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鼻息肉作为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人群发病率约为1%~4%。鼻息肉的组织学特征表现为血管内皮间隙增大,导致大量血浆蛋白漏出,组织呈现高度水肿的状态。外泌体作为一种纳米级囊泡,能运载多种蛋白质、mRNA、miRNA等物质,通过影响鼻腔菌群多样性,调节血管生成及通透性,分泌多种特定蛋白质等方式调控鼻息肉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外泌体调控鼻息肉的发病机制,旨在为鼻息肉的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针对耳鼻喉科专科培训所面临的部分技能培训及问题,探讨Sandwich教学法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科教学中应用效果与学生参与度,对于应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指导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支撑喉镜喉显微手术治疗早期声带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对于早期声门型喉癌(按 TNM 分类 T1期)通常采用喉裂开手术切除或采用放射治疗,治愈率均能达到80%~90%[1].近年来通过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治疗早期喉癌较多,同样达到了较高的治愈率[2].这些方法的术后发音质量、病人的损伤程度和复发情况已成为评定各方法治疗水平的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4.
超声医学包括超声治疗学和超声诊断学。超声诊断学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进入了其发展的黄金时期。20世纪50年代美国Fry兄弟就提出了用聚焦超声治疗肿瘤的概念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研究,但局限于相关配套技术的落后,超声治疗学的研究开展得极为艰难。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相关技术如影像诊断、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超声治疗技术才得以发展,这主要表现在超声外科、超声温热疗法治癌、冲击波和超声波体外碎石术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此后近十年的时间里,具有重要意义的是高强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无创外科技术的重新崛起,已成为超声医学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1-4]。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眼眶肌锥内间隙的解剖学关系,并评估经鼻肌锥内间隙手术入路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8个动静脉双灌注的新鲜尸头(共16侧)进行解剖学研究。在标本的一侧采用经筛窦入路,分别进行眼眶内上及内下肌锥内间隙的解剖;在另一侧采用经鼻泪前隐窝入路,分别进行内下及外下肌锥内间隙的解剖。比较两种入路对相应肌锥内 间隙的暴露程度,以及各自的优缺点。结果 经筛窦入路,去除眼眶下内壁的骨嵴,在下直肌与内直肌之间可以暴露眼眶内下肌锥内间隙;向内牵拉内直肌,可暴露内直肌上半部与视神经间的区域。在内直肌与上斜肌之间,可进入眼眶内上肌锥内间隙。经鼻泪前隐窝入路,能在直视下暴露眼眶内下肌锥内间隙,无需牵拉内直肌,且可保留眼眶内下壁骨嵴。向下移位眶下神经,沿着下直肌的外侧缘,可进入眼眶外下肌锥内间隙。结论 经筛窦入路可暴露内上及内下肌锥内间隙,经泪前隐窝入路可显露内下及外下肌锥内间隙。本研究可为经鼻内镜下行眼眶肌锥内间隙内的病变切除提供解剖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OSAHS)患者和正常人咽腔空气动力学特征差异,探讨鼻腔阻塞在OSAH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正常人和OSAHS患者各60例,建立上气道数值模型,借助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进行计算,比较咽腔3个不同横截面的压力、流速等计算流体力学特征性变量,进行鼻阻力和咽腔流体力学特征性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OSAHS患者和正常人咽腔平面的平均压力和平均速度有显著差异,鼻腔总阻力与咽腔负压显著正相关。正常人腭咽腔3个不同横截面的平均压力小于OSAHS患者,平均速度小于OSAHS患者。结论  OSAHS患者和正常人之间的咽腔空气动力学变量有显著差异。咽腔负压的增加加重了OSAHS患者咽腔塌陷程度。鼻腔总阻力升高在OSAHS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难治性鼻窦炎(refractory chronic rhinosinusitis,RCRS)黏膜和骨组织重构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选取20例RCRS和10例正常对照的钩突黏膜,分别行HE、Masson等染色,观察黏膜和骨组织改变.结果 RCRS患者的黏膜均存在上皮脱落、基底膜增厚、黏膜下胶原沉积;骨组织存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鼻腔扩容术治疗OSAHS患者主客观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观察30例行鼻腔扩容术的成年OSAHS患者,所有患者于术前进行多道睡眠图(PSG)描记,鼻声反射和鼻阻力测试等鼻功能检查,填写白天嗜睡主观评分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ore,ESS)、鼻塞主观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鼾声评分量表,以上主客观检查于鼻腔手术后3个月重复记录。所有患者接受鼻腔扩容术(鼻中隔三线减张成形术、双侧下鼻甲外移、双侧中鼻甲内移和双侧中鼻道鼻窦对称性开放)。结果鼻腔扩容术后患者鼻腔总阻力显著降低[(0.89±0.23)kPa·s/L vs(0.29±0.12)kPa·s/L,P〈0.01],鼻塞VAS评分显著降低[8.2±1.1 vs 2.1±0.73,P〈0.01],白天嗜睡ESS评分显著降低(12.7±1.2 vs 8.6±2.9,P〈0.01),打鼾程度减轻(62.2±25.6 vs 45.6±18.6,P〈0.01)。轻度OSAHS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and hypopnea index,AHI)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觉醒指数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owest SaO2,LSaO2)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中度和重度OSAHS患者的AHI指数、觉醒指数、LSaO2均较术前无显著改变(P〉0.05)。LSaO2、睡眠结构各阶段的比例、快动眼睡眠阶段的长度在所有OSAHS患者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30例OSAHS患者鼻腔扩容术的总体有效率为26.7%。结论鼻腔扩容手术可以改善OSAHS患者鼻塞及白天嗜睡、睡眠打鼾等相关睡眠主观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OSAHS患者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应适当选择其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塞症状、CT扫描Lund-Mackay评分和鼻声反射测量鼻黏膜充血指数与慢性鼻及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组织重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三者在CRS组织重构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CRS患者43例,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ous scale,VAS)系统评价鼻塞症状;Lund- Mackay平分系统评价鼻窦CT扫描结果;鼻声反射测量获取鼻黏膜充血指数;钩突黏膜组织标本行鼻黏膜纤维化程度评分。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鼻塞症状严重程度与鼻黏膜纤维化程度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046,P=0.77);CT评分与黏膜组织纤维化评分之间无相关性(r=0.132,P=0.40);鼻黏膜纤维化程度与鼻黏膜充血指数之间呈负相关(r=-0.348, P=0.022)。结论鼻黏膜充血指数能够反映病变黏膜的组织重构程度,辅助症状与CT检查指导CRS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鼻中隔偏曲患者的心理学特点,分析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前后心理学变化。方法 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焦虑 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2016年9月~2017年9月北京同仁医院139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评估,与我国标准常模进行对比,并观察术后心理学变化。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鼻中隔偏曲患者中,心理健康者占81%,心理受损轻度及以上占19%。患者SCL-90量表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以及精神症状上得分高于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分别为6.270、3.655、2.083、4.082、4.218,P 均<0.05)。患者的SAS、SDS评分高于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分别为9.75、3.142,P 均<0.01)。术后鼻中隔偏曲患者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明显减轻,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分别为2.171、3.49、2.934,P 均<0.05)。术后鼻中隔偏曲患者SDS、SAS评分明显降低,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分别为6.287、9.378,P 均<0.01)。结论 部分鼻中隔偏曲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低于国内常模,存在明显抑郁、焦虑症状,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可缓解部分患者躯体化、抑郁、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