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目的 针对头颈部、胸部和盆腔部病变,利用Elekta-iViewGTTM验证射野位置分析摆位误差.方法 选择85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患者,其中头颈部24例、胸部39例和盆腔部22例.利用iViewGTTM进行正侧位射野位置验证,拍摄340张射野验证片,并通过iViewTM对比分析软件计算射野验证图像与计划系统所生成的数字重建射野图像DRR中射野位置的误差.结果 通过射野验证图像与参考图像的对比可以发现,在水平(RL)方向、上下(SI)方向和前后(AP)方向,对于头颈部摆位误差为: (-0.7±1.4)mm,( 0.4±1.3)mm,( 0.4±1.5)mm; 胸部:(-2.1±3.8)mm,(-2.8±4.7)mm,( 3.6±5.1)mm; 盆腔部: (-1.5±1.7)mm,(-2.0±2.2)mm,( 2.1±2.6)mm.结论 头颈部和盆腔部患者射野位置误差较小,但胸部较大,特别是靠近下肺和膈肌的病变,由于受到呼吸作用的影响,射野位置误差最大接近10mm.针对不同位置的病变,在勾画PTV时,可根据得出的结果在CTV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外放范围.  相似文献   
2.
国产JX-100型X-刀治疗颅内病变100例临床疗效与随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国产X-刀治疗颅内病变的临床经验,探讨X-刀治疗的适应证。方法:分析研究1997年6月至1998年12月采用国产X-刀治疗颅内疾病100例病人共118个病灶。其中脑动静脉畸形34例、转移瘤24例、胶质瘤21例、垂体瘤6例、脑膜瘤5例、复发性鼻咽癌5例、听神经瘤3例、脂肪瘤及黑色素瘤各1例。结果:68例随访了3至18个月,其中影像学检查46例。病灶完全消失22例、病灶缩小13例、无变化8例、增大3例。死亡8例。结论:国产JX-100型X-刀治疗颅内病变效果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的抑癌基因PTEN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bcl 2、p5 3的相关性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浸润性乳腺癌 (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髓样癌等 )标本中PTEN、bcl 2及p5 3蛋白的表达。结果 :62例乳腺癌标本中PTEN、bcl 2及p5 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4 5 % ( 4 0 /62 )、5 6 5 % ( 3 5 /62 )及2 7 4% ( 17/62 ) ;PTEN与bcl 2之间不具有相关性 ,P >0 0 5 ;PTEN与p5 3之间显著相关 ,P <0 0 1。乳腺癌PTEN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与肿瘤细胞学分级、淋巴结有无转移及预后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PTEN低表达患者肿瘤细胞学分级高、淋巴结转移阳性率高、5年生存率低。结论 :1)抑癌基因PTEN在乳腺癌中确实存在突变或缺失。其表达水平的高低作为判断乳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侵袭力及转移的重要指标。 2 )PTEN与bcl 2协同表达与预后相关 ,可作为乳腺癌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 3 )PTEN突变或缺失可能与p5 3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但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复发性直肠癌腔内辅助治疗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峰涛  陈福慈 《实用癌症杂志》2001,16(2):203-203,206
自 1995年 7月~ 1998年 7月采用高剂量后装治疗机治疗局部复发性直肠癌患者 12例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12例 ,男性 7例 ,女性 5例 ,年龄 2 9~ 81岁 ,中位年龄 48岁。病理分级 :高、中分化腺癌 8例 ,低分化腺癌 4例。采用Dixon′s手术者 9例 ,Mile′s手术后直肠后壁复发者 3例(均为女性 )。局部复发与原发灶手术日间隔时间 :1年以内者 2例 ;1~ 2年者 5例 ;2年以上者 5例。均有病理学诊断证据。1.2 治疗方法首次放疗者或此次放疗与前次放疗结束时间间隔超过 1年者 ,采用体外照射加腔内后装治疗 ,…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我院在安装和使用JX-100X刀系统过程中有关物理参数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1)ST、TMR、OAR的测量;(2)直线加速器机械稳定性及等中定位系统等中心室位精度的测量,(3)用辐射仿真人体头模验证治疗计划与实际治疗中剂量分布的差异,这些参数的测量值和机械性能均在室X刀治疗的质量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6.
