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数理化   30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建立了两种麻疯树二萜麻疯树酚酮 B和Curcusone B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Alltima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流速为1.0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 254 nm.实验结果表明:麻疯树酚酮 B和Curcusone B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26-1...  相似文献   
2.
在微波辐射无溶剂条件下, 以固体K2CO3为载体, 猪去氧胆酸甲酯与芳酰氯反应合成了11个猪去氧胆酸分子钳人工受体. 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 IR, MS及元素分析所确证. 同传统方法相比, 该法具有简单、快速、 有效、 对环境友好等优点. 同时考察了这类受体对芳胺和手性分子的识别性能. 结果表明, 这类分子钳受体不但对芳胺具有优良的识别性能, 而且对D/L-氨基酸甲酯具有对映选择性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3.
分子钳人工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识别是生物体系的基本特征, 并在生命活动中起中心作用. 利用合成的人工受体与适当底物间的分子识别以建立化学模型或化学仿生体系对生命过程中的分子识别现象进行模拟研究是生物有机化学和超分子化学前沿富于挑战的课题之一. 按照不同的隔离基, 综述了分子钳人工受体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用差紫外光谱滴定法考察了新型猪去氧胆酸分子钳1~6对苯胺、对甲氧基苯胺、对硝基苯胺等中性分子的识别性能,测定了主客体间的结合常数(Ka)和自由能变化(△G°)。结果表明,分子钳主体对所考察的客体分子显示良好的识别作用,主客体间形成1∶1型超分子配合物,最大结合常数可达3123.46L.mol-1,识别作用的主要推动力为氢键,范德华力等的协同作用。讨论了主体与客体的识别模式以及客体间形状、大小匹配和几何互补等因素对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影响,并利用核磁共振氢谱与计算分子模拟作为辅助手段对实验结果与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5.
具有对阴离子选择性识别的人工受体的设计合成是生物有机化学和超分子化学前沿富于挑战性的领域之一[1].在许多识别阴离子的人工受体化合物中,脲和硫脲衍生物是重要的中性受体化合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在微波辐射无溶剂条件下,以间苯二酚为起始原料,固体K2CO3为载体,设计合成了9个新的芳杂环酰肼分子钳人工受体.其结构均经1HNMR,IR,MS及元素分析确证.同传统的方法相比,该法具有简单、快速、高效和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滴定法初步考察了这类分子钳对卤素阴离子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该类分子钳对I-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7.
在微波辐射无溶剂的条件下,以中性三氧化二铝为载体,快速有效地合成了一系列新的6-甲氧基萘满酮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经核磁,红外,质谱和元素分析所确证,与传统方法相比,微波大大缩短反应时间,从240~300分钟缩短到4~8分钟。而产率从59~70%增加到80~92%。  相似文献   
8.
吲哚-6-酰腙类化合物的微波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酰腙类结构引入吲哚环中, 合成一类新型的吲哚-6-酰腙化合物, 以期为新药筛选提供先导化合物.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 以较高的产率得到14个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 其结构均经1H NMR, IR, MS及元素分析确证, 并测试了化合物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查尔酮的化学名为1,3-二苯基丙烯酮,以它为母体的天然化合物存在于红花、甘草等多种天然植物中,是植物体内合成黄烷酮的重要中间体,其自身也具有抗过敏、抗溃疡、抗肿瘤等药理作用[1-3].  相似文献   
10.
氨基甲酸酯型脱氧胆酸分子钳对中性分子的识别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差紫外光谱法考察了新型分子钳16对苯胺、对硝基苯胺、对甲氧基苯胺等中性分子的识别性能, 测定了25 ℃下, 在CHCl3中主客体间的结合常数(Ka)和自由能变化(ΔG0). 结果表明, 所有分子钳主体对所考察的客体分子显示良好的识别作用, 主客体间形成1∶1型主客体络合物. 识别作用的主要推动力为多重氢键和π-π重叠等的作用. 讨论了主客体间形状、大小匹配和几何互补及识别模式等因素对识别能力的影响, 并利用核磁共振氢谱与计算机模拟作为辅助手段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