桂荣  董仁萍 《西北医学教育》2006,14(2):151-152,159
自产生工业文明以来,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分离导致了人类人性的失落。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呼唤"人性的回归"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主题。为更好地促进"人文教育的回归"、"人性的回归",我们有必要对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至今仍然分离的原因进行客观分析,也有必要对它们未来统一发展的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安氏Ⅱ类错患者经摆式矫治器结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后的牙颌面结构变化,探讨此方法建立正常咬合关系的机制。方法 选择牙源性安氏Ⅱ类错患者24例,在治疗前(T1期)、推磨牙向远中后(T2期)、直丝弓矫治结束后(T3期),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①T1期-T2期,上颌第一二磨牙均远中移动,但伴随着上颌切牙唇倾、第一前磨牙近中移动并倾斜、第一磨牙远中倾斜及下颌平面顺时针旋转等副作用。②T1期-T3期,下颌综合长度、前下面高和升支高度增加显著(P<0.01)。上颌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的矢状向位置无显著性差异,切牙唇倾2.9°(P<0.05)。即使增强了支抗控制,固定矫治阶段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3.0mm(P<0.01)。结论 摆式矫治器可以有效的远中移动上颌磨牙,但是Ⅰ类磨牙关系的建立是颌骨差异性生长和牙齿移动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6.
面突角对美观侧貌唇突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面突角对美观侧貌唇突度的影响。方法选取侧貌较好的男女成人各一名,描绘其头颅侧位片的侧貌轮廓,制作成剪影图作为标准侧貌,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改变标准侧貌的颏部位置,各获得5张具有不同面突角(面突角正常、增加5°、增加10°、减小5°、减小10°)的剪影图。在此基础上以E线为参考线,将各剪影图的上下唇分别后移1mm和前移1mm各4次,每张剪影图分别得到9幅具有不同唇突度的侧貌图。选择180名大学生对侧貌图进行审美评价。结果面突角正常时相对后缩的唇突度最受欢迎;随着面突角的增加,人群倾向于喜爱略微前突的唇部位置;而随着面突角的减小,人们则倾向于喜爱更加后缩的唇部突度。结论面突角对美观侧貌的唇突度有显著影响,面突角不同,唇突度的审美标准亦不同。对不同错验类型的临界拔牙患者进行矫治设计时应考虑面突角对唇突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Herbst矫治器对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颞下颌关节(TMJ)的改建,包括Herbst矫治器对髁突和关节窝的生长改建以及矫治后髁突在关节窝中位置的变化,并探讨了Herbst矫治器的远期疗效。有利于临床医生正确理解Herbst矫治器与TMJ改建的关系,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改良式Forsus矫治器两种前伸下颌方式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改良式Forsus矫治器两种前伸下颌方式矫治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病例所引起的髁突生长和下颌位置的变化。方法:应用改良式Forsus矫治器对19例安氏Ⅱ类男性患者采用逐步前伸下颌和跳跃性前伸下颌两种前伸下颌的方式进行功能性矫治,并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逐步前伸组比跳跃性前伸组获得了更多的髁状突矢状向生长量(1.3±1.2)mm和下颌骨前移量(1.4±1.8)mm,具有统计学差异(P&lt;0.05)。逐步前伸组患者的下颌平面角明显减小(-0.08°±1.1°),P&lt;0.05。前下面高度的增加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前伸下颌的方式可影响髁突的生长量和生长方向,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下颌骨向前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功能性单侧后牙反患者的髁突对称性及上颌扩弓治疗后髁突位置的变化。方法选择22例通过上颌扩弓成功矫治的功能性单侧后牙反儿童患者,男10例,女12例,年龄6.0-8.5岁,平均7.5岁作为实验组。另选择22例正常患者,男11例,女11例,年龄6.5-9.0岁,平均7.5岁作为对照组。反组矫治前后与对照组患者均拍摄曲面断层片和双侧闭口位矫正薛氏位片,测量髁突形态的不对称指数和髁突在关节窝中的相对位置。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反组患者两侧髁突形态无明显不对称,与对照组相比,髁突高度(CH)、升支高度(RH)以及两者之和(CH+RH)的不对称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反组矫治前(T1)两侧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有明显差异,非反侧关节前间隙减小(P<0.05),上后间隙增大(P<0.05)。非反侧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R)相对反侧更加靠前(P<0.01)。矫治后(T2)双侧髁突位置变得相对对称。结论儿童功能性单侧后牙反患者的髁突形态相对对称,而髁突位置存在不对称性,说明下颌向反侧发生功能性偏斜,而这种偏斜并未导致髁突发生骨性不对称;正畸治疗可使两侧髁突位置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