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纺用轻型输送带的结构、制造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轻型输送带的结构及其制造工艺,分析了其接头方式及覆盖层表面花纹的形状,重点从填充剂、增塑剂对PVC轻型输送带覆盖胶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能、拉伸强度、冲击弹性、邵尔A硬度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论述。指出棉纺行业多个工序使用的轻型输送带,其结构包括覆盖层、骨架层和底层,覆盖层表面有多种花纹,骨架层有1~3层织物之分。同时,介绍了橡胶类和树脂类两种轻型带的制造技术。添加一定量的填充剂后,覆盖胶力学性能、耐磨性能及硬度均发生变化;酯类增塑剂用量在5份时呈反增塑现象,覆盖胶拉伸强度最高,加到10份以上时拉伸强度逐渐降低;环氧大豆油的增塑效果比较明显,可用于制造符合FDA标准的环保型PVC轻型输送带。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轻型输送带的结构、生产加工技术、分类和标识。国外轻型输送带从上世纪80年代后迅速发展,我国轻型输送带在上世纪90年代后也得到逐步发展。部分国内轻型输送带在质量上与国外持平,但总体还有一定差距,应加大力度加快发展民族品牌产品。  相似文献   
3.
木粉表面改性对聚氯乙烯/木粉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不同偶联剂对木粉(WF)进行表面改性。对聚氯乙烯/木粉(PVC/WF)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异氰酸酯偶联剂更适合对WF的表面改性。WF经异氰酸酯偶联剂处理后疏水性得到明显改善。随WF填充量增加,PVC/WF复合材料冲击强度和线性热膨胀系数下降,吸水率和维卡软化温度上升,并且异氰酸酯偶联剂处理WF填充的PVC/WF复合材料(PVC/WF-1)各种性能都较未处理WF填充的PVC/WF复合材料(PVC/WF-2)好。填充30份时,PVC/WF-1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比纯PVC提高约10%,吸水率小于0.6%,维卡软化温度比PVC提高2.9℃,线性热膨胀系数从PVC的8.55×10-5℃-1降低到6.01×10-5℃-1。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证明异氰酸酯偶联剂处理WF有利于提高WF与PVC基体的界面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PVC、纳米碳酸钙、CPE为原料,采用力化学处理工艺制备了新型抗冲母料,研究了母料的最佳配比,考察了母料对PVC力学性能、微观形貌和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母料中纳米碳酸钙与PVC的最佳质量比为9:1;②当母料V-90用量为15份时,试样具有最佳的冲击性能;③加入母料V-90的体系冲击断面呈现明显的韧性断裂形貌;④母料V-90可缩短PVC的塑化时间,增大最大转矩和平衡转矩,明显改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5.
6.
采用悬浮聚合方法合成了环氧类扩链剂苯乙烯-EMC的共聚物SMC,并对其进行红外分析表征。SMC中含有活性环氧基团,可与回收PET链端的羧基反应,将其用于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反应共混,能够大大提高回收PET的分子量,特性黏度从0.448 dL/g提高至0.57 dL/g,羧基含量减少至很低,扩链效果显著。DSC分析扩链后的PET其固有性能保持不变。这种共聚物可作为PET的扩链剂使用。  相似文献   
7.
以国外某公司的微波复合介质基板测试数据为参考,采用50Ω阻抗匹配电路测试了介电常数为2.94的某国产微波复合介质板在10 GHz下的驻波、插入损耗。测试结果表明,国产微波复合介质板的介电性能满足电路使用要求。高低温环境下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国内板材的一致性略逊于国外产品,仍需对制备工艺的稳定性、一致性进行改善优化。  相似文献   
8.
9.
Becausetherareearthelementshashigheraffini tytotumortissuethantonormaltissue,theradioac tiverareearthelementswereusedtodiagnoseand treatthemalignanttumorsintheearlieryears.Howev erthetherapeuticeffectwiththoseelementsisnot good.Recently,moreresearchesfocu…  相似文献   
10.
以L-色氨酸为原料,分别与以邻苯二甲酸酐保护的4-氨甲基苯甲酸、4-氨甲基环己基甲酸及6-氨基己酸反应合成了3种酰胺衍生物,分别是(S)-3-(1'H-吲哚-3'-基)-2-{4″-[(1'″,3'″-二氧代异吲哚-2'″-基)甲基]苯甲酰氨基}丙酸(Ⅰ)、(S)-3-(1'H-吲哚-3'-基)-2-{4″-[(1'″,3'″-二氧代异吲哚-2'″-基)甲基]环己基甲酰氨基}丙酸(Ⅱ)及(S)-3-(1'H-吲哚-3'-基)-2-[6″-(1'″,3'″-二氧代异吲哚-2'″-基)己酰氨基]丙酸(Ⅲ)。通过IR、MS、1HNMR及13C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反向筛选出两种与促凝活性相关的蛋白,再将L-色氨酸及3个目标化合物与其分别进行正向对接,通过凝血四项与血浆复钙时间实验表明,化合物Ⅰ及化合物Ⅲ的促凝活性随其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化合物Ⅱ具有浓度依赖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