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评价甲型肝炎(甲肝)灭活疫苗(L 8株)不同途径接种Balb/c小鼠所诱导产生的免疫效应。方法将32 0EU/0 5ml的实验疫苗1次口服及腹腔注射免疫实验动物,于2周、4周时收集血液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抗体反应,同时动态检测免疫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肿瘤坏死因子(TNF) α、干扰素(IFN) γ。结果 不论是腹腔注射或是口服免疫均能诱导产生良好有效的体液免疫效应。腹腔免疫后CD+ 4 T细胞百分比轻微下降,而CD+ 8T细胞百分比上升趋势及幅度明显,CD+ 4 /CD+ 8比值明显下降;而口服免疫小鼠外周血CD+ 4 T细胞百分比持续上升,CD+ 8T细胞百分比亦同步升高,两者上升幅度基本一致,CD+ 4 /CD+ 8比值无明显改变。另外,两种途径免疫接种均可诱导产生高滴度的内源性IFN γ。结论 有必要对甲肝灭活疫苗口服免疫的机制及其开发利用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肾上腺髓质素(ADM)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VSMCs。实验分组:空白对照组(A组);1×10^-7mol/L ADM组(B组);1×10^-7mol/LAngⅡ组(C组);1×10^-8mol/L ADM+1×10^-7mol/L AngⅡ组(D组);1×10^-7mol/LADM+1×10^-7mol/LAng Ⅱ组(E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细胞中MCP-1 mRNA的表达量。结果C组MCP-1 mRNA的表达量高于A组(P〈0.05)。D组、E组MCP-1 mRNA的表达量低于C组(P〈0.05)。结论ADM对Ang Ⅱ诱导的大鼠主动脉VSMCs MCP-1的表达起明显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其发挥抗炎、心血管保护作用机理中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GATA4基因变异与房间隔缺损遗传的相关性.方法采集云南省心血管病医院心脏外科2个房间隔缺损(ASD)家系,共4名ASD患者和11名成员,选择GATA4基因编码区内4个可引起氨基酸改变的cSNP和GATA4基因附近的11个STR位点以及5个GATA4基因内STR位点,进行PCR和DNA测序分析.结果 D8S258、D8S552两个位点存在多态性,Q19E(rs1139240)、L39V(rs1139241)、P66A(rs1139244)和G377S(rs3729856)位点未发现多态性及突变.结论 D8S258、D8S552在本文人群中检测到多态但未检测到突变,4个cSNP位点未检测到突变。  相似文献   
4.
减毒活疫苗进入体内在增殖的过程中,可以刺激T淋巴细胞分化,产生细胞免疫;使用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后发现,诱发的抗体阳转率往往低于疫苗保护率,推测疫苗引起的抗体应答是疫苗保护机制的一部分,而另外重要的一部分应该是细胞免疫。本研究拟在检测抗体反应的同时,观察疫苗免疫后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探讨接种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后产生免疫保护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背景:遗传性心脏病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及死亡率,至今其发病机制仍未阐明。尽管部分遗传性心脏病已经建立了相应的动物模型,为研究遗传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物种间的差异等原因显著降低了这些研究结果的价值,因此,需要全新的模型来探索其发生发展过程。目的:综述了目前诱导多能干细胞在构建多种遗传性心脏病模型中的作用和潜在的应用前景。方法:第一作者于2023年1-3月期间应用计算机在Pub Med数据库中检索近13年的相关文献,以“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nherited heart disease,congenital heart disease”等为检索词,最终纳入76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自2007年诱导多能干细胞从人体体细胞中诱导建立以来,已有许多针对疾病特异性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报道。由于疾病特异性诱导多能干细胞能够再现疾病表型,因此有望成为体外疾病建模的一种新研究工具,用于分析发病机制和研制辅助药物。在心血管遗传性疾病的研究方面,从患者特异性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得到的心肌细胞中含有参与心脏发育异常相关的基因突变,因此,其可作为一...  相似文献   
