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15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开明 《四川建材》2019,(4):110-111
以实际工程为例,在桩基施工前认真分析地质和水文资料,通过比对钻孔设备和结合过往的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经验,决定采用国内外先进成熟的旋挖钻机施工,以减少钻孔过程中对孔壁的扰动,防止塌孔,同时结合孔内水位高程、渗水速度及渗透压力,取消泥浆固壁,既加快了施工进度,又降低了施工成本,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碳和中碳低温贝氏体转变工艺(095C钢为200℃等温10d,030C钢为320℃等温1d)研究了残留奥氏体对微纳结构钢塑韧性的影响,对不同试样的显微组织、各相体积分数、伸长率和冲击韧性进行观察、检测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中碳钢贝氏体转变的塑韧性明显高于高碳钢贝氏体转变,主要原因是中碳钢贝氏体转变中存在一定的亚微米级薄膜状残留奥氏体,在拉伸或冲击过程中引起的残留奥氏体的塑性变形,使断裂的能量增加,可以显著提高样品的塑韧性。  相似文献   
3.
薄板坯连铸连轧30CrMo钢的热轧组织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拉伸试验机和硬度仪分析了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的30CrMo钢的热轧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钢主要由珠光体和铁素体组成,珠光体的表观片层间距在0.5μm以下,铁素体晶粒尺寸在5μm以下。该钢热轧屈服强度为461 MPa,抗拉强度达677 MPa,硬度为96.8 HRB,伸长率达23%。与传统厚板坯连铸工艺生产的30CrMo钢热轧组织比,CSP工艺生产的30CrMo钢的组织更细小,综合性能更优良。  相似文献   
4.
吴开明 《建造师》2010,(3):18-20
公路非预应力盖梁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极为普遍,其施工技术方案也相当成熟,而预应力盖梁在桥梁工程中则采用较少。在云南滇中某高速公路某大桥盖梁的施工过程中,采用了施加预应力的方法,达到了工程设计的预期日的,为类似工程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5.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拉伸试验机,硬度仪分析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CSP生产的高碳高强度钢65Mn的热轧板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该钢主要由珠光体和少量多边形铁素体组成,珠光体片层间距在0.2~0.5μm之间。该钢的平均屈服强度为489MPa,硬度为HRC22.3,伸长率达到18%;没有明显的C和Mn元素偏析,力学性能分布均匀。通过与传统连铸工艺生产的65Mn钢热轧组织与力学性能对比,CSP工艺生产的65Mn钢的组织更加细小,性能更加优良和均匀。  相似文献   
6.
Finemet型合金由于其高磁导率、低损耗及较小的磁致伸缩系数等优秀的软磁性能,吸引国内外大量学者们对其进行研究。介绍了Finemet型合金的组织结构、磁性能并且与其他典型软磁材料进行对比。综述了目前国内外为了改进Finemet型合金软磁高饱和磁感应强度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并且提出了对今后研究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步和两步低温贝氏体转变热处理工艺,讨论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低温贝氏体显微组织、力学及搅拌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低温贝氏体热处理工艺后试验钢组织均由微纳尺度的贝氏体板条和奥氏体组成。其中,一步低温工艺中随着温度由300℃降至250℃,贝氏体板条尺寸由95nm降至65nm,奥氏体体积分数也由28.1%减少至19.9%;两步低温贝氏体转变工艺可显著细化不稳定块状奥氏体,具有优良的强韧性匹配,抗拉强度达到1857MPa,伸长率和V型缺口冲击功分别达到10.59%和11J。与一步低温工艺(300、250℃)相比,两步低温贝氏体转变工艺的搅拌磨损性能分别提高了11.8%和31.4%,表现出了更优的搅拌磨损性能,这主要与其更优异的塑韧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Al脱氧和Zr-Ti复合脱氧方式对低合金高强钢进行脱氧,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不同脱氧方式下钢材组织形貌以及夹杂物等方面的差异。根据俄罗斯GOST 9.911—89标准进行室内模拟海水加速腐蚀试验以及电化学试验,探究不同脱氧方式对低合金高强钢局部腐蚀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种脱氧方式形成的夹杂物均为细小氧化物。传统Al脱氧样品中的夹杂物呈球状或呈线性汇集,Zr-Ti复合脱氧样品中的夹杂物则主要呈球状均匀分布。采用Zr-Ti复合脱氧样品的局部耐海水腐蚀性能比常规Al脱氧样品更优异,ZrTi复合脱氧钢平均腐蚀速率比Al脱氧钢减小17.27%。同时,采用Zr-Ti复合脱氧,能有效控制夹杂物的类型、尺寸与分布,尺寸主要分布在1~5μm,Zr-Ti复合氧化物弥散分布于基体中,降低了点蚀诱发敏感性,提高了其耐海水局部腐蚀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对低合金高强钢分别进行淬火+回火(QT)热处理和淬火+两相区的亚温淬火+回火(QLT)三段式热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方法等观察分析其显微组织形貌、组成相和大角度晶界的密度分布,并测试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相比于QT工艺,低合金高强钢在QLT工艺后,强度虽稍有下降,但低温冲击韧性显著提高,而且屈强比降低,表现出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在发生奥氏体逆转变以及两相区等温过程中,亚温淬火工艺细化新生成的奥氏体晶粒尺寸、增加大角度晶界密度,使有效晶粒尺寸明显减小,残留奥氏体的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长距离输送管道经济效率的考虑,管线钢朝着超高强度方向发展。本文从超高强度管线钢的性能要求、成分设计、强化机理和韧性提高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超高强度管线钢的研究与开发现状。围绕高强、高韧与焊接性的优良匹配,讨论了超高强度管线钢的技术难点,简述了超高强管线钢的生产工艺和焊接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