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18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国产7050高强铝合金铆钉丝材,采用室温拉伸、室温剪切、镦粗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经177~182℃不同二级时效时间后7050铝合金丝材的性能。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观察合金不同时效工艺下断口组织和析出相形貌特征。结果表明,拉伸强度和剪切强度随二级时效温度的升高、二级时效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剪切强度低于330 MPa时镦粗试样不开裂。TEM微观组织显示,随二级时效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析出相形貌变化不大,但析出相的尺寸随时效温度的升高逐渐长大、间距逐渐增大;拉伸断口形貌显示,二级时效的断裂方式均为韧窝断裂和沿晶断裂的混合断裂模式,随二级时效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断口中韧窝数量逐渐增加且尺寸变大,沿晶断裂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2.
对7A99超高强铝合金反向挤压板材采用T6峰值时效处理与-180℃冷热循环时效热处理(简称T6-DCT),通过XRD、TEM、HRTEM与3DAP研究-180℃深冷处理对7A99铝合金反向挤压板材强韧性能以及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80℃冷热循环时效处理使得铝基体的晶格常数由由0.40551 nm 增至0.40626 nm,起到了一定的固溶强化作用;-180℃冷热循环时效处理后晶粒内部生成大量与基体非共格的η相,晶界处η相呈现断续分布并形成晶界无析出带,降低材料的拉伸强度;-180℃冷热循环时效处理促进基体中Zn和Mg元素原子的微观偏聚,导致了Zn和Mg元素的非均匀析出;-180℃深冷处理可以减小时效终态析出相的平均等效半径与析出密度,将等效半径由1.2 nm减小至1.14 nm,将析出密度由4.53×1024/m3降低至3.87×1024 /m3,削弱析出强化效果; -180℃冷热循环时效处理后合金的强韧匹配性能得到显著改善,强度略有降低,韧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针对雷达用高精度波导管的特点,采用压铸和拼装工艺,生产出满足技术要求的波导管零件。通过分析波导管的工艺难点,开展了YL113合金的气体含量控制、压铸工艺优化以及配套工装装配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惰性气体精炼和真空除气处理,可有效降低合金熔体内氢含量,保证合金内部品质;通过浇道设计和压铸工艺优化,保证了喇叭、十字筋铸件的尺寸精度,且铸件屈服强度高于270MPa,伸长率高于2%;采用退火、自然时效处理以及装配工装,有效保证了波导管的装配尺寸精度,产品合格率达91%。  相似文献   
4.
高混凝土坝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配套问题的复杂多样性是影响施工的瓶颈.在将高混凝土坝施工过程抽象为一个复杂多级有限源随机服务系统的基础上,将施工机械作为库所的元素,元素状态的变化过程作为变迁,根据施工过程中库所和变迁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了高混凝土坝施工系统的赋时Petri网仿真模型,并利用面向对象的仿真方法编制了该模型的仿真程序.仿真计算结果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解决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之间相互关联、制约、同步和资源共享等问题,优化了施工机械的配套方案,较好地反映了施工机械状态的动态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5.
Dialkyl dithiophosphate ester (DDPE) used as an extreme pressure/antiwear (EP/AW) additive in mineral base oil (BO) was introduced to a steel–aluminum contact in this study. The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 of DDPE was explored by means of a universal tribotester under different loads and durations. The worn aluminum surface topographies were observed and photographed via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 (LSCM)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ribochemical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additive and aluminum surface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energy-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S)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The distinction of chemical structure between lubricant untapped and the counterpart retrieved after a 3-h sliding process was detect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a BO + DDPE-lubricated friction pair under 300 N shows the lowest value. LSCM and SEM images show that the aluminum surface lubricated with BO + DDPE was well protected under a high loading condition of 300 N, and the 3-h sliding process deteriorated the surface topography. However, DDPE was not able to offer an effective lubricating film under a mild condition of 50 N. EDS results of S and P elements on the worn surface indicate that a tribochemical film was generated under 300 N in the sliding process. XPS results further show that the chemical compounds in the tribochemical film included Al2S3, Al2(SO4)3, AlPO4, and Al2O3. The P-containing compound in the tribofilm acted as a sacrificial layer, whereas the S-containing compounds were more durable. FTIR analyses demonstrate that the phosphorus–sulfur double bond was broken up due to the tribochemical interactions.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齐鲁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充油顺丁橡胶、充油丁苯橡胶的研制及工业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7.
