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8篇
  2016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得耳布尔铅锌矿床属于典型的陆相火山-次火山热液矿床。通过对得耳布尔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分析了该矿床的控矿因素,提出正长斑岩体是矿床成矿地质作用的实物载体;次级断裂和地堑内部之间的弧形断裂或弧形断裂与次级断裂交汇部位为矿体提供了赋存的空间位置;铅锌银多金属成矿与上侏罗统塔木兰沟组地层密切相关,矿体形态、产状受构造控制明显,并指出寻找陆相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矿床的重要部位为经历了火山喷发、浅成岩浆就位产生的一系列环状、放射状断裂系统、破碎带、裂隙带等。  相似文献   
2.
小多宝山铜矿床位于多宝山铜(钼)矿床北西约10km处,是三矿沟-多宝山铜钼铁成矿带上一个较为典型的小型矽卡岩型铜铁矿床,矿体赋存于燕山期花岗闪长岩与中奥陶统多宝山组的接触部位。对早期硫化物阶段中石英和晚期硫化物阶段中方解石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及显微测温研究表明,早期硫化物阶段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38~467℃,盐度w(NaCleqv)变化范围为8.8% ~21.2%,含子晶三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20~434℃、盐度为39.3% ~50.1%;晚期硫化物阶段仅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18~163℃,盐度为1.22% ~5.99%。结果显示,早期成矿流体具有高温、高盐度、含CO2 的NaCl-H2O热液的特征,主成矿阶段北西向片理化活动,导致流体减压而强烈“沸腾”,使得金属硫化物卸载沉淀。  相似文献   
3.
内蒙金厂沟梁金矿床39号脉含矿性地球化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厂沟梁金矿床39号脉为总体走向近南北、向西凸出的弧形矿脉,Au在弧形矿脉的两翼更为富集。As、Sb、Hg、F为前缘元素,Mo、Co为尾晕元素。前缘、尾晕元素以及由这些指示元素构成的因子得分和累加指数等是矿脉含矿性预测的有效的地球化学标志。根据地球化学预测标志,预测39号脉在南翼十五中段以下和北翼十三中段以下还有矿体存在。矿脉在深部铜矿化增强,推测金厂沟梁向深部可能转变为金铜矿床。  相似文献   
4.
马连金矿床位于佳木斯隆起北部,矿体赋存于下元古界黑龙江群中,并受NNE向断裂构造控制.在阐述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结构、构造及矿物学特征,并与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进行了对比,对矿床的成因类型进行了探讨.综合分析认为,马连金矿床成因类型为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综合分析陆相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银、铅锌矿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成矿地质体、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围岩蚀变类型、成矿期次与阶段、成矿压力与深度、流体包裹体特征、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全面总结了我国陆相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银、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机理。  相似文献   
6.
系统研究了英城子金矿区内花岗岩的地质、岩相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显示:该类花岗岩为富硅(ω(SiO2)=71.12%~75.66%)、高分异(DI=90.53~94.42)、钾质钙碱性岩(σ=2.37~3.94),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REE/HREE=11.20~14.62,ω(Rb)=(270.6~165.3)×10,Na2O/K2O=0.18~0.67,等),具负的铕异常,相对亏损Ba、Nb、Sr、P和Ti等元素.这种特征揭示该类花岗岩是准铝质、高分异I型花岗岩,它的母岩浆可能是I型花岗质岩浆,是母岩浆经以斜长石为主的矿物相分离结晶作用后产生的岩浆经结晶作用形成.结合锆石的年代学研究成果,进一步确立该花岗岩可能是在麻山期深变质作用过程中地壳深熔形成的岩浆经分离结晶作用形成,岩浆就位发生在麻山期陆内造山作用的挤压向伸展转换阶段,从发生到就位持续大约20 Ma.  相似文献   
7.
胶东中生代含有大量闪长质包休的中酸性花岗杂宕, 讨论了上地幔、地壳成分及岩浆演化过程对成矿作用的影响, 指出该地区成矿作用及区域成矿规律明显受到壳慢成矿体系制约。  相似文献   
8.
赵宏光  姚凤良  孙景贵 《黄金》2005,26(7):12-14
小西南岔金铜矿床是吉林省东部斑岩型多金属矿床之一。通过对该矿床矿体产状、矿床蚀变类型、矿物组合及其同位素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斑岩型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俯冲的洋壳,矿床的流体特征基本上反映与钙碱性中酸性浅成花岗岩有关,矿床的形成具有多期、多类型成矿作用叠加特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