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9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致,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人狂犬病通常由病兽以咬伤方式传给人,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恐声、怕风、恐惧不安、咽喉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病死率几乎100%[1].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狂犬病暴露后人群特点,为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及狂犬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以随机抽样的方法从2013年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犬伤门诊病例中抽取557份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年龄、致伤动物、致伤方式、受伤时间、受伤部位、受伤后自行处理、受伤后到就诊的时间间隔以及暴露后的诊断分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男性与女性致伤比例基本相当。从年龄上看,20~年龄组致伤人数最多,≥60年龄组致伤人数最少。犬在致伤动物中比例最高,其次是猫和鼠。不同致伤方式中咬伤最多,其次是抓伤、添及黏膜最少。不同受伤时间中上午最多、下午次之、晚间比下午稍微少一点。不同致伤部位中上肢受伤最多、其次是下肢、再次是躯干、头面部受伤最少。从受伤后是否清洗伤口看,大部分人没有自行清洗伤口。不同就医的时间间隔人数4 h~时间段最多,0 h~时间段次之,24 h以后最少。不同咬伤程度中,Ⅱ级暴露人数最多,Ⅲ级暴露人数次之,I级暴露人数最少。结论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犬只管理,提高狂犬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及时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维剂量验证系统Delta4对容积旋转调强计划进行剂量验证的可行性。方法:利用Delta4对20例患者的容积旋转调强计划进行剂量验证;为了对比,同时用MatriXX电离室矩阵对相同计划的冠状面进行剂量分布验证:利用剂量仪、指形电离室对相同计划进行点剂量的绝对剂量验证;将三种方法的验证结果进行比对。剂量分布验证采用Gamma分析,取剂量3%、距离3mm,通过率≥95%为验证通过标准。结果:三种验证方法所有计划的误差均在允许范围之内。使用Delta4验证治疗计划的Gamma通过率平均为98.90%,各个射野的Gamma通过率平均99.83%;用MatriXX电离室矩阵验证各计划冠状面剂量分布Gamma通过率平均为98.02%;绝对剂量验证平均误差为1.18%。结论:利用Delta4对旋转容积调强计划进行剂量验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对创伤后急性肺损伤(ALI)早期的作用.方法:采用撞击后静脉注射脂多糖的二次打击方法复制创伤后ALI家兔模型.24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饲养)、ALI组(复制ALI模型)和UCMSC组(伤前30 min静脉注射UCMSC 1×106个),每组8只.各组动物于伤后0、1.5、3和6 h测定血浆TNF-α含量;伤后6 h测定PaO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补体C3a和C5a、白蛋白含量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肺湿/干重比值(W/D),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肺组织中TNF-α蛋白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LI组PaO2下降,其余各检测指标均明显升高,镜下见肺泡壁破坏,肺泡腔渗出和出血,肺组织TNF-α表达增强.伤前给予UCMSC能提高ALI动物的PaO2,不同程度降低外周血TNF-α及BALF中TNF-α[(0.72±0.70)μg/L比(1.82±0.60)μg/L]、C3a[(0.28±0.07)μg/L比(0.45±0.03)μg/L]、C5a[(0.08±0.01)μg/L比(0.19±0.03)μg/L]、白蛋白含量[(69.0±9.7)mg/L比(102.0±14.9)mg/L]和中性粒细胞计数[(229.0±21.4)×106/L比(298.0±36.8)×106/L],降低肺W/D,抑制肺组织TNF-α蛋白表达,减轻肺泡的损伤程度.结论:UCMSC能减少ALI时组织及血浆TNF-α的含量,减轻肺泡损伤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对早期创伤后急性肺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移植外源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对小鼠急性肾损伤(AKI)炎性微环境的影响及对肾组织的修复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孕后期C57BL/6雌性小鼠的UC-MSCs。另取雌性C57BL/6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KI组、AKI+MSC移植组,每组20只。AKI组和AKI+MSC组用微型动脉夹夹闭小鼠双侧肾蒂45 min复制AKI模型,并于模型制备成功时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2 ml(AKI组)或1×106 UC-MSCs(AKI+MSC组)。于第2天和第7天每组活杀10只小鼠,取眼球血及肾组织,检测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水平;肾组织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肾组织匀浆中促炎因子IL-1β、TNF-α、干扰素-1(IFN-1)及抗炎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IL-10、B淋巴细胞瘤-2(Bcl-2)的水平。