上颌窦癌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保守手术与放射治疗组合治疗上颌窦癌可行性。材料与方法:1993年1月-1996年12月我院收治53例上颌窦癌。术前加术后放疗组31例,术前放疗4000CGY-4500CGY,4周-4.5周,休息1周-2周行手术,手术后1周-2周内,再放疗2500CGY-500CGY,2.5周-3.5周;术前放疗组22例,术前放疗5000CGY-7500CGY,5周-7.5周,休息1周-2周内行手术。均实施保守手术,不追求扩大切除,范围合理缩小,对于Ⅲ期、Ⅳ期眶内无肿瘤侵犯保留眶内容物。结果:术前加术后放疗与术前放疗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61%(19/31)、45%(10/22),无明显差异。但手术切缘不净17例,术前加术后放疗复发率为10%(1/10),术前放疗的复发率为57%(4/7)。结论:上颌窦癌的综合治疗采用术前加术后放疗对肿瘤的局部控制优于术前放疗,但五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体部伽玛刀非治疗区域屏蔽前后敏感器官辐射剂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实体肿瘤最大径<5 cm的20例患者。将刻度之后的热释光片置于患者非治疗敏感部位(眼晶状体、甲状腺及性腺)。测量敏感器官屏蔽前接受的辐射剂量。针对肺部及肾上腺肿瘤患者使用不同大小准直器制定治疗计划,利用水模体测量辐射剂量大小。选取肺部肿瘤患者治疗计划,覆盖1、2及4 cm铅挡块后,测量水模体上相应敏感器官位置处受照剂量的变化值。结果 实际患者治疗完成后,眼晶状体最大剂量为1023.3 mGy,甲状腺最大剂量为1235.7 mGy,性腺最大剂量为1176.8 mGy;且左侧敏感器官辐射剂量比右侧敏感器官高。利用水模体测量同一病例靶点数越多,敏感器官所受辐射剂量越大。覆盖1、2及4 cm铅挡块后,敏感器官受照剂量减少55%~91%,屏蔽前后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12.9、13.3,P<0.05)。结论 体部伽玛刀治疗过程中由于附加效应影响会增加敏感器官辐射剂量,对处于成长发育的青少年及有生育需要的成年人患者应附加铅挡块进行屏蔽保护。临床试验注册号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OOC-16008259。  相似文献   
8.
BJ—6B直线加速器为了更好的均整照射野,进行了大、小野的区分,即当照射野在X、Y的任一方向上(或全部)超过了20cm时,用大野均整块均整照射野;反之,用小野均整块均整照射野。整个过程由计算机根据输入野的X、Y边长自动控制转换。均整块的转换是通过“马氏”机构驱动的圆盘来完成的。圆盘上有五个圆洞,但是只使用了其中的两个,在上面分别安放了大、小野的均整块。当得到“驱动”信号时,圆盘开始转动。当转到1号位时,触点SD14、SD12闭合;当转到2号位时,触点SD14、SD13闭合(圆盘的1、2号位对应大、小野的均整块)。操作台5#板中…  相似文献   
9.
收集我科1993年1月~1998年1月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病例237例,对此进行分析。1 一般资料 患者年龄27~71岁,中位年龄52岁。男性132例,女性105例,均有病理学诊断依据。鳞癌155例(高分化鳞癌11例,中分化鳞癌10例,低分化鳞癌134例),腺癌38例,未分化癌6例,其它38例。从其肿瘤来源看:鼻咽癌82例,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PC12细胞的毒性及其对大剂量X线诱导PC12细胞氧化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槲皮素6.25,12.5,25,50和100μmol·L-1分别作用于PC12细胞,于24,48和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PC12细胞增殖。槲皮素12.5,25和50μmol·L-1分别与PC12细胞预孵育2 h,随后采用4 GyX线辐照PC12细胞,于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PC12细胞增殖反应,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菲啉络合法检测总抗氧化能力(T-AOC),DCFH-DA探针法检测活性氧(ROS)含量。结果槲皮素6.25~100μmol·L-1与PC12细胞作用24 h(r=0.887,P<0.01)和48 h(r=0.872,P<0.01)具有促细胞增殖作用,作用72 h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性,且随浓度增加毒性增大(r=0.942,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C12细胞受辐射后细胞增殖反应、SOD活性和T-AOC降低(P<0.01),MDA和ROS含量增加(P<0.01)。与辐照对照组比较,槲皮素12.5,25和50μmol·L-1防护组PC12细胞增殖反应(r=0.751,P<0.01),SOD活性(r=0.837,P<0.01)和T-AOC(r=0.940,P<0.01)随槲皮素浓度增大而增高,MDA含量(r=0.845,P<0.01)和ROS含量(r=0.930,P<0.01)随槲皮素浓度的增高而降低。结论槲皮素对大剂量X线诱导PC12细胞氧化性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在12.5~50μmol·L-1浓度范围内其防辐射作用与浓度呈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