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3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前,关于铁素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评定还缺少依据及标准。利用化学浸泡法、扫描电镜及金相显微镜研究了热轧态430,409L,410S铁素体不锈钢及304奥氏体不锈钢在硝酸溶液中的耐晶间腐蚀性能、腐蚀形貌及特征。采用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研究了4种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性。结果表明:4种不锈钢耐晶间腐蚀性能大小依次是304430409L410S,增加Cr含量和添加Ti元素可以提高不锈钢的耐晶间腐蚀性能;相对304奥氏体不锈钢,3种铁素体不锈钢晶间腐蚀倾向明显;晶间腐蚀微观形貌与不锈钢金相组织相对应。  相似文献   
2.
纳米纤维素源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是近年来研究热度颇高的高分子纳米材料,主要取之于可再生的自然界植物资源,具有生物可降解、机械强度高、较高的环境安全性等性质。纳米纤维素在食品工业及食品包装行业中被得以广泛应用。纳米纤维素具有优异的性能,可提高食品包装复合材料的一些性能,并可赋予包装材料特殊的功能。本文简单介绍了纳米纤维素,着重阐述了纳米纤维素在食品包装材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4.
介绍了某钢厂炉卷轧机生产321不锈钢的化学成分设计、生产工艺控制和成品板的力学性能,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生产的321不锈钢夹杂物形貌及成品板表面缺陷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炉卷轧机生产的321不锈钢力学性能优良,表面质量较好,其主要的表面缺陷为线鳞,是由于连铸坯中TiN夹杂物大量聚集造成的。控制影响夹杂物产生的Ti、Al、N、O等元素含量,设置合理的LF炉吹氩搅拌参数,控制浇注时的过热度等措施可有效改善321不锈钢成品板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5.
根据钱塘江海塘上两个已运行多年的水闸构件混凝土实测碳化深度,利用数理统计理论和Bayesian方法,对实际水闸结构的混凝土碳化速度系数进行了分析,得出其碳化速度系数的预测模型;按照结构可靠度理论,分析了钱塘江河口环境下基于碳化速度的水工混凝土耐久性,并提出了提高河口侵蚀环境下水工混凝土碳化耐久性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强耐候钢相变组织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进行了400MPa级高强耐候钢的成分设计和试验室冶炼,通过热模拟试验,分析了不同工艺条件下奥氏体晶粒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测定了试制钢的动态、静态CCT曲线,对其相变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动态连续冷却转变温度略高于静态转变,动态连续转变γ+α两相区的温度区间在100℃以上,静态连续冷却转变两相区的温度区间在70~90℃之间;冷却转变的显微组织为大量铁素体和部分珠光体。  相似文献   
7.
采用原位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得到CSP线使用转炉冶炼高强耐候钢铸坯各组成元素的偏析度.定量检测出了铸坏的偏析部位及其变化;从钢坯横剖面不同部位致密度的三维立体图和二维等高图,直观地表述铸坯的缩孔、疏松的部位及其变化,得到剖面上任意指定位置的致密度数值。经转炉冶炼、LF精炼和连铸工艺生产的高强耐候钢板坯质量优异。  相似文献   
8.
在Cr、Mo成分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铜的质量分数(1%~5%),制备新型Ni-Cr-Mo-Cu耐蚀合金.利用化学浸泡法、电化学法(极化曲线法、循环伏安法)对其耐晶间腐蚀以及耐点蚀能力进行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w(cu)=1%~5%的Ni-Cr-Mo-Cu合金具有优良的耐晶间腐蚀以及点蚀性能,相对而言w(cu)=2%的镍基合金耐晶间腐蚀以及点蚀性能较差,因此说明合适的铜含量可以提高镍基合金的耐晶间腐蚀和点蚀性能;并且试验合金晶间腐蚀与点蚀的电化学行为和特征与其浸泡腐蚀的结果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现场实测数据的回归分析,建立了409L粗轧过程的宽展模型,模型计算的粗轧出口宽度与实测值符合良好,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分析了带钢的自然宽展和狗骨头回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超低碳贝氏体钢的显微组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阶段控轧控冷的超低碳贝氏体钢显微组织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扫描电镜更能显示超低碳贝氏体钢的特点,纵向显微组织细小,奥氏体晶粒沿轧向被轧成扁平状,方向性明显,晶界清晰可见,奥氏体晶粒宽度在6~13 μm之间;而横向显微组织、心部显微组织、表面显微组织以粒状贝氏体为主,没有明显的方向性,组织粗大,分布弥散、均匀;粒状贝氏体和板条贝氏体只有在两个极端的温度下才有明显的差异,而处于中间过渡温度时很难截然分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