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国 《北京水务》2007,(4):31-33
灌注桩属于隐蔽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上部结构的稳定与安全运行,但由于影响灌注桩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对其施工过程每一环节都必须要严格要求.从质量控制入手,结合多年所积累的施工经验与施工过程中的一点体会,介绍了桩基施工队伍的选择、钻孔前、钻孔过程中、成孔后、浇筑前和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有线电视广播网络天津邮电学校田国1“中国信息高速公路”势在必行中国邮电通信事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猛,信息交换的数字程控化,中继传输的光缆数字化、移动通信、数据分组交换等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然而,,随着“电话热”...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连铸二冷配水参数、形式进行调整,改善了二冷区域配水结构,从而保证了连铸机拉钢速度的提高,确保了连铸高效化的实施改造,实现了炉一机匹配。  相似文献   
4.
田国  高成康  张溪溪  李晓军 《中国冶金》2006,32(10):111-120
针对钢铁生产全流程产生的NOx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依据NOx生成机理及元素流分析方法,建立钢铁生产全流程氮素流分析模型。应用该模型,以某典型钢铁企业实际生产数据为样本,分析钢铁联合企业的氮元素流动特征,讨论钢铁生产全流程中排放的含氮污染物及废气NOx的产生、脱硝及排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钢铁企业输入的氮素主要来源于高炉鼓风和各工序燃烧所需的空气(99.655%),输出的氮素主要以N2形式(82.917%)排放至大气,全流程内的氮素主要以煤气和工序产品形式循环;钢铁企业排放的含氮污染物以废气NOx(97.982%)为主,高炉炼铁工序废气NOx排放量最高;钢铁企业产生的废气NOx主要来源于焦炭(56.84%)和煤炭(28.91%),其中24.23%的NOx经脱硝后转化为N2排放至大气。对钢铁生产全流程氮素流及含氮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及相关政策开展研究,提出合理建议,对中国环境保护和钢铁行业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田国 《石材》2008,(8):29-33
介绍了国外对人造合成石尺寸、几何形状、外观质量检测常用的方法及评判依据,对制定中国自己的《人造合成石》标准有借鉴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个能耗大国,而能源总量是一定的,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是国家支持和提倡的。本文利用远程通信技术将各个换热站的数据传送到联网状态的计算机,并利用组态将各个换热站的数据在计算机上显示出来,计算机可以根据各个换热站的实时相关参数对相应换热站进行调控。经过测试,此方案实用可行。  相似文献   
7.
8.
人造合成石与人造石的关系及主要性能指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田国 《石材》2008,(7):23-26
解释了人造合成石与人造石的关系,列举了目前人造合成石使用与检测技术与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9.
田国  高成康  张溪溪  李晓军 《中国冶金》2022,32(10):111-120
针对钢铁生产全流程产生的NOx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依据NOx生成机理及元素流分析方法,建立钢铁生产全流程氮素流分析模型。应用该模型,以某典型钢铁企业实际生产数据为样本,分析钢铁联合企业的氮元素流动特征,讨论钢铁生产全流程中排放的含氮污染物及废气NOx的产生、脱硝及排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钢铁企业输入的氮素主要来源于高炉鼓风和各工序燃烧所需的空气(99.655%),输出的氮素主要以N2形式(82.917%)排放至大气,全流程内的氮素主要以煤气和工序产品形式循环;钢铁企业排放的含氮污染物以废气NOx(97.982%)为主,高炉炼铁工序废气NOx排放量最高;钢铁企业产生的废气NOx主要来源于焦炭(56.84%)和煤炭(28.91%),其中24.23%的NOx经脱硝后转化为N2排放至大气。对钢铁生产全流程氮素流及含氮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及相关政策开展研究,提出合理建议,对中国环境保护和钢铁行业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结合我国煤矿高压漏电保护装置使用情况,对小接地电流系统的单相接地故障作了理论分析,并就高压漏电保护装置误动作原因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一种新型微机选线高压漏电保护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