采用SEM、EBSD、TEM和拉伸试验等方法,研究不同道次多轴锻造及T852热处理对Al-Cu-Li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Cu-Li合金经多道次多轴锻造后晶粒被显著细化,晶粒尺寸由均匀化退火态的450 μm减小至6道次的5 μm,晶粒细化机制以连续动态再结晶为主,且伴随不连续动态再结晶;6道次锻造合金经T852热处理后,晶界析出相呈不连续分布,晶内析出大量板条状T1相及少量θ′相,与均匀化退火态粗化T1相相比,时效析出T1相发生了明显细化;6道次锻造且T852热处理后,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及伸长率分别高达544 MPa、462 MPa和8.6%,依次为均匀化退火态的2.0、2.4及4.1倍,而且相应的断裂模式由脆性断裂转变为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8.
针对川西XC地区的致密砂岩裂缝预测,研究并形成了一套基于地震叠前与叠后多属性融合的裂缝地震预测方法。将裂缝分成地震可识别的大尺度裂缝与地震难以识别的小尺度裂缝,首先利用信噪比高的叠后地震数据提取与大尺度裂缝相关的几何类地震属性,然后进行多属性融合刻画目的层段大尺度裂缝的分布规律;再结合叠前方位道集数据进行频率依赖各向异性特征预测的目的参数反演,实现对小尺度裂缝的预测;最后,综合大小尺度裂缝预测结果开展目的层裂缝发育规律研究,预测储层裂缝发育有利区。实际数据应用结果表明,利用多尺度裂缝综合预测技术可以很好地实现对裂缝性储层的准确描述,预测结果与实际生产井的油气产出情况吻合率高。  相似文献   
9.
使用Berkovich压头,采用恒载荷法对氧化镓的(100)及(010)晶面进行纳米压痕试验,通过数据拟合获得氧化镓晶体的蠕变应力指数。单晶氧化镓(100)晶面的蠕变应力指数范围在15.5~27.8,(010)晶面的蠕变应力指数范围在46.1~63.4。纳米压痕法能够有效测量氧化镓的蠕变变形量;氧化镓的2个晶面均呈现了初始蠕变和稳态蠕变2个阶段,其中,(100)晶面具有较明显的初始蠕变阶段和稳态蠕变阶段,但是(010)晶面的初始蠕变阶段不明显;保载载荷与氧化镓的蠕变位移、等效压痕应力呈正相关,对蠕变应力指数没有明显影响;氧化镓不同晶面的蠕变应力指数差异很大,(010)晶面较(100)晶面具有更大的蠕变应力指数,具有更强的抗蠕变性能,更适合精密机械加工。  相似文献   
10.
裂缝开度是表征致密储层品质及评价油气产能的关键参数。受沉积、成岩和构造作用的影响,致密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导致测井响应特征复杂、无规律,利用常规测井解释方法或者单一机器学习模型很难准确预测储层裂缝开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层次专家委员会机器模型的致密储层裂缝开度预测方法。首先,从岩心和成像测井资料中获取储层裂缝开度参数,选取相同深度敏感的测井数据作为特征变量构建样本集;然后,采用核岭回归、支持向量回归、BP神经网络作为基础专家网络单元训练、学习样本集;再借助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和门神经网络模型构建层次网络模块,自适应生成各个基础专家网络单元的初始权重;最后,综合考虑各个基础专家网络单元的预测性能,利用条件交替期望变换确定各个基础专家网络在最终输出中的贡献,准确预测储层的裂缝开度。实际资料应用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定量表征井中储层裂缝开度,可为致密储层评价提供可靠的地球物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