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2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流管是手术后最常用的基本措施之一,常用的引流管一般有2~3根,多者为5~6根,如胸腔引管、T管、导尿引流管和负压引流。引流管的基本原理是消除积液,消除有害物质,解除管腔阻塞,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伤口愈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并比较3种途径(引流至角膜缘、赤道部及眼后节)植入医用硅胶管降眼压的效果。方法 选择健康新西兰白兔45只,单眼植入医用硅胶管将房水引流。根据植入途径分为角膜缘组、赤道部组和眼后节组,每组15只。结果 对各实验组术前、术后眼压值进行统计对比,术后4周内眼后节组降眼压幅度最大(26.6%),赤道部组次之(16.2%),角膜缘组最小(1.2%);术后1、2和4周,赤道部组、角膜缘组、眼后节组的术前、术后眼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4周,眼后节组眼压下降幅度最大,且各组间眼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将房水引流至眼后节时眼压下降幅度大,可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血管内超声斑块影像学特征。方法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临界病变者,行血管内超声检查,评估斑块特征。结果 163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中薄帽纤维粥样硬化斑块(TCFA)、厚帽纤维粥样硬化斑块(ThCFA)患者分别为37、50例。TCFA、ThCFA患者临床特征、冠状动脉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过50%的临界病变血管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ThCFA患者平均斑块负荷、斑块面积高于TCFA患者;ThCFA及TCFA患者斑块成分以纤维组织最多,其次为纤维脂肪组织和坏死核心成分,高密度钙化面积最低。TCFA患者最小管腔面积≤4.0mm2者占18.92%(7/37),显著高于ThCFA患者。结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临界病变ThCFA患者斑块负荷更重,管腔面积更大。TCFA患者最小管腔面积≤4.0mm2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伴虹膜新生血管患者行虹膜血管造影图像的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及首都医科大学教学医院石景山医院眼科确诊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2例(64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检查并记录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眼压及视力,并同时对全部患者行荧光素虹膜血管造影(IFA)和吲哚菁绿虹膜血管造影(IICGA)检查,由两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判读检查结果是否存在虹膜新生血管(NVI);记录其血管形态和分布范围,并总结两种虹膜血管造影图像的特点。通过活动轮廓模型(snake算法)对虹膜区域的造影图像进行提取,并利用大津阈值算法(Otsu算法)对提取后的虹膜造影区域进行分割,计算NVI所占总虹膜面积的比例。年龄、糖尿病病程、眼压、视力及虹膜新生血管面积的比例,以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虹膜新生血管面积的占比与糖尿病病程、眼压及视力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分析。结果NVI在IFA检查中表现为渗漏的血管丛,在虹膜色素较深或血管渗漏严重时,表现为背景高荧光,无法显示血管形态。在IICGA检查中可以很好地显示NVI的形态及细节,基本不会出现造影剂渗漏的现象。两种NVI造影检出率与临床医师判读的符合率为100%。在IFA及IICGA中确诊为NVI的22例(38只眼)患者中,虹膜有粘连者6例(10只眼),占26.3%;虹膜形态不规则者7例(12只眼),占31.6%;新生血管多出现在瞳孔缘附近9例(17只眼),占45%。在IICGA中显示有NVI虹膜的的22例(38只眼)患者中,NVI显示在瞳孔缘者10例(17只眼);其范围为1个象限者4例(5只眼),2个象限者2例(2只眼),3个象限者1例(1只眼),4个象限者8例(13只眼)。NVI患者的NVI面积占比与眼压呈正相关,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r=0.567,P<0.05);NVI面积占比与糖尿病病程的相关性检验结果无统计学意义(r=-0.167,P>0.05);与视力的相关性检验结果亦无统计学意义(r=0.115,P>0.05)。结论在本研究病例中,IICGA及IFA检查均可发现PDR合并NVI患者的NVI,两种检查结果的诊断一致。其中,IICGA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NVI的形态细节、分布范围,且能对其面积进行定量分析,故对于NVI的早期诊断更有优势。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提示患者NVIR面积的占比与眼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HSCs改善糖尿病小鼠血-视网膜屏障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是否可使成体造血干细胞(HSCs)环境诱导分化,修复受损的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使血-视网膜屏障得到功能性重建。方法糖尿病小鼠和正常小鼠各分为干细胞动员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流式细胞术以CD34-/low和scal^+为标记鉴定外周血HSCs。小鼠视网膜病理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和VEGF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伊文思蓝定量检测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程度。结果自体干细胞动员使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的VEGF表达量明显下降。糖尿病小鼠经干细胞动员后清蛋白的渗出量明显下降(P=0.033)。结论自体HSCs动员可以通过外周血干细胞倍增使血-视网膜屏障得到一定程度的功能性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LASIK术前筛查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LASIK术前135例163眼近视性屈光不正视网膜病变的特点及多波长氪激光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近视性屈光不正视网膜病变的屈光度分布为:≤-3.00D,3眼,占1.84%,-3.00D~-6.00D,21眼,占12.88%,≥-6.00D,139眼,占85.28%。病变主要部位为:单象限占77.91%。病变的性质以格子样变性为主,占65.03%。病变范围多集中于一个象限。双眼共存病变28例,病变对称性分布21眼。光凝治疗后三月行LASIK手术,术后随访1518个月,无一例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近视性屈光不正的视网膜病变分布为:85.28%为高度屈光不正。77.91%变性区域为一个象限,65.03%病变为格子样变性,双眼发病者75%病变对称分布。LASIK术前,近视性屈光不正的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可获得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葡萄膜黑色素瘤局部切除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其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45例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葡萄膜黑色素瘤的患者行局部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最大直径、肿瘤部位、有无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眼压、视力等基线资料以及手术方法、是否联合治疗等干预手段与生存预后的相互关系。