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20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的无钴、低铍电阻焊电极合金:Cu-Ni-Zr-Be(B合金),将其组织性能同常用的Cu-Co-Be(A合金)电极合金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B合金硬度、软化温度同A合金相近,但导电、导热性明显高于A合金。另外,B合金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毒性,延长了电极的使用寿命。最后,探讨了B合金的成分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2.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结合光学显微镜,研究双相钢在不同变形量和保温温度条件下的相变行为及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变形量和保温温度对第二相的体积分数均有影响,随变形量的增加,保温温度的降低,第二相的体积分数增加。当冷却速度为25℃/s时,保温温度选择450~500℃,可以得到较为理想的组织。  相似文献   
3.
随着客运铁路高速化,列车制动盘的磨损日益加剧,严重威胁列车服役的安全性。为了提高低碳马氏体钢制动盘的耐磨性,采用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MAT)技术在材料表面制备梯度组织,进而延长材料的服役寿命。结果表明:经SMAT处理后,样品表面形成厚约180μm的梯度应变层,切应变沿深度呈梯度分布。板条马氏体被挤压成塑性流线,在最表层形成亚微米晶和条状结构。微米划痕试验发现,样品表层材料的硬化率和摩擦性能随着深度呈梯度变化,耐磨性相比基体增强了1.2倍。在循环应力作用下,靠近样品表面的马氏体晶粒被细化,最表层材料的位错密度比基体提高了14.6倍,从而提高了制动盘钢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此外,与其他铁路耐磨材料相比,样品表现出较高的应变硬化速率。研究成果可为制动盘梯度应变层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杜琛  何宜柱  张建 《热处理》2013,(1):52-55
采用线应变-相体积分数的转换模型来描述热轧双相钢连续冷却时的相变进程。用模型计算出各种相室温下的体积分数,并与热模拟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基本吻合。光学显微镜下很难辨别贝氏体、马氏体和珠光体,也不能采用图像分析软件来测量和统计。而采用相变动力学模型可计算出各种相在连续冷却过程中任意时刻的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5.
对梅山公司Q235冷弯不合格试样进行了金相组织,冷弯断口形貌及能谱分析,结果表明,钢的表面局部增碳,钢中皮下气泡和非金属夹杂物的存在是导致冷弯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卢云  何宜柱  李建新 《工业炉》2010,32(3):32-36
考虑板坯实际温度分布不均匀的事实,结合某钢厂的一座步进式加热炉建立了板坯加热过程的三维数学模型及其离线仿真系统。应用Sysweld有限元软件的热处理模块对加热炉内板坯温度场进行计算,并与黑匣子拖偶测试数据进行比较验证。计算结果显示在保证板坯加热质量的前提下,得到了板厚以及入炉温度与板坯所需加热时间的关系式,表明提高板坯入炉温度有利于提高加热效率,缩短板坯在加热炉内的加热时间,降低板坯氧化烧损量。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Si元素对抑制含铜钢高温氧化后表面铜元素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Si元素使合金氧化后形成较多内氧化产物2FeO.SiO2,该氧化物在生长过程中对基体局部区域形成包裹,可割断液相铜的扩散途径,降低富铜相中Cu的浓度,有利于减轻含铜钢高温氧化后基体表面铜元素偏聚,但同时会导致合金在1 150℃以上高温区抗氧化性能减弱。  相似文献   
8.
钼对钴基合金激光熔覆层组织与耐磨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低碳钢基体表面制备了钴基合金涂层.利用金相显微镜(OP)、扫描电镜(SEM)及x射线衍射仪(XRD)等研究了不同Mo元素含量的钴基合金涂层的组织结构;通过采用显微硬度试验、滑动磨损试验等方法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含5.4%Mo的合金熔覆层主要组成相为γ-Co,Cr_(23)C_6,而含28%Mo的合金涂层主要相组成为γ-Co,Cr_(23)C_6,Co_3Mo_2Si_2和NiCor等相;含5.4%Mo涂层的组织主要为柱状生长树枝晶;含28%Mo单道涂层的结合区为紊乱的粗大树枝晶,中部为向上生长的细小的树枝晶,表层为细小的等轴晶,多道搭接涂层组织为细小的等轴晶;含28%Mo涂层的显微硬度可达800 HV以上,比含5.4%Mo涂层的硬度提高了一倍;耐磨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Abstract:
Co-based alloy coatings with different Mo content (5.4% and 28 % ) on the surface of low carbon steel were prepared by laser cladding.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hases composition of the coatings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optical microscope (OP),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X-ray diffraction instrument (XRD). Microhardness and sliding wear resistance of the coatings were also tes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ain phases in Co-based alloy coatings with 5.4%Mo were γ-Co and Cr_(23) C_6. Another two phases of Co_3 Mo_2 Si and NiCoCr were identified in Co-based alloy coatings with 28% Mo. Directional dendrite was observed in Co-based alloy coatings with 5.4% Mo. Unidirectional dendrite at the interface, followed by fine dendrite at the central zone and equiaxed grain near top surface were found in Co-based alloy single coatings with 28% Mo, and almost all fine equiaxed grains appear in the multi-track coatings. The microhardness of Co-bascd alloy coatings with 28% Mo reaches up to 800 HV, which was 2 times of that of Co-based alloy coatings with 5.4% Mo. The sliding wear resistance was also improved.  相似文献   
9.
利用Gleeble3500试验机模拟热轧带钢氧化层在不同卷取温度和冷却速度条件下的相变过程,采用激光拉曼光谱区分氧化层中细小析出相和分层组织结构。结果表明:氧化层中FeO在不同卷取温度和冷却速度条件下可形成几种典型的相变组织形态;降低带钢卷取温度和增加卷取后的冷却速度,有利于抑制Fe3O4在FeO层中的析出,提高热轧带钢表面氧化层酸洗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篦条的分析发现原始篦条的相组成为α-Fe、Cr7C3型碳化物和少量的γ-Fe,碳化物呈网状分布于基体上.篦条氧化膜的相由FeCr2O4、Cr2O3、Fe2O3组成,氧化膜与基体问有微裂纹存在.添加Apl后,氧化膜结构致密且变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