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2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通过分析目前广东联通WLAN的认证现状和WLAN无感知应用在其他运营商的部署现状,结合当前主流WLAN无感知技术,提出了针对广东联通的WLAN认证平台解决方案,对其他运营商WLAN平台的认证建设和部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难加工材料具有硬度高、强度大和切削阻力大等特点,其高温强度严重影响工件表面质量,造成刀具耐用度很低。因此,除了对刀具材料、刀具角度和切削用量提出合理的要求以外,对冷却液和冷却方法的选择也是不可忽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对绝热气瓶真空夹层逐次充入模拟气体进行绝热气瓶漏气和材料放气的真空寿命模拟试验评价方法。试验实例表明:低温绝热气瓶静态蒸发率在低温下夹层压力>5×10^-2Pa后迅速上升,即5×10^-2Pa可视为夹层真空寿命终结的拐点(或阈值)。5A分子筛在液氮温度下对氮具有巨大的吸附潜力,对氢表现出弱的吸附能力。真空绝热夹层的材料放气对真空寿命的影响远远大于漏气的影响,提高绝热气瓶真空寿命的技术途径是减小夹层材料的放气率和改善内置吸附剂对氢的吸附能力。模拟试验能直观、实际、准确地研究漏气和放气对真空寿命诸因素的影响,为确定切合实际的设计参数和工艺提供参考数据,进而推广用于各类真空绝热型低温容器的真空寿命评价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缠绕层体积性缺陷及线性缺陷对大容积缠绕气瓶安全性能影响,通过对带有不同尺寸缠绕缺陷的大容积缠绕气瓶进行疲劳试验、爆破试验,并采用有限元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尺寸的缠绕层缺陷对内胆应力状态、缠绕层应力状态影响。通过有限元分析,对于面积为250 mm×250 mm,深度为3 mm的体积性缺陷,内胆应力几乎未变,缠绕层应力增加38.9%,经历11 000次疲劳试验,未发生变化。在爆破试验中,对于含面积为250 mm×250 mm缠绕层缺陷的大容积缠绕气瓶,当缺陷深度分别为3 mm时,爆破压力下降9.9%,略低于设计爆破压力,仍满足安全使用要求,当缺陷深度为6 mm时,爆破压力大幅下降20.9%。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轴向长度不超过250 mm,深度不超过3 mm的缠绕层缺陷,大容积气瓶安全性能仍满足使用要求,如缺陷深度超过3 mm,可评定为Ⅲ级。  相似文献   
6.
链轮(符合GB1244—85)在加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齿顶变尖,有的齿顶小到几十微米,更甚者齿顶厚度变成了负值,即我们平常所说的“顶切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大大降低了链轮的强度和使用寿命,而且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用盘形铣刀成形加工链轮时,产生顶切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链轮铣刀的选择不够合理,特别是一些齿数多,外径取值较大的链轮在选择铣刀时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以大容积车载液化天然气(LNG)气瓶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充装量和不同筒体长度下的各阶共振频率随这两个参数变化的规律。当筒体长度不变时,随着充装量的增加,气瓶共振频率逐渐减小,按照标准最大允许充装率90%时,气瓶一阶共振频率已减小到国标允许的40 Hz以下,使用时容易引起气瓶内胆轴向窜动引发失效。当充装率90%保持不变时,随着筒体长度的增加,气瓶共振频率也呈现减小的趋势,当筒体长度为原长的0.8倍时,气瓶共振频率便低于40 Hz,而且随着长度增加将进一步降低,产生共振可能性加大,不满足国家对车载气瓶共振频率的要求。上述研究说明,评价气瓶抗振性能时应考虑内部介质充装率的影响,建议采用最大充装率为90%的气瓶作为判定该类型气瓶共振频率是否达标的条件。另一方面,当采用增加筒体长度扩大盛液容积时要注意共振频率随筒体长度降低的问题,避免结构振动破坏。  相似文献   
8.
9.
介绍高纯气体气瓶结构类型,制造工艺以及使用特点。简述了国内目前不同结构类型气瓶检验方法,以及目前检验方法对于高纯气瓶检验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高纯气瓶检验方法以及高纯气瓶失效模式,制定适应于不同结构高纯气体气瓶的检验方法,该检验方法对于高纯气体气瓶检验具有科学性和经济性。该类型检验方法的实施,有效保障高纯气体气瓶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0.
分别添加 4种氨基硅烷偶联剂对单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 RTV-1)进行改性,并将其涂覆在铝材上,采用机械性能、粘接性能试验确定最优选择,结合扫描电镜( SEM)和能谱仪( EDS)对界面结构元素进行表征并分析其固化机理。结果表明: 4种氨基硅烷偶联剂对涂覆层界面粘接性能和表干时间都有改善作用,其中采用 2%用量的氨基硅烷偶联剂低聚物( UM956)改性后的硅橡胶与铝材的粘结强度提高了 510%左右;单位时间内固化深度增加 150%,表干时间降为原有时间的 30%左右。 SEM和 EDS元素分析发现靠近铝片侧的硅橡胶中 C元素含量明显高于远离铝片侧的基体硅橡胶,而 Si元素含量却少于基体硅橡胶,表明选用的硅烷偶联剂具有一定的自分层富集效应,可以在较低用量的前提下仍然发挥基底增粘与加快固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