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7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PML-RARα融合基因作为标志物,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监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患者体内病毒的状态,探讨预测APL复发风险的方法.方法 利用本实验室建立的定量检测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的方法,对25例处于初诊、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复发等不同阶段的APL患者进行了PML-RARα融合基因的定量检测,并对其中6例患者的MRD状态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 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患者初诊、CR和复发状态的PML-RARα基因对数值(lg)水平,结果 显示有统计学意义(x2=6.847,P<0.05);随访期患者的PML-RARα对数值(lg)水平变化较大:初诊时较高(-0.61±0.79),CR时下降(-1.31±0.62),复发时又出现上升(-0.57±0.44),提示若该患者在CR时的对数值呈现上升趋势,患者复发的机率大.结论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Q)-PCR技术定量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对监测APL患者MRD状态具有临床适用性,随访期的MRD动态追踪监测具有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2.
利用酶法检测肌酐的方法学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对动力学Jaffe’s法和酶法测定血清肌酐的方法学比较 ,建立实用的肌酐酶法测定方法。方法 :肌氨酸氧化酶法 (以下简称酶法 )测定血清肌酐。结果 :重复性实验 ,酶法和动力学Jaffe’s法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 1 .0 %和 1 .3 9% ,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 1 .1 7%和 2 .5 1 %。相关性实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有良好的相关性 ,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相关系数γ=0 .9940。回收实验、动力学Jaffe’s法的回收率分别为 1 1 3 .2 %和 98.1 % ,平均回收率为 1 0 5 .7% ;酶法的回收率分别为 94.0 %和 97.4% ,平均回收率为 95 .7%。干扰实验结果显示 ,溶血及黄疸标本对酶法几乎无干扰 ,动力学Jaffe’s法出现负干扰。结论 :酶法在重复性和抗干扰能力方面优于动力学Jaffe’s法  相似文献   
3.
化妆之韵     
爱美之心,人之共有,但我以为,化妆应该是女人的天性和特长,男人是不适宜化妆的,这仿佛猫可以梳理得光滑柔顺,以显妩媚;给老虎梳理一下,则削减其威风。  相似文献   
4.
周秀芳  李燕  朱鸿  陈蕾蕾 《中国针灸》2013,33(5):395-398
目的:观察针刺十二经脉腧穴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氯硝西泮组,每组40例.针刺组予十二经脉针刺法,即快速针刺每条经脉特定穴位,如肺经列缺、大肠经合谷、心经神门等,得气后视病情虚实施以补泻手法,不留针;氯硝西泮组予氯硝西泮口服,疗程均为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2、4、6周后对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电波基本电活动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HAMA分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针刺组在治疗2、4、6周后HAMA总分改善明显优于氯硝西泮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脑电波活动均明显改善,表现为α波频率降低、α波节律增强、θ波减少(均P<0.05),两组间比较,疗效相当(均P>0.05).结论:针刺十二经脉腧穴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疗效优于氯硝西泮,且起效速度快,其机制与改善患者脑电波有关.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索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内质网应激相关BIP (蛋白重链结合蛋白)、HIF-1α(低氧诱导因子-1α)和VEG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2月对照组(C2m),糖尿病2月组(D2m),正常4月对照组(C4m),糖尿病4月组(D4m),正常6月对照组(C6m),糖尿病6月组(D6m),每组各12只。实验组给予一次性腹腔注射65mg/kg STZ建立糖尿病模型。 ELISA法检测BIP、HIF-1α和VEGF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BIP、HIF-1α和VEGF视网膜内定位情况。
  结果:BIP表达随DM 病程的延长而增加( P<0.05),且DM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HIF-1α在DM组中表达较对照组增加,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DM组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VEGF蛋白在D2 m组与对照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 D4 m、D6 m 与对照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D4 m和D6 m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BIP在对照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中少量表达,DM组主要分布于视网膜内核层和神经节细胞层;HIF-1α在对照组基本不表达, DM组各层均有表达;VEGF在对照组大鼠中视网膜各层中少量表达,而DM组大鼠的内核层、外核层及视网膜血管、神经节细胞层中 VEGF 阳性表达。
  结论: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 BIP、HIF-1α、VEGF均较对照组增加且随糖尿病病程进展而增加,内质网应激和低氧诱导因子途径均可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彩色频谱多普勒超声检测左心室舒张功能评价中青年人群亚健康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 健康体检中青年人400例,年龄30-50岁.其中,符合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对亚健康状态诊断标准者200名(亚健康组),健康者200名(健康组).采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两组二尖瓣口血流频谱的左心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舒张早期血流减速时间(DT)、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E/A比值.结果 亚健康组二尖瓣口血流指标异常的发生率90.0%(180/200),高于健康组的2.5%(5/200) (P<0.01).亚健康组的IVRT、DT和A峰均高于健康组,E峰低于健康组(P<o.o1),E/A比值小于健康组(P<o.01).结论 亚健康状态的中青年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存在心血管系统器质性损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白蛋白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不同临床分型阶段中的应用价值,了解尿白蛋白与DR病程的相关性,探讨它在DR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用于DR病情监测。方法 前瞻性调查研究。散瞳眼底检查在糖尿病人群中测定96例存在视网膜病变患者(病例组)及144例尚未出现视网膜病变患者(对照组)的尿白蛋白水平。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尿白蛋白水平在DR不同临床分型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83,P=0.000)。DR不同临床分型的ROC曲线分析:在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时期,尿白蛋白ROC曲线位于机会对角线以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仅为0.441;而在中、重度NPDR时期,当诊断界值为12.7mg/L(约登指数=0.440)时,尿白蛋白的AUC为0.742,特异度(specificity,SPE)为56.10%,灵敏度(sensitivity,SEN)为87.88%;在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时期,当诊断界值为45mg/L时(约登指数=0.503),其AUC为0.761,SPE为87.80%,SEN为62.50%。结论尿白蛋白的表达水平与DR程度相关,可以反映DR的发展情况,辅助临床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诊断技术展望   总被引:9,自引:13,他引:9  
朱鸿  施彩虹 《国际眼科杂志》2005,5(5):1016-101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世界性致盲眼病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对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大大降低致盲率.本文对临床相关诊断技术作一展望,旨在从临床流行病学角度探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联合诊断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