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左颈总动脉(LCCA)-左锁骨下动脉(LSA)转流技术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胸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胸主动脉疾病患者83例,其中男76例、女7例,年龄27~82(55.3±12.0)岁。B型主动脉夹层71例,胸主动脉瘤2例,主动脉溃疡5例,主动脉壁间血肿5例。83例患者行一期LCCA-LSA转流术+TEVAR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支架放置数量、术中行LSA弹簧圈栓塞情况;围手术期内观察患者死亡、脑梗死发生情况、再手术率及再手术原因;出院后随访期间,观察患者的死亡率、脑梗死发生率,复查主动脉CTA观察转流血管通畅情况、弓部分支血管血供情况以及有无支架移位。结果 83例患者均成功重建LSA。手术时间1.0~7.0(3.2±1.0) h。术中置入胸主动脉支架1个64例、2个17例、3个2例。4例患者出现LSA根部对比剂渗漏,予弹簧圈栓塞后渗漏消失。围手术期内无患者死亡。2例(2.4%,2/83)患者再次手术治疗,其中1例LCCA部分遮盖、1例主动脉逆撕A型夹层,均予相应处理后恢复正常。1例(1.2%,1/83)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脑梗死伴左侧肢体肌力一过性下降,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83例患者术后随访8~46个月,平均25.3个月。随访期间,5例(6.0%,5/83)患者死亡;3例(3.6%,3/83)患者出现脑梗死,保守治疗后好转;主动脉CTA显示,转流血管通畅,弓部分支血管血供良好,无支架移位。结论 LCCA-LSA转流技术重建LSA,可以延长胸主动脉病变近端锚定区,是治疗胸主动脉疾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总结主动脉弓部手术中停循环温度及脑灌注方式的临床研究现状。方法 以“主动脉”“主动脉弓”“脑保护”“脑灌注”和“aorta”“aortic arch”“brain protection”“cerebral perfusion”等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SinoMed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2000年1月-2020年1月相关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42篇,其中包括3篇中文文献和39篇英文文献。对主动脉弓部手术脑保护措施中停循环温度和灌注方式的临床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结果 深低温和顺行脑灌注是目前临床主动脉弓部手术中应用较普遍的脑保护措施,具有良好的脑保护效果;同时,众多研究显示中低温和逆行脑灌注同样安全、有效。结论 低温联合灌注保护策略正逐渐成为主动脉弓部手术中脑保护策略的主流形式,但对于温度、灌注方式等的选择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深低温停循环(DHCA)与DHCA+选择性脑灌注(ASCP)患者围术期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复苏延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4例DHCA手术患者,分别于体外循环(ECC)前、DHCA前、DHCA后、术后24 h、48 h,五个时间点用ELISA法检测IL-6的浓度。按照术后24 h内清醒分为正常复苏组(A组)、复苏延迟组(B组)、DHCA组(C组)、DHCA+ASCP组(D组)。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全组患者术后死亡2例,其余痊愈出院。ECC后各个时间点的IL-6浓度较ECC前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IL-6血浆水平随ECC的进行而逐渐升高,直至DHCA后达到峰值,至术后48 h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IL-6血浆水平在术后24 h与ECC时间、升主动脉阻断(ACC)时间及DHCA时间呈正相关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各时间点的血浆IL-6水平的上升较A组更加明显(P<0.05)。C组患者术后24 h,IL-6上升较D组明显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深低温ECC可以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DHCA+ASCP对降低DHCA过程中炎症反应的作用较单纯应用DHCA要优越;血浆IL-6水平的上升加重炎症反应与术后苏醒延迟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ECC时间、ACC时间、DHCA时间的长短均影响血浆IL-6的释放,可能影响到术后患者复苏延迟及炎性反应的程度。术后48 h内采取有效的抗炎症治疗可能对患者更有益处。  相似文献   
5.
杨胜琴  张兰  李菁  薛云星 《当代医学》2009,15(36):122-123
目的探讨我院急诊科采用分层管理模式对急诊专业护士培训的应用及体会。方法通过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整,制订周密计划并组织实施,进行考核。结果经过一年的培训,进行考核测试,有2人第1次考核未达标,组长培训后,再次考核均达标。结论通过培训,强化了急诊科护士的理论知识,单项操作、整体合作综合急救技能较前明显提升,大大提高病人和医生得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7.
临床资料患者,女,72岁。体检发现心脏杂音20余年,因活动后胸闷、气促半个月余人院就诊。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入院体检:心率9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3/66mmHg;神智清楚,自主体位,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颈动脉搏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