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究模型动物股骨头内吻合断裂支持带动脉重建血供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20例成年家猪髋关节标本,用硫酸钡悬液通过囊外动脉环对股骨头进行灌注,观察各支持带动脉的分布及入股骨头后的走行特点。另20例标本建立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模型后,在股骨头表面凿一个三角形骨槽,显露头内最粗支持带动脉与股骨颈侧的血管断端进行端端吻合。用硫酸钡悬液检测吻合血管的通畅情况和股骨头的灌注情况。 结果 20例灌注标本可观察到有3组支持带动脉为股骨头供血,各支持带动脉入头后的起始部分沿皮质下走行。向20例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模型动物的头内吻合的支持带动脉灌注硫酸钡悬液,均能顺利通过吻合口且在持续灌注后股骨头内的其它动脉均有硫酸钡悬液充盈。 结论 股骨头内吻合断裂支持带动脉的方法可行,可以恢复股骨头血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猪股骨头支持带动脉入头分支的数量、分布规律及外径大小并阐述其意义。 方法 解剖39例带有髋周血管的猪股骨头离体标本,分离支持带动脉,采用30%硫酸钡悬浮液显微灌注,观察支持带动脉入头分支的走形、数量、分布及外径。以时钟点位记录支持带动脉入头的分布规律,显微标尺测量支持带动脉入头分支的外径,并对各组支持带动脉入头最粗支的位置进行测量统计。 结果 猪股骨头共有(6.10±1.32)支动脉入头,主要分为后上、后下及前方3组,每组支持带动脉最粗支入头的时钟点位分别为(11:22~01:29)、(06:36~08:15)、(02:01~03:59);直径分别为(0.37±0.11)、(0.52±0.11)、(0.35±0.09)mm。 结论 猪股骨头入头动脉的数量及位置相对恒定,入头动脉最粗支平均直径为(0.52±0.11)mm,来自后下组支持带动脉,为猪股骨头重要的血供来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负压引流装置治疗小型创面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9年6月,对12例小型创面应用自制负压引流装置进行治疗护理,操作前充分准备,熟练操作,重点加强操作前后心理护理及负压装置专科护理。结果12例创面应用自制负压引流装置后,创面肉芽生长好,感染控制,经换药直接愈合2例,植皮愈合6例,皮瓣修复愈合4例。住院时间15~45 d。无不良反应。结论应用自制负压引流装置治疗小型创面在提高护理团队整体治疗护理水平的同时,亦可获得可观的社会效应,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膝降动脉为蒂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小腿保肢术后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9年1月—2021年6月, 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收治1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小腿保肢术后创面患者, 其中男6例、女6例, 年龄17~74岁, 原始创面面积为17 cm×9 cm~40 cm×15 cm, 5例患者创面有感染。创面均采用对侧游离大腿股前外侧穿支皮瓣(面积为18 cm×10 cm~37 cm×9 cm)修复, 皮瓣动脉均吻合于膝降动脉, 供区创面直接缝合;7例患者另移植对侧大腿刃厚皮片覆盖皮瓣无法覆盖的剩余创面, 供区创面予油纱覆盖。术中记录皮瓣携带的穿支类型、受区动静脉类型。术后记录皮瓣成活和血管危象发生情况、皮片成活情况、供受区创面愈合情况、皮瓣移植术后患者住院时间。随访记录皮瓣色泽和质地、小腿再次感染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根据陈中伟断肢再植的功能评定标准评价患者的保肢效果。结果皮瓣携带的穿支类型:仅携带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者6例, 仅携带旋股外侧动脉斜支者3例, 携带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旋股外侧动脉斜支并吻合穿支进行内增压者3例。皮瓣受区动脉类型:膝降动脉主干者1...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血流桥接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4年8月~2016年12月,对12例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或内固定外露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7~66岁,应用血流桥接型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创面8例、踝部创面3例、足部创面1例,血管缺损长度为6~15 cm(平均10 cm),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主干近、远端分别与受区动脉近、远端进行端-端吻合,皮瓣切取面积5 cm×6 cm~32 cm×19 cm,供区直接缝合或以全厚皮片植皮修复。 