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4篇
  201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揭开沙尘天气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春季 ,我国北方地区 ,特别是华北的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等地区多次出现沙尘天气过程 ,并一度使我国华中、华东地区出现泥雨 ,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成为一种影响区域广泛、直接或间接危害明显的灾害现象。沙尘天气是怎样形成的 ,如何防治 ,今后是否还有此种灾害?中科院成立由原副院长叶笃正为组长的专家组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工作 ,写出提交给国务院的研究报告。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张增祥也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了调研 ,本期《特别关注》栏目约请张增祥等专家为我们—沙尘天气的发生条件(编者 :中科院院…  相似文献   
2.
GIS支持下内蒙古草场动态变化及其环境背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遥感与GIS为技术支撑,以农牧交错带内蒙古为例,构建了内蒙古土地利用数据库,定量地分析草地这一内蒙古主要自然资源80年代中期至2000年的动态变化,以及与环境背景的关系。结果表明:内蒙古草地变化主要向耕地,草地等土地利用类型转变,耕地占用草地严重;草地变城镇农村居民点的面积少;草地的退化面积较大,尤以低覆盖度草地为重。同时草地变化发生的环境集中在条件较好区域,说明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约束,也反映内蒙古的经济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省级基础测绘与地理国情两种成果相通性和差异性,基于新型基础测绘"一张图"理念,提出两种成果数据整合思路,将地理国情作为对省级基础测绘成果的有效补充和扩展,以便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更新和管理。  相似文献   
4.
基于遥感与GIS的北京市土地利用动态演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将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与景观生态学景观格局模型相结合,在1988-2000年北京市遥感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式。研究表明,地形条件对北京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形成及土寺利用动态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在平原地区,农田、城乡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居于主导地位,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主要表现为城乡居民点扩展占用耕地及生态退耕。在台地、丘陵和山地地区,林地、草地等自然景观居于主导地位,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主要表现为生态退耕。北京市土寺利用格局的动态变化表现了城市化、工业化高速发展与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政策实施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产生的影响。自然景观增加,景观多样性半加。在自然景观中,林地面积增加,破碎度减小,斑块边界趋于平滑;草地面积减少,趋于破碎。在人文景观中,城镇、农村居民点斑块增大,趋于紧凑,有利于用地节约。农田受到城镇农村居民点扩展及退耕还林政策的双重影响,面积大量减少,破碎度增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