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音乐是人类抒发情感的一种艺术,人们不仅可以通过音乐发展社会交往、人际交流能力,还可藉此调节自身情绪.人们对音乐情绪的感知依赖于正常的听觉功能,而听力下降影响了正常的听觉输入,对听力损失者音乐情绪感知能力的研究,可进一步了解听力下降对音乐情绪感知的影响及机制,有助于改进目前的助听技术.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PESI)与血清钠水平的病情评估价值和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肺动脉造影确诊的APE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患者入选,PESI低危组均为低危APE,PESI中、高危组的中、高危APE发生率为66.67%,与PESI低危组比较差异显著;共6(27.27%)例APE患者出现低钠血症,其中2(33.33%)例在诊断一月内死亡,低钠血症组和非低钠血症组中、高危APE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PE患者血清钠水平与PESI相关系数为-0.318(P=0.149)。结论PESI而非低钠血症对APE病情严重性具有指导价值,合并低钠血症的APE患者一月内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47岁,因左侧乳房较右侧增大,左乳腺肿物就诊.查体示左侧乳房明显增大,皮肤无橘皮样改变,乳头无溢液,无红肿,左乳晕外侧腺体内触及大小2.5×lcm的条索状包块,质韧,边界尚清,有触痛.超声表现:左侧乳头外侧近乳晕处乳腺导管明显增宽,似蚓状,透声欠佳,管腔内似充满类实性稍强回声,CDFI:管腔周边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超声诊断:左乳导管增宽并管腔内类实性回声(性质待定,Ca可能性大).手术:取左乳晕外侧4cm放射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于皮下锐钝性游离瘤体组,完整剥除肿块,有少量黄色脓液溢出.术中诊断:左乳炎性包块.术中快速冰冻病理示:左乳腺导管扩张症并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社区综合干预方法,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整群抽取辖区内4个街道2001年1月—2005年12月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按居住街道随机分为干预组132例,对照组122例。干预组自2007年4月—2008年3月进行为期一年的社区干预,对照组常规随访。在干预前后分别对干预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进行2次问卷调查,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进行患者自评,生活质量问卷-乳腺癌模式(QLQ-BR23)作为附加模式,进行补充;自编问卷对患者进行知信行测量。采用χ2检验、t检验以及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后基本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对自己综合治疗乳腺疾患的态度以及对社区医生上门访视工作的认可和接受程度均有提高,在行为上积极配合后续治疗的人数以及能做到定期自查的人数也明显增加,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994,4.010,5.705,6.565,8.109,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躯体、角色、情绪、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状况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69,2.224,2.391,2.347,2.392,均P0.05);干预组患者疲乏、睡眠困难、经济困难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345,-2.212,-2.304,均P0.05);干预组患者对体形、性满意度、对未来看法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855,-2.017,-2.330,均P0.05),对系统治疗不良反应、上肢症状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688,-2.741,均P0.01)。结论有效的社区干预对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起到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广大居民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不断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呈持续上升趋势。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已经成为危害城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原发性高血压是我国居民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据1991年全国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15岁以上居民中有临界以上高血压者9 000万人,而且每年还增加300万新的病人。高血压既是一种独立的心  相似文献   
7.
我爱了一个人10年,从中学到今天,却和他始终只能是朋友,因为我没有信心表白,害怕一表白,我们的关系就告一段落。如今我已嫁,他已娶,分隔多年后再次相见,爱的感觉却从未远离。我对他表白想就此忘记他,可没想到他告诉我,其实他也一直喜欢我。  相似文献   
8.
目的:预测鉴定人源α-烯醇化酶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探讨人源α-烯醇化酶与牙龈卟啉单胞菌烯醇化酶之间的交叉反应性。方法:以人源α-烯醇化酶蛋白序列为基础,综合应用多个软件预测B细胞线性表位;再以人源α-烯醇化酶的蛋白晶体结构为基础,采用4个生物信息学软件综合预测B细胞构象表位;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对人源α-烯醇化酶蛋白进行表达、亲和层析法进行,纯化抗原免疫BALB/c小鼠,化学合成预测的线性表位片段检测抗体反应,确定人源α-烯醇化酶蛋白B细胞表位。利用Clustal X进行蛋白质序列比对和Swiss-Model进行同源模建,研究人源α-烯醇化酶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烯醇化酶的交叉反应性。结果:人源α-烯醇化酶线性B细胞表位优势区域为9-25aa,28-43aa,70-85aa,163-178aa,229-244aa,280-295aa;构象性B细胞表位优势区域为:1-4/24-30/77-86/124aa,9-16/51-59aa,250-254/262-268/271-274aa;合成的线性表位片段中9-25aa免疫应答反应最强烈,其次是70-85aa,再次为28-43aa,163-178aa,229-244aa,280-295aa;牙龈卟啉单胞菌烯醇化酶和人源α-烯醇化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50.11%,两者在线性B细胞表位优势区域的9-24aa和32-42aa序列高度相似;空间构象比对结果显示牙龈卟啉单胞菌烯醇化酶和人源α-烯醇化酶之间的RMSD值为1.055,且两者在3个构象性B细胞表位优势区域的空间构象高度相似,推测二者可能在上述区域发生交叉反应。结论:预测并鉴定了人源α-烯醇化酶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比较其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烯醇化酶可能发生交叉反应的位点,为研究人源α-烯醇化酶蛋白的自身抗原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社区肿瘤健康教育项目实施后,居民肿瘤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状况及项目相关信息被社区居民认同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3~70岁常住居民341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居民中肿瘤病因知识知晓率较高,在70.1%~96.7%之间,对肺瘤早期症状知晓率较低,在12.8%~79.2%之间.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及是否有肿瘤家族史人员间肿瘤知识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96.4%的居民"赞同防治肿瘤与老百姓有关"的说法,每周吃新鲜蔬菜水果达到5~7天者,占70.0%;吃腌制食物每周少于1天和1~2天者为58.6%;不吃高脂和烧考类食物或每周吃两类食物少于1天者分别为61.7%、67.0%.调查人群吸烟率为27.1%,男女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每周锻炼次数达到5次以上者占22.1%.项目信息问卷调查717人,知道社区开展肿瘤健康促进活动的为74.2%,对项目有兴趣的为90.4%,能理解宣传小册子内容的为98.1%.认为有必要开展本项目的占56.2%.结论 部分居民对肿瘤相关知识了解不足,相关危险行为在一些人的身上仍然存在.调查人员对项目知晓和认同率较高,说明项目开展的方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单药或联合其他抗病毒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安全性进行调查分析,其安全性包括腹泻、恶心、呕吐、肝功能损伤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合肥市某三甲医院于2020年1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例,对患者应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期间可能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监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直接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并分析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单药组)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其他抗病毒药物组(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共36例住院患者应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其中31例患者(86.1%)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包括1级(轻度)不良反应12例(33.3%),2级(中度)不良反应15例(41.7%),3级(严重)不良反应4例(11.1%)。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单药组、联合用药组发生2级及以上腹泻分别为4例(26.7%),12例(57.1%),ALT升高分别为0例、4例(19.0%)。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单药组与联合组在腹泻、恶心、呕吐、ALT升高不良反应分级分布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导致的不良反应而提前停药共例7例(19.4%)。结论: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单药或联合其他抗病毒药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及ALT升高常见,2级(中度)及3级(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达52.8%。临床在应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时应关注其安全性,尤其对于2级(中度)及2级以上不良反应宜给予对症处理,必要时甚至停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