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并描述男性泌尿生殖层的层面解剖学形态,探讨该层面在结直肠手术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层面解剖学方法解剖10具男性尸体躯干与20具盆腔标本,系统地描述泌尿生殖层的解剖形态,并与相应腹腔镜下解剖结构相比较。结果 男性泌尿生殖层为泌尿生殖筋膜包被,整体结构可分3段--腹段、盆段和精索段。泌尿生殖层腹段头侧由泌尿生殖筋膜紧密愈着于膈下筋膜,外侧与腹横筋膜间形成侧锥筋膜,其腹侧为原始体腔膜形成的后腹膜以及后腹膜与腹内脏器固有筋膜形成的融合筋膜,背侧为腰肌筋膜;腹段在肠系膜下动脉以下,形成位于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前方的独立层面,在盆腔入口处延续为位于中央的盆段和位于两侧的精索段。精索段外侧界为精索血管,内侧界为输尿管,前界为输精管,外被泌尿生殖筋膜,形似三角,经由内环外出至腹股沟管,延伸至睾丸。盆段入盆后包绕在直肠周围下行,直肠后方的泌尿生殖层约在骶4椎体前方融汇于直肠固有筋膜,其内走行腹下神经;直肠侧方泌尿生殖层内为下腹下神经丛以及输尿管、输精管走行,泌尿生殖筋膜脏层覆盖其内侧表面,行向直肠前方,终于精囊腺-前列腺交界,泌尿生殖筋膜壁层覆盖于下腹下神经、输尿管背侧及外侧,下行与膀胱固有筋膜融汇。结论 泌尿生殖层各段构成结肠、直肠周围毗邻层面,该解剖结构对于结直肠手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动态观察一株女性阴道来源卷曲乳杆菌生物膜的形成过程. 方法:使用体外盖玻片生物膜培养法,培养阴道来源卷曲乳杆菌的生物膜,在培养2、4、8、12、16、20、24、48、72、96、120 h后取出盖玻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刀豆蛋白A( 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conjugatedconcanavalin A,FITC-conA)和碘化丙啶( andpropidium,PI)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CLSM)观察卷曲乳杆菌生物膜形成过程与特点. 结果:获得生物膜形成过程不同时间点的CLSM图像,观察到卷曲乳杆菌在4 h即开始有散在的细菌黏附于盖玻片上,为可逆吸附期;8~20 h细菌黏附量逐渐增加,进入不可逆吸附期,20 h细菌聚集成团,生物膜初步形成;24~48 h形成大片的生物膜菌落,细菌镶嵌在大量多糖基质中,结构紧密,形态稳定,生物膜成熟;72 h后生物膜菌落开始解聚. 培养20 h乳杆菌生物膜密度为42. 7 × 10 -3 ± 6. 83 × 10 -3 ,24 h上升为102.5 ×10 -3 ±23.14 ×10 -3,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培养24 h乳杆菌生物膜形成. 结论:该株阴道来源卷曲乳杆菌在体外可形成生物膜,24 h可形成成熟的生物膜,72 h生物膜开始解聚再定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乐清地区2010—2018年引起儿童肠道病毒(EV)相关疾病的病原谱变化及其各型别的流行趋势,为肠道病毒引起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乐清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导出2010—2018年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手足口病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手足口病病例发病的季节、年龄、性别、区域分布及病原体的分布特点。结果2010—2018年乐清市手足口病病例共计53178例。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在4—7月,重症75例,死亡6例,5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发病为主,男性高于女性。2010—2018乐清地区儿童中感染的病原谱发生了明显变化,2010—2014年均以EV71型为主,2013年之后EV71检出比例逐年降低,近几年来非EV71非柯萨奇病毒A16型的其他肠道病毒比例明显升高。结论乐清地区肠道病毒引起手足口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人群性,应加强病原学检测,在4—7月,对重点对象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防止引起手足口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9号染色体形态改变是否导致遗传效应。方法796例患者作染色体分析。结果发现16例9号染色体形态改变,9号染色体倒位10例,占1.26%,9qh+6例,占0.75%,9qh+有类似于嵌合体的现象。结论9号染色体形态改变可能导致临床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切开复位星状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髂前上棘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青少年髂前上棘撕脱性骨折患者12例,采用切开复位星状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12例患者术后随访6 ~15个月,6~12个月取出内固定物,疗效为优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1.7%;患者髂部无疼痛,无畸形,行走正常,缝匠肌肌力恢复正常.结论 星状钢板治疗髂前上棘撕脱骨折疗效确切,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HPV预防性疫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癌是导致全球妇女病死率第2位的肿瘤,近年来呈现年轻化的趋势.99%以上的宫颈癌由HPV病毒引起[1].HPV还是大多数外阴、阴道、宫颈上皮内瘤变及生殖器疣的病因,通过预防接种来预防HPV感染及其所引起的相关疾病是一个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完全腹腔镜下经阴道取标本在老年女性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操作过程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该术式在老年女性直肠癌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 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普外一科符合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条件的5例老年女性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均成功实施了经阴道取标本手术,观察5例患者的术中情况及术后近期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均按照预期目标完成手术,无中转其他手术方式,无吻合口瘘,无阴道溢液,无伤口感染,无肺部感染。1例89岁患者在术后12月时诊断12 mm戳孔疝并手术治疗。 结论经阴道取标本在老年女性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应用安全有效、并未增加手术相关并发症、减少了腹壁切口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避免了切口相关并发症,符合术后快速康复的要求,可以在符合条件的患者中使用。  相似文献   
8.
脊柱血管瘤是发生于脊柱上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为10%~26%,其最常累及的部位为胸椎,尤其是上胸椎;女性较男性多见,男女发病比约为1∶1.3~1∶2.25,发病年龄多为40~50岁[1、2].脊柱血管瘤大部分病灶是无症状的(静止性,Enneking分期为S1期),只有0.9%~1.2%的脊柱血管瘤有症状;在有症状的...  相似文献   
9.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在治疗上选择髓内固定还是髓外固定仍存在争议。 目的:系统评价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各种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的疗效。 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等常用中英文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全面查找国内外比较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国内外比较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修改后Jadad质量评分量表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应用统计学软件Stata 12.0和RevMan 5.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方法采用Mantel-Haenszel法。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1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5 217例患者。根据修改后Jadad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价,纳入的所有研究中19 篇方法学质量为高质量,12篇为低质量。Gamma钉组术中股骨骨折(RR= 4.00,95%CI:1.80-8.86,P < 0.01)、术后股骨骨折(RR =3.57,95%CI:1.68-7.60,P < 0.01)、内固定切出(RR =1.61,95%CI:1.02-2.52,P =0.04)、再骨折风险(RR =1.58,95%CI:1.09-2.30,P =0.02)和随访期内髋部或大腿部残留疼痛(RR =1.31,95%CI:1.09-1.57,P < 0.01)明显高于滑动髋螺钉组;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术中失血明显较滑动髋螺钉组少,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亦更高,但术中暴露于射线中的时间更长(MD=2.11,95%CI:1.78-2.43,P < 0.01);髓内髋螺钉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滑动髋螺钉组,但术中暴露于射线中的时间更长(MD=1.20,95%CI:0.88-1.52,P < 0.01)。结果证实,对于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钉板系统和髓内固定均可取得良好疗效,首选以动力髋螺钉为代表的髓外固定。对于不稳定转子间骨折,髓内系统优于髓外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髂总动脉钙化积分(CIACS)在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术前冠状动脉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完成髋关节内固定术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患者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及骨盆CT扫描.利用冠状动脉CTA结果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低风险组和冠状动脉高风险组,分别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