6.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人和健康人外周血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差异,从整体上认识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心脏瓣膜病的细胞因子表达状况。方法 单纯性二尖瓣狭窄的病人3人,以健康人5人作为对照,应用Trizol法分别提取他们的外周血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用Cy5、Cy3分别标记病人、对照组的cDNA。混合后在细胞因子表达谱芯片上杂交。结果经对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和SAM芯片数据软件的应用,获得CXCR4,RGS2和IRAK13种显著性差异表达的细胞因子基因,均为表达上调的细胞因子基因.并对各自的作用进行归纳、分析。结论 获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图谱,并证实了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心脏瓣膜病是炎症反应和抗炎反应相互作用的结果,为进一步临床研究该病与细胞因子的关系提供一定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毒素(Endotoxin),又称为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量效和时效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增殖的影响。  方法  用含不同浓度LPS(0.098、0.195、0.39、0.78、1.56、3.12、6.25、12.5、25和50 EU/mL)的干细胞培养基培养hUC-MSCs,采用CCK-8增殖实验检测24h、48h和72 h的细胞增殖情况。确定促进hUC-MSCs增殖的低浓度(0.098 EU/mL)、中浓度(1.56 EU/mL)和高浓度(25 EU/mL)LPS,选择作用时间72 h,进一步用流式细胞术明确LPS对hUC-MSCs增殖的影响。  结果  CCK-8检测结果提示,作用24 h、48 h时,表现为抑制hUC-MSCs的增殖。作用72 h时,表现为促进细胞增殖,且低浓度区域促进作用最显著,浓度增加其促增殖作用相对减弱。流式细胞术结果提示低浓度LPS组G0/G1期的占比降低,S期和G2/M期占比增高。  结论  LPS的量效和时效对hUC-MSCs的增殖表现出不同的效应,适宜的LPS浓度及作用时间有利于hUC-MSCs的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体外细胞毒活性,并观察CIK细胞治疗妇科肿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免疫学活性及副反应.方法共收录2007年7月至2010年3月22例妇科肿瘤患者进行CIK细胞治疗,其中卵巢癌11例,子宫癌11例.经标准治疗方案治疗的患者,取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诱导出CIK细胞培养后,观察CIK细胞表型,用MTT法测体外细胞毒活性.所有患者均接受一定剂量的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观察其近期临床疗效、免疫反应、不良反应.结果当效靶比为16:1、8:1时,CIK细胞体外细胞毒活性杀伤率分别(82.33±9.35)%和(61.59±13.59)%.卵巢癌11例,近期疗效评价中,部分缓解4例,近期有效率为66.67%,疾病控制率为66.67%.子宫癌11例,近期疗效评价中,部分缓解6例,近期有效率为100%,无肿瘤进展时间为4~26个月,中位无肿瘤进展时间为13个月.与CIK细胞回输前相比,患者CD3+、CD4+、CD8+均有明显的升高(P〈0.05),这表示可以诱导患者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22例患者在输注CIK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CIK细胞对妇科肿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使用基因芯片对BEL-7402细胞系和正常肝组织的基因表达谱作分析。方法提取BEL-7402细胞及正常肝组织RNA逆转录用dUTP-cy5、dUTP-cy3分别标记cDNA探针,用基因芯片检测与肿瘤相关的866个基因的表达。结果BEL-7402细胞系与正常肝组织比对发现31个基因有表达差异;其中上调24个,下调7个。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多与细胞周期调控、受体表达及免疫相关。结论从实验中发现的表达差异的基因有利于干预癌细胞周期调控和信号通道的各个环节,为肿瘤药物的研发和治疗提供基本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测定甲型肝炎(甲肝)减毒活疫苗H2减毒株P2区基因序列,了解其减毒和细胞适应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特异扩增甲肝减毒活疫苗H2株成品疫苗及其亲本毒种P2区VP1/2A、2B、2C基因序列,经测序、比对,分析检测毒力基因VP1/2A、2C的变异情况.结果 甲肝减毒活疫苗H2成品疫苗及其亲本毒种毒力基因VP1/2A、2C区毒力相关基因簇均为减毒型特征.结论 甲肝减毒活疫苗H2减毒株毒力基因VP1/2A、2C均为减毒型特征,且遗传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