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较好地分析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柱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损伤破坏机理,通过对现有几种地震损伤模型的分析比较,并结合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柱的滞回特性,建立以最大变形处卸载刚度的退化和累积的残余塑性变形为破坏参数的地震损伤模型,并结合已有的试验结果对损伤模型进行了非线性回归分析,确定模型中相关参数。同时分析剪跨比、混凝土强度、轴压比对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柱损伤累积和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载后期,随着混凝土强度和轴压比的增加,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柱的损伤发展加快;而随着剪跨比的增加,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柱的延性提高,损伤进程相对平缓。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框架柱的抗震性能,进行了9个不同轴压比、体积配箍率、含钢率、加载制度下的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框架柱试件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获得了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框架柱的破坏形态,分析了不同设计参数及加载制度对该框架柱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和强度退化、变形能力、滞回耗能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框架柱的抗震特性,基于已进行的9榀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框架柱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结果,进一步分析了其滞回特性,并将其骨架曲线简化为带下降段的理想三折线型骨架曲线模型,给出了骨架曲线的确定方法,同时简化了滞回环。通过引入基于损伤的循环退化指数对构件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屈服荷载、硬化刚度、卸载刚度、再加载刚度以及承载力等各项力学性能指标的退化规律进行了描述,建立了基于损伤的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框架柱的恢复力模型,给出了具体的滞回规则。结合试验结果,对恢复力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框架柱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特性,研究结果可为该类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地震作用下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框架梁的损伤演化过程,对5榀不同含钢率、配箍率下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框架梁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分析了框架梁的破坏形态以及裂缝开展模式,得到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框架梁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研究了不同含钢率、配箍率下框架梁的刚度退化、强度衰减、延性性能、耗能能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框架柱地震损伤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地震作用下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构件的损伤,总结和分析了已有地震损伤模型存在的不足,基于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框架柱的损伤试验研究结果,对框架柱的地震损伤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合理地考虑循环次数对构件极限抵御能力(极限耗能和变形能力)的影响以及加载路径对损伤的影响,建立了能够全面反映水平地震作用下构件力学特性变化的基于变形和能量组合的非线性双参数损伤模型。对损伤模型中相应的参数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并给出了其具体定义和表达式。结合试验结果,对损伤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框架柱的地震损伤演化过程与程度,且理论上更为合理。研究结果为该类结构构件的地震损伤评估以及基于损伤的抗震设计方法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河北省建筑科技研发基地-会展中心项目为例,开展装配式清水混凝土框架柱施工质量控制研究。通过构件生产时清水预制柱套筒注浆孔和出浆孔延长管布置优化、钢质底座固定套筒;施工过程中双层钢板定位箱定位钢筋、构件安装前检验、灌浆料拌和控制及套筒灌浆饱满度监测;施工完成后内窥镜法检测灌浆密实度等一系列有效控制措施,确保框架柱保持足够强度的同时减少灌浆料用量,提高安装速度,为装配式清水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整体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构件建筑体系采用预制异形柱和预制异形梁实现梁柱节点快速拼装。本文介绍预制异形柱和预制异形梁吊装流程和施工工序,同时简述该建筑体系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正>能源消耗的增加和环境的压力,迫使约占社会总能耗三分之一多的建筑能耗,不得不走上节能的道路。作为2012年的国际科学技术合作项目,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实践了全国首例中德技术合作的办公建筑——河北省建筑科技研发中心中德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示范房(科研楼)。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组成了强有力的技术团队,设计阶段经过漫长的多次反复计算,施工阶段经过多次反复研究施工组织方案及细部节点处理,目前已到施工尾声阶段。2014年9月5日,德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我国华北方地区一座木—混凝土混合结构建筑为例,介绍了现代木结构主要的节点连接形式。同时结合现场施工情况概述了该结构形式的节点连接施工工艺,希望对现代木结构在我国的建设与推广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既有居住建筑能耗高、舒适性差的问题,为使既有居住建筑朝着高性能、低能耗、健康的规模化改造发展,以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2#、3#住宅楼被动式低能耗改造示范工程为背景,研究既有居住建筑外围护系统低能耗改造的施工关键技术及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