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病,是青少年及年轻运动员心源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其分子遗传学基础为基因突变。TNNC1是HCM的重要致病基因之一,目前仅发现其少量非同义单核苷酸多态性(nsSNPs)位点与HCM发病相关,但该基因其他nsSNPs数量较多,结合临床进行实验遗传检测其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工作量巨大,尚不可行。因此,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dbSNP数据库中筛选出TNNC1基因全部的nsSNPs,联合4款(Mutation Taster、PolyPhen-2、PhD-SNP和MutPred)专业软件,进行有害性分级筛选和致病关联预测,最后进行突变蛋白三维结构建模及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首次从TNNC1基因102个nsSNPs位点中预测出疾病相关的18个(G159D、S69R、P52R、D149G、D3V、G140E、N51K、D151V、M47R、G110C、A23D、G140R、K158N、C35Y、R147C、L48P、F74C和V44G)高风险nsSNPs。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以TNNC1基因的nsSNPs为示范,分析其nsSNPs与疾病表型的关系,这为其他遗传疾病致病基因nsSNPs的关联分析打下理论研究基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3.
患者女,22岁,因误服敌敌畏后出现吞咽困难10d于2012年2月13日入院。患者于20d前误服敌敌畏100ml,服药后1h内赶到当地医院,插管洗胃后给予输液、解毒、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靶基因文库,应用下一代半导体高通量测序平台,建立快速、准确的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常见致病基因突变检测方法,有利于HCM患者的早期预防及临床分子诊断。方法选择国内外公认的与HCM致病相关的常见基因(MYH7,MYBPC3,TNNT2,TNNI3,ACTC1,PRKAG2,MYL2和MYL3),应用Primer5及Primerselect引物设计软件对靶基因编码区进行引物设计。基于下一代半导体高通量测序平台,对2019年3月至8月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集的4例HCM患者外周静脉血液标本,提取基因组,构建靶基因文库,进行上机测序,测序质量评估及变异位点注释。最后对注释分析得到的与HCM致病相关的突变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通过建立的高通量测序方法,检出了4个与HCM致病相关的突变位点MYBPC3-c.478 C>T,MYH7-c.161 G>A,TNNI3-c.370 G>C和MYL3-c.337 A>G,并通过金标准的Sanger测序验证,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基于靶基因文库及高通量测序平台建立的HCM患者常见致病基因突变检测方法,能为临床分子诊断实验室工作者开展遗传基因突变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比较注意训练和视知觉训练对视觉能力的改善效果,为临床上视觉能力的改善和康复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2015年5月第1周南方医科大学自愿报名的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的学生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受试者分为时间注意训练组(n=8)、空间注意训练组(n=8)、视知觉训练组(n=8)和对照组(n=8)。入组第2天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训练,时间注意组进行注意瞬脱任务训练,空间注意组进行经典的有用视野任务训练,视知觉组进行经典的纹理辨别任务训练。共进行15组训练,48次/组,共计720次。入组第1天、第3天测量4组受试者中央注视点任务,入组第1天、第3天及3周后,测量4组受试者的外周视觉纹理辨别阈限,并于入组第1天记录4组低分心问卷得分。结果 4组受试者中央注视点任务前测正确率及后测正确率、外周视觉纹理辨别前测阈限及后测阈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注意训练组、视知觉训练组受试者阈限改善比例均大于对照组(P<0.05);视知觉训练组受试者阈限改善比例大于空间注意训练组(P<0.05)。4组受试者外周视觉纹理辨别保持阈限、阈限保持比例及低分心问卷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外周视觉纹理辨别阈限改善比例〔(46±30)%〕与低分心问卷得分〔(7.1±2.4)分〕呈正相关(r=0.517,P=0.003)。结论 时间注意训练对视觉能力的改善效果与视知觉训练相当,而空间注意训练弱于视知觉训练,所有改善效果均能在训练结束后保持至少3周,且个体越能控制自己不分心,视觉能力改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为骨肉瘤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体外培养MG-63细胞,予2 μg/mL顺铂重复给药建立MG-63耐药细胞株,向MG-63耐药细胞株中转染miRNA-22高表达质粒建立miRNA-22高表达的MG-63耐药细胞株。以MG-63细胞为对照组,MG-63耐药细胞为耐药组,用2 μg/mL顺铂处理后的MG-63耐药细胞和转染miRNA-22的MG-63耐药细胞分别为耐药DDP组、耐药miRNA-22+DDP组。采用噻唑兰(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细胞内PI3K、AKT以及mTOR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PI3K、AKT以及mTOR蛋白的表达。结果 (1)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耐药组、耐药DDP组和耐药miRNA-22+DDP组的吸光度分别为1.097±0.039、1.157±0.065、0.870±0.014和0.737±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731,P<0.01):与对照组比较,耐药DDP组、耐药miRNA-22+DDP组吸光度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耐药组、耐药DDP组、耐药miRNA-22+DDP组3组间比较,吸光度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2)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耐药组、耐药DDP组PI3K、AKT的相对表达量均增多,尤其以耐药组增多明显(P值均<0.01),耐药miRNA-22+DDP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mTOR相对表达量耐药组增高,耐药DDP组、耐药miRNA-22+DDP组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耐药DDP组、耐药miRNA-22+DDP组PI3K、AKT、mTOR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耐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耐药miRNA-22+DDP组仅PI3K、mTOR的相对表达量低于耐药DD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3)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耐药组PI3K、AKT、mTOR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加,耐药DDP组、耐药miRNA-22+DDP组PI3K、AKT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耐药组、耐药DDP组、耐药miRNA-22+DDP组3组间两两比较,耐药DDP组、耐药miRNA-22+DDP组PI3K、AKT、mTOR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耐药组,耐药miRNA-22+DDP组PI3K、AKT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耐药DD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PI3K-AKT-mTOR通路参与了骨肉瘤细胞对顺铂耐药性的产生,miRNA-22通过下调PI3K-AKT-mTOR通路中PI3K、AKT以及mTOR的表达降低骨肉瘤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镜诊断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就诊并行临床病理确诊为萎缩性胃炎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胃镜检查,并对比胃镜检查和临床病理诊断结果的差异性。结果经胃镜检查后可发现其胃粘膜相间处存在明显白相,可见黏膜下血管网且其胃粘膜显著变薄;胃镜检查诊断符合率低于病理学活检(P0.05)。结论单纯行胃镜诊断萎缩性胃炎诊断符合率较低,临床需要结合病理学活检对患者实施诊断,以此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个体化改良与常规方案治疗肢体长骨骨巨细胞瘤(GCTB)的临床效果,评估个体化改良方案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05年1月—2017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天津医院两个骨肿瘤中心178例手术治疗的四肢长骨GCTB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5例、女83例,年龄8~75(35.7±11.7)岁。178例中,2005年1月—2011年12月70例患者设为常规组,其中男39例、女31例,年龄8~68岁,55例采用病灶内常规刮除加骨水泥、异体骨或自体骨填充,15例瘤段切除人工假体重建术;2012年1月—2017年12月108例患者设为改良组,其中男56例、女52例,年龄16~75岁,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Campanacci分级、病理骨折与否,采用95例改进的病灶内磨削术加骨水泥和或异体骨或自体骨填充,13例瘤段切除人工假体(膝关节为改进假体)重建等个体化改良方案。观察并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复发转移情况及5年累积无复发生存率;末次随访时采用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分标准比较术后两组患者肢体功能。结果 17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4~117(56.9±26.1)个月。(1)术后有1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常规组11例(15.7%,11/70)、改良组4例(3.7%,4/108),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改良组,主要发生于瘤段切除关节重建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9,P<0.05)。(2)178例患者中,24例(13.5%)复发。常规组和改良组术后总体复发率分别为22.9%(16/70)和7.4%(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91, P<0.05)。常规组中病灶内常规刮除术患者的复发率为27.3%(15/55),改良组中病灶内扩大刮除术患者的复发率为7.4%(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27,P<0.05);两组瘤段切除重建术患者分别有1例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总复发率13.5%(24/178),其中桡骨远端和股骨近端复发5例(5/12)。178例患者5年总体累积无复发生存率为90.8%,其中常规组78.5%、改良组9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3, P<0.05)。(3)178例患者术后肢体功能MSTS评分为(28.7±2.3)分,常规组和改良组分别为(27.61±3.13)分和(29.33±1.29)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5, P<0.01)。两组患者中病灶内刮除的术后MSTS评分均较瘤段切除关节重建术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20、2.177,P值均<0.05)。结论 采用个体化改良方案治疗后GCTB复发率较低,且患者肢体功能佳,瘤段切除联合改良假体重建可以改善肢体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肉瘤阿霉素耐药细胞外泌体与MDR1、miRNAs的相关性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骨肉瘤MG63和U2OS细胞株构建阿霉素耐药株, 通过MTT法检测耐药和敏感株的50%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 于15~120 min中间隔15 min观察一次荧光染色检测荧光强度的变化,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DR1的mRNA和P-gp蛋白表达水平等验证骨肉瘤细胞耐药性;通过粒径分析及Western Bolt检测鉴定外泌体。观察PKH26标记的阿霉素耐药细胞外泌体的胞吞作用, 并采用MTT法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阿霉素耐药细胞外泌体与骨肉瘤细胞共培养后细胞的增殖水平、迁移能力及耐药性的变化。通过骨肉瘤源性外泌体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RT-PCR验证miRNAs在骨肉瘤敏感和耐药细胞中的mRNA差异表达水平。观察MG63和U2OS中正常骨肉瘤细胞组与耐药细胞组、耐药细胞+正常外泌体组、耐药细胞+耐药外泌体组成瘤裸鼠肿瘤生长情况, 血清外泌体鉴定及其miR-21-5p的mRNA表达水平, RT-PCR、Wes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