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4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有效应对疫情,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1-4],重庆医科大学积极开展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工作.非临床专业的解剖学学时少,本教研室结合其教学目标制定了全新的线上教学模式,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在后疫情时代,对于这些专业,仍延续线上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现将本教研室在疫情期间线上课程建设的过程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护理本科教育是培养高级技能型护理人才重要阶段,结合我校护理学专业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护理本科解剖学课程设置改革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获得不同截骨厚度及不同活动状态下胫骨截面的生物力学情况,为临床膝关节置换术截骨厚度及指导患者术后活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重建下肢骨性三维立体模型,依据全膝关节置换术截骨原则将胫骨近端分别截骨0、5、7、9 mm,对截骨后胫骨模型进行材料属性赋值,并分析站立、慢步、快跑、上楼4种活动状态下胫骨截面的应力、应变情况。结果在相同活动状态下,随着截骨厚度的增加,胫骨截骨面的最大应力和位移呈增长趋势。在同一截骨厚度下,随着活动强度的增强,胫骨截面的最大应力和位移总体上呈增长趋势。结论临床全膝关节置换术时胫骨截骨厚度越大、术后活动强度越强,胫骨截面的应力及应变越大。术中应避免过多截骨、术后应避免高强度活动,可减少胫骨平台的应力及应变,有利于假体的长期寿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第4、5跗跖关节的大体解剖和影像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诊治足部损伤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观察30例足骨标本的第4、5跖骨与骰骨关节面的形态特征并测量相关数据;对30侧无明显足部畸形的成人足采用16层螺旋CT行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扫描,并行三维重建;将所测得的2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能清楚显示第4、5跗跖关节各关节面的形态结构.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能够帮助临床足部损伤的诊断,特别对于足外侧纵弓的整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医学生动手操作及临床实践能力的高低是评价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人体解剖学不仅是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学科,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对于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人体解剖标本的学习和考试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极其重要的方式[1]。本文现将人体解剖标本考试评价方法的实践与探索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确认经肛进入直肠前间隙的解剖层次及定位标志。方法 自2020年7月至2021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人体大体形态学实验室完成。选用成年男性盆部标本22具,在正中矢状切面下模拟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aTME)进行4倍放大做精细解剖观测直肠前间隙的位置和毗邻结构。将50名正常成年男性盆部磁共振数据与尸体标本相应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行taTME的25例男性病人手术视频,对其直肠前间隙等重要毗邻结构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 尸体解剖数据结果显示,直肠前间隙下界至肛缘距离约为4.6 cm,距齿状线约为2.8 cm,齿状线至肛缘距离约为1.8 cm;磁共振数据结果显示,直肠前间隙下界至肛缘距离约为4.8 cm。taTME手术视频解剖学观察显示,当直肠壁切开线位于直肠前间隙下界上区,由直肠腔内向外逐层切开前壁即可进入直肠前间隙;当切开线位于直肠前间隙下界下区,由内向外逐层切开直肠前壁时会遇到直肠尿道肌和会阴体等组织结构,此时可采取侧方入路即从截石位的1~2点钟或10~11点钟方向切开肠壁向头侧解剖越过直肠前间隙下界(直肠尿道肌),进一步分离可观察到前列腺后壁被膜进入到直肠前间隙(上区),再从头侧向尾侧方向沿前列腺后壁平面紧贴直肠前壁离断直肠尿道肌等组织结构。结论 以直肠前间隙下界平面将经肛手术操作分为上、下区,经不同入路有助于顺利进入直肠前间隙,减少尿道膜部及神经血管束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电针百会、肾俞两穴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前额叶皮质(PFC) P35/P25-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 (CDK5)-Tau蛋白磷酸化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探讨电针治疗AD的相关机制。方法 雄性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6只。后两组双侧海马注射Aβ25-35,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后次日,电针组电针百会、肾俞,留针15 min,每天1次,共10 d。治疗后,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PFC P35/P25-CDK5-Tau蛋白磷酸化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逃避潜伏期和搜索路径均增加(P < 0.05),穿越平台次数减少( P < 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逃避潜伏期和搜索路径均缩短( P < 0.05),穿越平台次数增加( P < 0.05)。模型组P35/P25和CDK5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 P < 0.01),电针组显著低于模型组( P < 0.001)。模型组P35/P25、CDK5、Tau[pS199]、Tau[pS202]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 P < 0.05),电针组上述蛋白的表达低于模型组( P < 0.05)。 结论 电针刺激能有效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和空间探索能力,可能通过影响大鼠PFC的P35/P25-CDK5-Tau蛋白磷酸化信号通路,延缓AD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格列本脲对胶质母细胞瘤活性及细胞内酸碱变化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格列本脲(Glib)处理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和U87,通过CCK-8法筛选有效剂量;随后将实验分成对照组和药物处理组,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细胞p H指示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p H变化,Western blot测定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4.1(Kir4.1)和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的表达情况。结果: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Glib作用于U251细胞和U87细胞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400.20μmol/L和553.70μmol/L,且在100~1 600μmol/L的浓度区间范围内,Glib抑制U251细胞活力,在50~1 600μmol/L的浓度区间范围内,Glib抑制U87细胞活力,两者均呈浓度依赖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Glib不仅能够抑制细胞迁移(P0.05),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P0.05),而且使实验组细胞内荧光强度减弱(P0.05),提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细胞内p H值逐渐下降(P0.05);实验组细胞的Kir4.1和MCT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均有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Glib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通过下调Kir4.1和MCT1表达诱导细胞内环境酸化,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9.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肿瘤[1].根据胶质瘤的病理特点,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其将分为4个级别,1~2级属低级别胶质瘤,3~4级属高恶性胶质瘤[1].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缪刺法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镇痛效应及部分中枢镇痛机制。方法:以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为炎症痛模型,以局部痛阈、下丘脑内β-内啡肽(β-EP)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脊髓中强啡肽(Dynal)为指标,观察不同缪刺法与正常取穴法的镇痛效果。结果:正常取穴法与缪刺法对疼痛模型大鼠均有良好的镇痛效应,缪刺法以左右缪刺为优。正常针刺组与左右缪刺组中模型大鼠β-EP、ACTH、Dynal含量下降,上下缪刺法组β-EP、ACTH含量下降而Dynal含量未明显下降。结论:正常针刺、左右缪刺及上下缪刺均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有较好的镇痛效应,以左右缪刺为优,其部分起效机制可能为激发了中枢神经系统中镇痛物质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