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对广州市越秀区学龄前儿童的流感经济负担进行评估,并针对流感疫苗开展卫生经济学评价,为制定免疫规划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以广州市越秀区托幼机构2019年1—6月发生的9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患病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经济负担评估,并以其中1起暴发疫情为基础建立SEIAR动力学模型,模拟不同接种策略下的疫情趋势,评价其经济学效益。结果 患病儿童总经济负担人均1 293.56(95% UI:1 096.23~1 592.84)元,其中直接医疗费用人均422.56(95% UI:320.71~555.29)元,直接非医疗费用人均125.95(95% UI:82.41~188.80)元,间接经济损失人均797.03(95% UI:661.50~938.76)元。在流行季前接种1剂次三价流感疫苗,每投入226.19元,可减少1例流感病例,每投入1元,可获得5.72元效益;接种2剂次三价流感疫苗,每投入178.77元,可减少1例流感病例,每投入1元,可获得7.24元效益;接种四价流感疫苗,每投入315.83元,可减少1例流感病例,每投入1元,可获得4.10元效益。结论 广州市越秀区托幼机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经济负担较高,如在流行季前接种2剂次三价流感疫苗,可以获得正效益和最好的效益成本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广州市越秀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获得的越秀区手足口病病例资料。结果广州市越秀区2008-2009年共发生手足口病1331例,2008年发病率为3.96/万,2009年发病率为7.50/万,2009年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χ2=125.7,P〈0.001)。男女比为1.61:1,2~4岁组儿童发病率最高,4-6月为发病高峰,流动人口密集的地区发病率较高,流行期间易在托幼机构中引起暴发。2008年及2009年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为61例和120例,分别占总报告例数的12.71%和13.78%,其中2008年EV71占优势,2009年则是CoxA16占优势。结论手足口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年龄和时间差异,掌握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将有助于更好地开展预防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广州市越秀区近几年梅毒发病特点和流行特征。[方法]对2006~2010年越秀区梅毒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累计报告梅毒3 908例,年均发病率为67.31/10万;合计死亡3例,病死率为0.08%。3 908例梅毒患者中,一期梅毒占12.36%,二期梅毒占12.56%,三期梅毒占2.71%,胎传梅毒占1.87%,隐性梅毒占70.50%。2006~2010年梅毒发病率分别为52.31/10万、60.67/10万、76.04/10万、74.01/10万、73.30/10万。2006~2010年梅毒年均发病率,较高的为城中村的矿泉街道(131.24/10万)、北京街道(107.50/10万)和登峰街道(102.90/10万);男性为71.09/10万,女性为62.63/10万;最高的为25~34岁(115.55/10万)、≥65岁(112.78/10万)。3 908例病人中,离(退)休人员占18.24%,家务待业者占15.35%,商业服务人员占12.38%,工人占9.11%,农民占0.84%,干部职员占6.06%,其他人员占20.93%,不详占10.02%。[结论]广州市越秀区梅毒疫情较为严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6~24岁人群(简称学龄人群)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学龄人群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累计报告学龄人群法定传染病6 760例,年均发病率为591.75/10万,死亡3例,平均病死率为0.04%,各年发病率分别为684.06/10万、404.96/10万、398.82/10万、960.33/10万、517.44/10万。2006~2010年年均发病率(/10万),男性为691.01,女性为487.43;6~9岁为1 220.40,10~14岁为669.26,15~19岁为344.14,20~24岁为450.62;流感为140.67,流行性腮腺炎为96.82,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为75.63,肺结核为63.1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为39.39,病毒性肝炎为22.67,梅毒为22.06,淋病为21.62,麻疹为8.93,痢疾为4.73,风疹为4.29,猩红热为2.80,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为2.10,登革热为1.66,伤寒和副伤寒为1.49,流行性出血热为0.26,乙脑为0.09,手足口病为36.35(2008~...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6~24岁人群(简称学龄人群)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学龄人群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累计报告学龄人群法定传染病6760例,年均发病率为591.75/10万,死亡3例,平均病死率为0.04%,各年发病率分别为684.06/10万、404,96/10万、398.82/10万、960.33/10万、517.44/10万。2006~2010年年均发病率(/10万),男性为691.01,女性为487.43;6~9岁为1220.40,10~14岁为669.26,15~19岁为344.14,20~24岁为450.62;流感为140.67,流行性腮腺炎为96.82,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为75.63,肺结核为63.1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为39.39,病毒性肝炎为22.67,梅毒为22.06,淋病为21.62,麻疹为8.93,痢疾为4.73,风疹为4.29,猩红热为2.80,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为2.10,登革热为1.66,伤寒和副伤寒为1.49,流行性出血热为0.26,乙脑为0.09,手足口病为36.35(2008-2010年),甲型H1NI流感为158.07(2009~2010年)。