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陈确 《工业工程设计》2021,3(4):47-52, 72
“点缀式”公共艺术和新类型公共艺术貌似是公共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但本质上都属于“场所营造”。它们在成果载体、发起主体、生产路径、后续效应和价值底色上都是交叠的。基于“场所营造”理念的公共艺术实践,注定了“内卷”的结局,沦为小资化和精英主义的游戏。要想击穿“内卷”、获取范式突破,必须重新思讨公共艺术的历史基因与使命,并将之与现实链接,必须重新思考公共艺术在当下的价值定位与价值输出,并要具备起底式的、自噬的勇气,去建立新的打法、体系和规则。这是伟大的事物在当今时代取得升维的唯一方式。  相似文献   
2.
相比于艺术介入,设计本身就具有改造现实和福祉普惠的价值底色,何来“介入”一说?但设计进入空间却是一部惊异和奇崛的旅程:伴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演进,设计介入自然空间就是介入社会空间,这涵盖了所有的造物实践、商业模式和物理空间征服;设计要敢于介入精神空间,创造政治、观念、知识、逻辑、哲学、精神法则、价值观、抽象性规则、语义符号和认知概念,这是设计的终极使命;在去中心化的数字空间,设计表达蕴涵了极大的张力,具备反拨和改造社会空间的潜力。然而,基于自然、社会与精神空间的“三元一体”属性,设计的空间介入不是孤立介入,呈现多维而总体的态势。设计始终在寻觅空间,以一种确定性的能量塑形空间、治愈空间,并创造意义联结;空间的生产又丰富了设计的意涵、鼓励了设计的触角,启发了未来的设计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