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2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D44V6与胃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106例胃癌及癌旁异型增生和癌旁正常胃粘膜上皮CD44V6的表达。结果:胃癌CD44V6阳性表达率为63.2%,明显高于癌旁异型增生癌旁正常胃粘膜上皮的32.4%和9.1%阳性表达率。胃癌侵及浆膜层组、有淋巴结转移组及临术TNMⅢ、Ⅳ期病人CD44V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侵及浆膜层组、无淋巴结转移组及临床TNMⅠ、Ⅱ期  相似文献   
2.
在119例鼻咽癌和19例鼻咽部粘膜中用S-100蛋白和Lysozyme抗体、SPA酶标法检测郎格罕细胞(Langerhanscell,LC)和巨噬细胞。定量研究发现,癌组织中有不同密度的LC和巨噬细胞分布,前者主要位于肿瘤细胞间,后者分布于癌巢周围。而LC密度与组织学分型、平均生存期密切相关。伴有LC浸润的病人较无浸润者其生存要长,浸润密度为阴性(-)、阳性(+)和强阳性(++)者,平均生存期为26.9,51.7和72.6个月(P<0.005),而病人的预后与巨噬细胞浸润无关(P>0.25)。结果提示,LC参与肿瘤免疫,它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检测38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其中轻度10例,中度20例,重度8例) 、 23例其他结肠炎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MIF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及肠黏膜组织中MIF的表达情况.结果 UC患者的血清MIF水平高于其他结肠炎及正常对照者的血清MIF水平(P<0.05);溃疡性结肠炎重度组的MIF水平高于轻度组[(12.204±2.340)μg/L vs (9.060±1.444)μg/L,P<0.05].溃疡性结肠炎重度组的hs-CRP水平高于轻度组[(9.002±1.538)μg/L vs (3.556±1.283)μg/L,P<0.05].UC患者肠黏膜的MIF表达率为100% 、染色明显增强,与其他结肠炎患者及正常对照者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MIF参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过程,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活动的指标,控制MIF的产生可能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非小细胞肺癌中CD44v6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CD4 4v6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32例非小细胞肺癌、6 6例淋巴结转移癌和 115例正常肺组织CD4 4v6表达的情况。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CD4 4v6阳性表达率为4 8 4 8% ,高于正常肺组织 17 39%的阳性表达率。CD4 4v6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状况、TNM分期、肿瘤大小和组织学类型有相关性。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组、TNMⅢ期患者、直径 >3cm的肿瘤和鳞癌CD4 4v6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NMⅠ期和Ⅱ期患者、直径≤ 3cm的肿瘤和腺癌。淋巴结转移癌CD4 4v6阳性表达率高于肺原发癌。CD4 4v6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结论 CD4 4v6阳性表达预示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强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可作为一项预测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潜能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抗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单抗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治疗效果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30只雄性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UC模型组、抗MIF单抗组各10只,以5%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建立小鼠UC模型,建模后抗MIF单抗组采用抗MIF单抗腹腔注射给药.给药期间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大肠大体损伤评分及组织学评分.建模后第8天检测血清MI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UC模型组及抗MIF单抗组小鼠DAI评分、大肠大体损伤评分及组织学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与UC模型组比较,抗MIF单抗组DAI评分、大肠大体损伤评分及组织学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UC模型组及抗MIF单抗组MIF、TNF-α和IL-6浓度显著升高(P<0.05);与UC模型组相比,抗MIF单抗组MIF、TNF-α和IL-6浓度降低(P<0.05).结论 抗MIF单抗能有效地抑制UC小鼠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对UC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1,ERCC1)在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以接受顺铂为基础化疗的102例局部区域晚期NPC癌组织标本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其中31例局部区域晚期NPC癌旁上皮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组织中ERCC1的表达,并分析ERCC1表达与局部区域晚期NP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ERCC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7%和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表达与局部区域晚期NPC患者年龄有关(P<0.05),与性别、T分期、N分期无关(P>0.05)。ERCC1表达阳性的患者化疗有效率为35.9%,ERCC1表达阴性患者为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 ERCC1在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癌组织中低表达,ERCC1表达与化疗疗效呈负相关,检测ERCC1有助于预测局部区域晚期NPC患者对顺铂化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实验性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抗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对其的影响和意义.方法 9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NP组和IL-10治疗组.腹腔注射左旋-精氨酸制作ANP模型.治疗组于末次精氨酸注射后第2、5、8 h腹腔内注射IL-10 10 000U.各组再分4 h、12 h、24 h和36 h点.检测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以及胰腺和肺组织的MIF表达.结果 ANP组MIF在造模后4 h已升至高值,并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波动于(117.82 ± 15.73)μg/L至(120.97 ± 11.24)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血清MIF浓度(P <0.01或P <0.05);治疗组各时点血清MIF浓度低于ANP组(P <0.05).对照组大鼠胰腺组织的外分泌部、肺组织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及肺泡细胞有MIF弱表达,ANP组和治疗组胰腺及肺组织MIF阳性细胞数增加、染色明显增强.结论 (1)MIF水平在ANP早期明显升高,ANP时肺及胰腺组织中MIF表达增强,提示MIF参与了大鼠ANP及肺损伤的发病;(2)抗炎细胞因子IL-10对血清及胰腺和肺组织的MIF水平有抑制作用,IL-10可能减轻实验性ANP的胰腺及肺的损害,对胰腺及肺组织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D44V6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8例原发性结直肠腺癌、14例结直肠腺瘤癌变、57例结直肠腺瘤、30例结直肠增生性息肉和24例结直肠正常黏膜中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腺瘤、腺瘤癌变和腺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95%、100.00%和56.41%,明显高于增生性息肉和正常黏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14.81%)。CD44V6阳性表达与腺癌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和病理分级无相关性。结论:CD44V6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可作为诊断结直肠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乳腺肿块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0ml 7号针头一次性注射器针吸乳腺肿块4384例,其中1100例有病理组织学诊断对照.结果:细针吸取细胞学阳性确诊率92.26%,假阳性率0.27%;阴性确诊率99.19%.结论: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乳腺肿块准确性较高,10ml7号针头一次性注射器取材对组织损伤极小,一次取材成功率98.49%,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CD4 4是一种细胞表面粘附分子 ,在体内分布广泛。它主要参与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特异性粘连 ,且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有关。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78例原发性肺鳞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CD4 4V6的表达 ,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以评价其可否作为一项预测肺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收集本院 1997年至 2 0 0 1年原发性肺鳞癌手术存档标本 78例 ,男性 6 2例 ,女性 16例 ;年龄30~ 75岁 ,平均 5 8岁。其中 38例伴淋巴结转移 (2 0例肺门淋巴结转移 ,18例同时有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 )。临床TNM分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