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7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玻璃固化体是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场景下最有潜力的固化体形式,其化学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核素释放的速率和总量。本文综述了放射性废物玻璃固化体溶解行为和机理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溶解动力学过程、相应控制机理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放射性废物处置工程安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钚是环境放射性污染调查和核事故应急监测重点关注的污染核素,土壤样品中钚的定量分析包括样品消解、化学分离和仪器测量等3个步骤。为缩短样品消解时间、提高化学分离效率,对土壤样品微波消解和钚的阴离子交换分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微波消解-阴离子交换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量 同位素稀释法定量分析污染土壤样品中239Pu的流程。以6 mol/L盐酸为浸取试剂,在浸取液体积与土壤质量之比为4∶1~5∶1 mL/g时,5 g土壤样品中239Pu的加标回收率大于99%。以氢氟酸、硝酸和盐酸的混酸为消解试剂,在氢氟酸浓度为13.2 mol/L时,1 g土壤样品中239Pu的加标回收率大于94%。用所建流程测得的IAEA-375土壤标准样品中239Pu的含量与参考值无显著差异,该流程对1 g土壤样品中239Pu的检出限为84 mBq/kg。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钚在我国北方某荒漠土壤中的分布特征。模拟污染土壤经湿法分级后,采用γ谱仪分析各粒级土壤的钚含量。结果表明,近90%的钚存在于0.1~10 mm粒径中,<0.05 mm颗粒中钚含量占总量不足10%,但其再悬浮对生物圈的危害极大,因此不容忽视。钚在土壤各粒级的活度浓度均较高,在清污目标239Pu<4 000 Bq/kg的原则下,普通的湿法分级不能实现假想状况下的该类污染土壤的减容。  相似文献   
4.
采用静态批示法研究了接触时间、固液比、示踪液浓度及PH值对锶在粉质粘土上吸附比的影响.结果表明,Sr在粉质粘土上约7天达到吸附平衡,平均吸附比为20 mL/g; Sr的吸附吸附比随粘土粒度、固液比和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随pH增大而增大;粉质粘土对锶的吸附能力很强,粘土是核废物处置的很好的备选回填材料.  相似文献   
5.
采用连续提取法研究了某荒漠土壤颗粒中镅的结合形态,以评价事故状态下镅在土壤中的迁移性。结果表明,大于1 mm土壤颗粒中镅主要存在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中(19.5%–60.9%),随土壤粒径减小,有机结合态及残渣态的镅含量增加。镅的结合形态与土壤颗粒中有机质及伊利石含量正相关,与氧化铁含量负相关。假设该类漠土区域出现事故性镅污染,镅较难在该类土壤中迁移。在镅来源单一情况下,影响镅结合形态的主要因素为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及矿物化学组成。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痕量Np和Pu的同步分离测量方法.利用相同价态Np和Pu的化学行为和物理性质的相似性,以242Pu为指示剂,用TOA萃取色层-Dowex阴离子交换双柱联合同步分离纯化,ICP-MS同时定量237 Np和239Pu,实现237Np和239Pu的同步分离测量.实验结果表明,相同价态的Np和Pu在色层柱中的化学行为相似...  相似文献   
7.
连续提取法作为研究土壤中钚结合形态的首选技术,在评价钚在地质介质中的迁移性及生物效应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探讨连续提取法应用于土壤中钚的结合形态研究实例的同时,展望了钚结合形态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