[结论]2006-2010年学龄人群传染病发病率,甲型HINI流感和流感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腮腺炎疫苗对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疫苗效力,为开展流腮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广州地区2004年1月至2005年3月的流腮患者177例,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研究177对病例及对照,流腮疫苗对流腮的总体效力为93.55%,联合疫苗的效力为94.11%,单纯流腮疫苗的效力为92.84%。[结论]流腮疫苗对儿童的流腮有较好的疫苗效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州市越秀区托幼机构及各中小学水痘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集体单位的水痘聚集性疫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各级学校校医、卫生教师电话报告及网络报告的方式收集病例,对越秀区2006-2010年中小学校和幼托机构水痘聚集性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越秀区2006-2010年托幼机构及各中小学校共报告水痘聚集性疫情98起(中学41起,小学49起,幼儿园8起);其中达到上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聚集性疫情共计18起,以小学报告为主(11起)。2006,2007年水痘聚集性疫情报告起数较多。5 a累计发病1 149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罹患率为0.97%,其中男生罹患率为1.09%,女生为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6,P<0.01)。水痘聚集性疫情报告主要集中在3,4和12月。聚集性疫情持续时间最长109 d,最短2 d,平均19 d;托幼机构、小学、中学发生水痘疫情的班级最高罹患率分别达42.4%,44.19%和46.49%。病例中有水痘疫苗免疫史的占34.64%(398/1 149),无免疫史的占25.67%,免疫史不详的占39.67%。结论越秀区托幼机构及中小学水痘聚集性疫情在2006、2007年相对活跃。应加大各种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力度,避免暴发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一起本地感染登革Ⅲ型病毒疫点调查与处理,为登革热疫情的现场调查和蚊媒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8月广州市越秀区发生的一起感染登革Ⅲ型病毒疫情进行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病家成员和疫点周围人群进行登革热抗体检测,采用布雷图指数对蚊媒密度进行监测和评估,按照登革热疫点处理规范开展疫情控制。结果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确证矿泉街内发生一起1家3口同时感染登革Ⅲ型病毒的登革热疫情,病例均在1个潜伏期内发病,未出现二代病例,监测点蚊媒密度布雷图指数高达35.19,采取措施后,降低到5以下。结论该疫点可能是由输入病例引起的一起本地感染登革Ⅲ型病毒的家庭聚集性疫情,采取以整治环境卫生、迅速杀灭成蚊、清理积水和隔离治疗病人等综合措施后,疫情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防控经验为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面对面访谈和电话询访方式,调查2009年8月11~18日暴露于小儿外科的住院患者、陪护家属及医务人员;并开展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暴露于小儿外科且符合病例定义的人员,对照组为暴露于小儿外科且不符合病例定义的人员。结果共发现35例病例,罹患率26.5%,其中12例确诊病例,23例疑似病例,无重病例症;首例病例为一患儿,8月11日入住小儿外科前已有流感样症状;35例病例发病时间为8月7~17日;患儿、陪护、医师及护士罹患率为46.2%、19.6%、26.3%和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4,P0.01);25份咽拭子标本检出12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灌肠室暴露、病区长时间暴露、近距离接触是危险因素;暴露时间越长,风险越大。结论院外甲型H1N1流感患儿入住小儿外科病区导致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患病坚持在岗的医护人员导致病毒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州市越秀区居民各年龄段人群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水平,为完善新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研究对象309人,进行血清标本采集和问卷调查,应用红细胞血凝抑制(HI)方法检测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结果人群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为20.06%,0~岁组、6~岁组、10~岁组、16~岁组、25~岁组和60岁以上组的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8.84%、33.33%、46.67%、30.00%、6.67%和5.00%。6~24岁组的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较高,为35.00%,无症状抗体阳性率达10.43%。抗体阳性率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市越秀区居民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各年龄段不同,青少年抗体阳性率较高,老年人抗体阳性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