将各因素作为协变量与肿瘤转移复发预后建立COX回归模型。 结果 各因素中,肿瘤最大直径和高度(P=0.04)、手术后眼压(P=0.03)、病理分型(P=0.04)、巩膜有无浸润(P=0.03)、肿瘤部位(P=0.01)、切除完整与否(P=0.00)与转移和复发有显著相关意义。20~40个月为肿瘤复发转移高发期。 结论 葡萄膜黑色素瘤局部切除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手术后20~40个月时应密切随诊观察,必要时联合其他治疗。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 154-156)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激光扫描血管造影技术在诊断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临床诊断为疑似脉络膜血管瘤35例患者。方法对临床疑似为脉络膜血管瘤患者35例,彩色眼底照相后,行30°及150°视野共聚焦激光扫描血管造影检查。主要指标共聚焦激光扫描血管造影的成像特征。结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为所有35例患者动脉前期或动脉期即显荧光,至动静脉期荧光增强、融合,荧光素渗漏,其间夹杂斑点状弱荧光;静脉早期瘤体呈多湖状,可见血管网形态,晚期荧光素渗漏呈强荧光区。吲哚氰绿血管造影(ICGA)早期可清晰显现瘤体由脉络膜血管团组成,随后染料渗漏,荧光增强,融合呈强荧光灶。150°广角视野共聚焦激光扫描眼底成像提供了瘤体的整体形态。结论激光扫描血管造影技术中FFA和ICGA同步造影及全景造影为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背景:由于动物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本身易受干扰,信号微弱,在其特征提取方面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传统的平均叠加技术仅依靠增加叠加次数,对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提取效果不明显。 目的:验证小波分析在慢性高眼压模型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特征提取中的可靠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对照实验,于2008-11/2009-03在首都医科大学动物科学部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选用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造模6,8周组,每组10只。 方法:大鼠单眼建立慢性高眼压模型;对侧眼不处理,作为自身对照眼。分别于造模后6,8周时进行双眼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测量。利用离散Meyer小波对原始信号进行7层小波分解,提取单一尺度小波系数,比较与原信号时域分析结果的一致性。对小波变换后的信号进行时域统计学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小波变换后信号的 P1,N2,P2潜时,N1P1,P1N2幅值。 结果:闪光视觉诱发电位主要成分为N1P1N2P2N3五波。第四五层细节系数和(D4+D5)突出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局部快速变化的特点,波形规整,主要波形成分识别度高。对(D4+D5)进行统计学分析,造模后6周组造模眼与正常眼N1P1和P1N2眼间幅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造模组8周组各观察指标造模眼与正常眼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小波分析可作为提取正常和模型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特征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Heidelberg retinal angiography(HRA) combined with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to detect neovascularization (CNV) in exudative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 patients. Methods This i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a series of clinical cases. AMD diagnosis was established by international standard vision chart, Slit lamp microscope, direct or indirect ophthalmoscope examination. A total of 50 eyes (42 cases) of exudative AMD received HRA and frequency domain OCT scan. All 50 eyes received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 and frequency-domain OCT simultaneously, and among them 15 eyes also received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 at the same time. FFA and ICGA were carried out by conventional methods, CNV was localized by real-time Localization technology of frequency domain OCT. In the radial and grid-like section from the areas with strong fluorescence, image acquisition settings are 7 μm fault for each frame, 30° intervals for radialsection, 10 vertical and 10 horizontal scan lines for grid-like section. CNV can be divided into 4 types (typical CNV, partial typical CNV, occult CNV, CNV scarring) according to their boundaries demonstrated in FFA. Based on the features of the OCT images, there were 3 types of integrated image (sub-RPE type, sub-retinal type and mixed type). Results CNV was detected in all 50 eyes. There were 4 eyes (8%) of typical CNV, 11 eyes (22%) of partial typical CNV, 32 eyes (64 %, including 27 eyes of RPE detachment and 5 eyes of passive late leakage) of occult CNV and 3 eyes (6%) of CNV scarring. There were 4 eyes (8%) of sub-RPE type (CNV under the RPE light band) , 16 eyes (32%) of sub-retinal type(interrupted light band of RPE and choroid capillary layer) and 30 eyes (60%) of mixed type of integrated image. Conclusion The image integration technology of the HRA and frequency domain OCT system provide a valuable tool to classify and measure CNV, which will benefit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AMD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