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新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原发性肿瘤赖以发生、生长和转移的物质基础[1],它在肿瘤的新陈代谢和转移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若能破坏和抑制肿瘤新血管的生成,切断肿瘤生长和转移所依赖的“命脉”,就可能阻止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这就使肿瘤的血管生成系统成为肿瘤药物治疗的新靶点。由于肿瘤新血管生成具有较强的特异性,血管内皮细胞暴露于血液中,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的基因表达相对稳定等特点,这对于直接靶向作用于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肿瘤新血管生成抑制剂就具有疗效高、特异性强、剂量小、不易产生耐药性和毒副作用低等优点。随着人们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应用Excel软件,对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收集的219例ADR报告,从患儿性别、年龄、引起ADR的药品、给药途径、药物剂型、ADR累及器官和系统及其临床表现、ADR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9例ADR中,男142例(64.8%),女77例(35.2%),1~5岁患儿129例(58.9%);涉及药品29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137例,62.6%),其次为中药制剂(51例,23.3%);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213例,97.3%),药物剂型以注射剂为主(215例,98.2%);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182例,83.1%);新的不良反应18例(8.2%)。结论:我院ADR的发生主要与患儿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因素有关,临床应进一步规范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生物黏附传递系统进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倩  袁拥华  谢庆娟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3):3531-3533
生物黏附(bioadhesion)是指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物质所具有的能够黏附到腔道黏液(mucus)/上皮细胞表面的能力。当生物黏附的底物是黏液时,称为黏膜黏附(mucoadhesion);当底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人肝癌细胞株QGY-7701的蛋白质样品制备方法,建立其亚细胞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方法分步提取人肝癌细胞株QGY-7701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核蛋白,采用不同的方法除盐、浓缩样品,然后分别采用2种不同的水化上样缓冲液重悬样品,进行双向凝胶电泳。结果使用三氯乙酸/丙酮的除盐效果好,样品损失少;采用上样缓冲液(7mol/L尿素 2mol/L硫脲 4%CHAPS 40mmol/L Tris 65mmol/L DTT 2%两性电解质)有利于蛋白的溶解,获得更多的蛋白信息,检出的细胞质蛋白点数可达(995±53),细胞膜蛋白点数可达(1035±58),细胞核蛋白点数可达(893±45)。结论获得了清晰的人肝癌细胞株QGY-7701亚细胞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  相似文献   
5.
6.
我院临床医师对药学服务工作认知度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我院开展切实可行的临床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以问卷调查表的形式,对我院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遇到的药物有关问题、关于药师临床服务模式的了解情况、关于临床药学科研和教学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20份发放的问卷中,有效问卷106份,调查中关于临床医师选择药物的最常依据是临床经验,在诊断明确药物治疗不顺利时调整药物的常用依据是专家建议;认为临床药师的工作模式主要是参加病房医师查房,协助医师选择药物;对临床药学室科研工作内容的了解主要集中在血药浓度监测等方面。结论:临床医师对药学服务有较大的需求,药学服务工作模式的多样化、专业化和个体化有助于我院临床药学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尿酸酶抑制剂氧嗪酸建立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考察尿酸酶的体内降尿酸作用.方法:大鼠腹腔注射氧嗪酸钾建立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尿酸酶滤菌后尾静脉注射给药;大鼠眼眶静脉采血,据对尿酸酶Vm/Km的改变测定血浆尿酸酶抑制剂含量,动力学尿酸酶法测定血浆尿酸水平.结果:每天腹腔注射氧嗪酸钾持续7 d后,大鼠血浆尿酸可维持在0.40mmol/L以上,但大鼠体内尿酸酶抑制剂也维持在很高水平.持续给予氧嗪酸钾21 d,每只大鼠给予0.5 U聚乙二醇修饰尿酸酶,配对t检验发现血浆尿酸有统计显著性下降,但降幅小于12%;给予低剂量或未经修饰尿酸酶则血浆尿酸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用尿酸酶抑制剂建立的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评价尿酸酶的降尿酸作用可靠性有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德氮吡格(TNBG)对人肝癌细胞株QGY-770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检测德氮吡格处理人肝癌细胞株QGY-7701前后mRNA的改变情况.结果基因芯片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共1 200条,尤以脂代谢相关基因变化最显著:脂肪合成有关的10条基因表达上调,脂肪分解有关的3条基因和脂肪转移有关的1条基因表达下调.结论德氮吡格的抗肿瘤效应可能是通过干扰细胞的脂代谢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关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和特点,挖掘相关风险信号,为临床安全使用此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调取解放军总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2008年1月—2022年10月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关ADR自发报告,对患者一般情况、累及系统/器官、涉及ADR名称等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报告比值比法、比例报告比值法、综合标准法、信息成分法挖掘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关ADR的风险信号。结果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关ADR报告共2 642份,其中严重的ADR 410例(15.52%);主要涉及5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品∶种,按构成比降次排序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51.28%)、美罗培南(32.13%)、比阿培南(8.10%)、厄他培南(7.68%)、帕尼培南倍他米隆(0.79%)。患者男女比例为1.74> 60岁最多(59.69%);14个“药品-ADR名称”组合在4种数据挖掘方法中均生成阳性信号,其中美罗培南相关信号最多;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与厄他培南在神经系统疾病ADR中报告数较多。结论 风险信号挖掘结果与已知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关ADR信息基本一致。临床在使用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止血药氨甲环酸片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BSCO,ISIWeb of science,ovid,Science Direct,the Cochrane Library(2015年第12期)、CENTRAL,以及维普、中国知网(CNKI)、万方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6年1月7日,查找关于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使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RCT研究16篇,两组同时涉及有效率13篇,疗效评分5篇,报道不良反应情况14篇,复发情况4篇:(1)两组对比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49,95%CI(1.39,4.46),P=0.o02];(2)总有效率[r5=0.75,95% CI(0.69,0.82,P=0.000];总有效率[r6=0.93,95%CI(0.91,0.95,P=0.005];(3)疗程为8周时,氨甲环酸组的疗效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23,95%CI(-1.38,-1.08),P=0.000];(4)4篇报道了不良反应情况,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及月经量减少,3篇报道了复发的例数,1篇报道了复发的比率.结论 氨甲环酸组治疗黄褐斑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口服氨甲环酸片治疗黄褐斑安全性较为可靠,但存在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