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特异性免疫治疗已成为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的有效策略,如肿瘤、自身免疫病等。近年来,研究人员不断探索具有新结构和新性能的纳米颗粒在临床的应用。本文综述了纳米颗粒通过调控调节性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及树突状细胞等在维持自身免疫稳态方面的作用,可能成为未来治疗肿瘤、自身免疫病等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非淋菌非衣原体性宫颈炎(NGNCC)生殖支原体(Mg)感染状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现况研究法对158例NGNCC患者、98例非NGNCC性病门诊女性就诊者及94例健康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培养及两种PCR方法对三组人群宫颈分泌物进行Mg分离和检测。结果158例NGNCC中16例(10.13%)Mg阳性,98例非NGNCC性病门诊女性就诊者中3例(3.06%)Mg阳性,94例健康女性未检出Mg,NGNCC组Mg感染率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350例受检者分为Mg阳性组和阴性组,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性伴数(OR=5.542,95%CI1.945~15.787)、性生活频率(OR=5.382,95%CI1.881~15.398)及既往宫颈炎史(OR=5.824,95%CI1.923~17.643)与Mg感染相关。结论NGNCC患者中存在Mg感染,Mg可能是NGNCC的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sβ,C/EBPβ)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从SLE患者血液中分离血浆和PBMC。通过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LE患者和健康对照PBMC中C/EBPβm RNA及其功能活性形式LAP(liver-enriched activating protein)蛋白表达水平。诱导THP-1细胞成为单核巨噬细胞,再分别用SLE患者血浆和健康对照血浆刺激24 h后,通过q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EBPβm RNA和LA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PBMC中C/EBPβm RNA及LAP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对照(P0.05)。SLE患者外周血PBMC中C/EBPβm RNA表达水平及LAP蛋白灰度值与SLE疾病严重程度评分(SLEDAI评分)正相关(P0.05,r0)。与正常对照血浆相比,SLE患者血浆刺激THP-1细胞诱导成的单核巨噬细胞24 h后C/EBPβm RNA和LAP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PBMC中C/EBPβ表达显著升高,尤其是在单核巨噬细胞中,提示C/EBPβ表达升高参与SLE炎症发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斑贴试验在面部皮炎诊治中的作用及导致面部皮炎过敏原的特点。方法:采用瑞敏TM系列接触过敏原检测试剂盒对139例面部皮炎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139例面部皮炎患者中104例斑贴试验阳性,总阳性率为74.82%。其中对1项过敏原反应阳性者43例(41.35%),2项过敏原阳性者28例(26.92%),3项过敏原阳性者19例(18.27%),4项或4项以上过敏原阳性者14例(13.46%)。阳性率较高的前5位过敏原依次是:重铬酸钾44例(31.65%),芳香混合物32例(23.02%),硫酸镍29例(20.86%),硫柳汞23例(16.55%),甲醛21例(15.11%)。结论:面部皮炎患者发生接触性过敏的几率较高,斑贴试验可以查出接触性过敏原,在面部皮炎的诊治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桂北地区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2006—2015年经组织病理确诊的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患者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结果共有216例诊断为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近2年确诊患者数明显增加;男女之比为1.1∶1,平均确诊年龄(64.4±14.5)岁;组织病理类型以基底细胞癌(71例,32.8%)最常见,其次是鳞状细胞癌(57例,26.3%);头面部是皮肤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好发部位,占51.4%。结论桂北地区的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确诊患者数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老年人好发,其中表皮恶性肿瘤最常见。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患者女,62岁。前额肿物缓慢生长1年半,破溃30天,患者1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前额中央出现一红褐色丘疹,黄豆大小,进行性增大如拇指大小,表面略粗糙。  相似文献   
8.
9.
陈德华  陈方如 《华夏医学》2006,19(4):818-82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较复杂,可能与遗传素质、免疫学异常、病毒感染、性激素和环境因素等有关。目前对于SLE的治疗主要还是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但它们的使用所带来的副作用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使用。随着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药理学等学科的发展,许多新药和新疗法运用到SLE的治疗中,笔者就这些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凋亡调控分子BclGL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活动期SLE患者(A-SLE)、18例非活动期SLE患者(I-SLE)以及30例健康对照者PBMC的细胞绝对数;用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细胞凋亡双染试剂盒检测各组PBMC早期凋亡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PBMC中BclGL mRNA的表达量;Western 印迹检测BclGL蛋白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干扰素(IFN)-α水平;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组间非参数Mann-Whitney或Kruskal-Wallis检验,并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SLE患者PBMC中BclGL表达量与细胞凋亡率及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 结果 A-SLE患者外周血中PBMC细胞绝对数[(0.16 ± 0.06) × 109/L]低于I-SLE[(0.27 ± 0.14) × 109/L]及健康对照[(0.34 ± 0.23) × 109/L](均P < 0.01);A-SLE患者PBMC凋亡率(22.6% ± 1.1%)较I-SLE(16.4% ± 0.9%)及健康对照(10.1% ± 0.4%)升高,I-SLE患者也高于健康对照(均P < 0.01);A-SLE患者PBMC中BclGL表达量高于I-SLE及健康对照(均P < 0.01);SLE患者外周血血清IFN-α含量[(32.5 ± 2.2) μg/L]较健康对照[(15.5 ± 1.3) μg/L]增高(均P < 0.01);SLE患者PBMC中上调的BclGL表达与PBMC凋亡率(r = 0.486,P < 0.01)及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抗核抗体(ANA)滴度、IFN-α水平呈正相关(r = 0.496,0.516,0.535,均P < 0.01),与患者补体C3水平呈负相关(r = -0.515,P < 0.01)。结论 SLE患者PBMC中BclGL分子表达上调可能参与SLE患者PBMC的凋亡异常,从而在SLE发病中起作用。 【关键词】 红斑狼疮,系统性; 外周血单一核细胞; BclGL; 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