结果:2 d时AKI组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胞质空泡性变,BUN和Cr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造模成功后肾小管受损严重,7 d稍有减轻;AKI+MSC移植组小鼠肾功能在2 d时较AKI组有所恢复,肾组织病理学变化明显减轻(P<0.01),7 d基本恢复正常。ELISA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AKI组各时间点肾组织匀浆中促炎因子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5),抗炎因子的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2 d较7 d更加明显。各时间点AKI+MSC组抗炎因子的水平较AKI组明显升高,促炎因子的水平明显下降,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7d较2 d改善更明显。结论:MSC可通过减轻AKI肾组织炎症反应,调节损伤肾脏组织微环境中的细胞因子水平发挥保护肾损害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存在于大多数成体器官中的类成纤维细胞群,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向不同的谱系细胞分化。Falanga等[1]将MSCs与造血细胞共同培养,发现MSCs可以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增殖,提示MSCs具有分泌生物活性因子并调节其他细胞功能的能力。MSCs在进入创面或是其他损伤组织时会被激活,起到促进创伤愈合和改善局部缺血的作用。目前MSCs作用于创面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MSCs在调节免疫应答和免疫排斥反应方面的功能,以及在促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容积旋转调强(vMAT,美国瓦里安公司商品名为RapidArc)与9野固定野调强(IMRT)两种放射治疗技术在宫颈癌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采用两种治疗技术对1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设计计划,处方剂量设置为46ay/23次.危及器官限量参考临床常规要求,靶区接受标准为95%处方剂量要包绕97%以上靶区体积。比较两种技术的剂量体积直方图、治疗时间、机器跳数、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差异。结果:RapidArc技术靶区平均剂量略高于9IMRT技术.且具有统计学意义,靶区均匀性、适形度、危及器官受量相比9IMRT技术,虽然都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RapidArc技术机器跳数较9IMRT减少63.6%,平均治疗时间节省70%。结论:RapidArc技术在剂量学分布上与9IMRT技术相当或略有优势,治疗时间及机器跳数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8.
社区卫生服务立足于社区,向社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是我国当前医疗卫生改革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针对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广东佛山市100家中小微企业职业卫生调查及检测,分析存在问题,为中小微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提出对策和建议。方法抽取佛山市100家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对主要岗位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佛山市100家企业中,建立较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企业占21%,设置专职管理人员的占65%;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为37%;作业现场防护设施简陋,工作场所布局不合理,危害告知不规范;未配备个体防护用品的企业约占73%;经卡方检验,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在人员平均体检率、企业体检率、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噪声、粉尘、电焊烟尘超标严重,分别为76.5%、32.1%、38.2%。结论调查的100家中小微企业人员流动性大,防护设施落后,职业病危害严重,职业卫生管理水平低下,作好中小微企业职业卫生工作,需要企业、政府、技术服务机构、劳动者等共同努力,以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获取泛素偶联酶家族成员之一的UBE2C/UbcH10的基因,构建具有His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UBE2C/UbcH10蛋白.方法 利用RT-PCR的方法 从肝癌细胞HepG2中获得UbcH10的基因,克隆到pMD-19T载体中并测序鉴定,酶切回收后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2a-UbcH10,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表达.结果 重组表达载体pET32a-UbcH10在大肠杆菌BL21中经IPTG诱导4h获得稳定高效的融合表达.重组蛋白以可溶形式存在,大小在29.0 kD左右.结论 UbcH10重组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以及重组蛋白的表达,为进一步其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有望揭示该蛋白在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