结果 术后12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疤痕愈合,1例皮瓣术后1 d 出现血管危象,经探查后成活,皮瓣均未见静脉回流不足的表现,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桥接血管血流通畅,皮瓣质地优良。 结论 血流桥接型股前外侧皮瓣不牺牲受区主干血管,同时实现覆盖创面的目的,是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自1981年以来,静脉动脉化皮瓣的临床应用已有较多报道,其为一种非生理性皮瓣,皮瓣内的静脉一端与受区动脉相连,另一端与受区的静脉相连,通过合理、有效的动脉血流的灌流以及充分的静脉回流,供给皮瓣营养,同时皮瓣与创面之间新生毛细血管的长入及微循环的重建,使皮瓣得以成活。但因其成活率不稳定,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临床上针对创面的修复仍较多地采用股前外侧皮瓣、背阔肌皮瓣、腹部皮瓣等生理性皮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简易运动评分(SMS)对颅脑损伤伤病情评价的可靠性。方法对72例颅脑损伤患者,分别行SMS和GCS评价并比较其伤情和不同伤情患者的预后。结果两种评价均为颅脑损伤轻型者57例,均为中重型者12例;有3例GCS评为中重型,而SMS评为轻型;SMS与GCS对伤情的评价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方法均评为重型者4例,3例恢复差(GOS1~3分),1例恢复良好(GOS4~5分);8例均为中型者,2例恢复差,6例良好;57例均为轻型者均恢复良好;3例GCS评为中型,而SMS评为轻型者均恢复良好。SMS与GCS分别评为颅脑损伤轻型或中型或轻型者中,预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GCS相比,SMS可作为脑损伤病情的评价方法之一,简便易行,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保肢治疗创伤性腘血管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83例腘血管损伤患者采用保肢治疗。直接吻合修复腘血管35例(直接吻合腘动脉9例,直接吻合腘静脉4例,直接吻合腘动脉及静脉22例);大隐静脉桥接修复腘血管48例(桥接腘动脉13例,桥接腘静脉2例,直接吻合腘动脉+桥接腘静脉13例,桥接腘动脉+直接吻合腘静脉10例,桥接腘静脉及动脉10例),移植长度3~30(6.8±4.2) cm。结果 住院时间10~244 (62.4±16.3) d。82例保肢成功,保肢率98.8%;1例行一期截肢术。术后未发生死亡、严重肝肾功能损伤。术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B超检查腘血管修复均全部血流通畅。1例单纯腘动脉损伤患者术后10 d切口无感染,出院时未拆除缝线。其余82例一期创面愈合59例;二期创面愈合17例(扩创缝合后愈合4例,扩创皮片移植3例,扩创后股前外侧皮瓣带蒂转移修复2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8例);三期及以上创面愈合6例。住院期间除1例截肢者未保留膝关节外,其余82例膝关节均恢复部分主、被动屈伸功能。出院时,踝关节及跖趾关节跖屈功能恢复62例,背伸功能恢复20例;趾感觉恢复至S2级别以上81例,恢复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以腓肠肌内侧头动脉为受区供血动脉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复杂创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9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收治的11例小腿复杂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存在小腿大面积皮肤及皮下软组织缺损,均接受游离对侧大腿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受区以腓肠肌内侧头动脉为供血动脉,供区皮肤直接缝合。结果 11例患者11块游离皮瓣均成活,供区、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出院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5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创面愈合良好,皮瓣外观、弹性良好;所有患者恢复正常膝、踝关节功能,具有自主生活能力;供区伤口愈合良好,无明显瘢痕增生。末次随访时,皮瓣感觉功能评定为S3级者2例、S2级者9例;患肢功能评分达优者5例、良者6例,优良率高达100%。结论 腓肠肌内侧头动脉血管口径适于吻合、位置恒定,以该动脉供血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严重创面,可有效覆盖软组织缺损,并避免损伤小腿残留主干血管,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