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1994~2004年围产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虞敏毓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1):2813-2814
围产儿死亡率是国际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及医疗卫生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先进国家或地区一般低于10‰。1986年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围产儿平均死亡率为26.65‰。上海的围产儿死亡率为7.5‰。本文对我院1994—2004年10年间围产儿死亡情况及前5年与后5年围产儿的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围产期保健工作,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母婴结局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薛月珍  虞敏毓  魏敏 《上海医学》2005,28(9):747-74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60例妊娠合并HBV感染而临床无乙型肝炎症状的孕妇为研究组,以同期、同年龄、同产次、同孕周HBsAg和HBeAg阴性的26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了解HBV感染的母婴传播、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畸形的发生率。同时了解HBV感染孕妇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妊娠糖尿病(GDM)、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其剖宫产率。结果研究组中,HBsAg、HBeAg均为阳性的双阳性病例102例,仅HBsAg阳性的单阳性病例158例,HBV宫内感染发生率为26.1%,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为7.7%,新生儿先天性畸形发生率为3.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研究组胎膜早破发生率为16.9%,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7.7%,ICP发生率为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单阳性亚组与双阳性亚组的剖宫产率、PIH及GDM发生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妊娠合并HBV感染可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畸形的发生率增高,同时使孕妇胎膜早破、产后出血、ICP发生率升高,对母婴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联合预防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产前激素(地塞米松)和产后早期预防性应用肺表面活性制剂(PS)的联合预防措施,回顾性分析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3年1月-2005年5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早产儿,分成联合预防组55例、单独预防组65例。联合预防组:产前用地基米松且产后30min内预防性应用PS。单独预防组:产前仅用地塞米松或产后仅应用PS的早产儿。两组比较,观察指标:(1)RDS发病率;(2)CPAP通气率或机械通气率;(3)并发症发生率;(4)死亡率。结果联合预防组与单独预防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联合预防组比单独预防组明显改善肺透明膜病的转归、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母产前发热与早期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多中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母产前发热与早期新生儿败血症之间的关系,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有母产前发热的新生儿103例与无产前发热的新生儿311例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103例有产前发热的新生儿的有关因素.结果母产前发热组较无母产前发热组在早期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方面有极显著的差异(4.9%和0.3%,P<0.01),母产前发热≥39℃,产后连续发热数天提示新生儿发生宫内感染性败血症的可能性较高.结论对于母亲产前高热、产后又继续发热的新生儿,要注意作好母宫腔分泌物培养及新生儿血培养,完善实验室检查,密切观察临床表现,必要时予抗生素应用,积极治疗,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联合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敏毓 《黑龙江医学》2005,29(12):923-925
目的评价产前应用激素(地塞米松)和产后早期预防性应用肺表面活性制剂(PS)的联合措施,回顾性分析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3-01~2005-05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早产儿,分成联合预防组55例,单独预防组65例。联合预防组:产前用地塞米松且产后30 min内预防性应用PS。单独预防组:产前仅用地塞米松或产后仅应用PS的早产儿。两组比较,观察指标:(1)NRDS发病率;(2)CPAP通气率或机械通气率;(3)并发症发生率;(4)死亡率。结果联合预防组与单独预防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联合预防组比单独预防组能明显改善肺透明膜病的转归,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