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7篇
工业技术   17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50W连续波CO_2激光器为热源,诱发SiH_4和C_2H_4反应,合成SiC超细粉末。实验确定了反应腔体内压力p、气源中的C/Si原子比、喷嘴内径2r以及激光功率密度与粉末特性之间的关系,并对合成的产物进行物理、化学表征。  相似文献   
2.
汽油辛烷值智能调合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一种能够在线学习、不断提高、建立一系列模型的策略,提出了一种具有学习功能的汽油辛烷值智能调合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成品汽油辛烷值指标、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等因素提供一个较好的油品调合调度方案。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利用参数学习的方法计算调合汽油辛烷值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当前球磨机负荷检测方法难以准确评估磨机内部变化,给磨机综合运行状态的控制和优化带来较大难度。本文设计了一款内嵌加速度传感器且与钢球介质物理性质相一致的智能磨矿介质用于识别磨机负荷,开展了不同充填率等磨矿条件下的磨矿试验,设计磨矿效果系数划分磨机负荷状态;分别采用了卷积神经网络方法(CNN)和优化的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对智能磨矿介质获取的加速度信号进行球磨机负荷识别。基于优化的SVM模型将获取的一维加速度信号进行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算法(CEEMD)去噪、时域特征值和样本熵提取等预处理,将上述磨机负荷的特征向量分别输入GA?SVM、GS?SVM、PSO?SVM分类模型进行训练,研究表明,PSO?SVM模型的识别准确率可达98.33%,但存在训练过程繁琐,耗费时间长的问题。在图像识别领域具有优秀应用能力的CNN模型是把智能磨矿介质检测加速度信号数据转换为二维图片后直接输入基于VGG19网络的CNN模型进行分类识别,磨机负荷分类识别准确率高于优化的SVM模型,可达98.89%,在保证识别准确率的同时有效节约了计算时间。基于CNN的智能磨矿介质球磨机负荷识别方法可为实现球磨机负荷检测与在线评估提供重要解决方案与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基于格的变色龙签名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璇  喻建平  王廷  张鹏 《计算机科学》2013,40(2):117-119
与普通数字签名相比,变色龙签名不仅满足不可否认性,而且具有非交互式、不可传递的特点。然而,基于传统数学难题构造的变色龙签名方案不能抵杭量子计算机的攻击。为了设计在量子计算机环境下依然安全的变色龙签名,利用格上小整数解问题SIS(Small Integer Solution)和非齐次小整数解问题ISIS(Inhomogeneous Small Integer Solution)的困难性假设,构造了基于格的变色龙签名方案。在随机预言模型下,证明了该方案在适应性选择消息攻击下 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魏连峰  李宁  王廷 《电焊机》2021,51(4):67-71
使用Cu/V中间层实现了30CrMnSi合金钢与TC4钛合金的电子束焊接,探究了接头组织和性能特征。结果表明,通过添加Cu/V过渡层金属可以避免Ti-Fe元素的直接混合反应生成脆硬的金属间化合物。焊缝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组分及性能的特征相,靠近钢侧焊缝为偏聚形成的富Fe相与富Cu相,靠近钛侧焊缝在形成Ti-V固溶体的同时也形成了少量Ti-Cu金属间化合物。接头的抗拉强度最高为418 MPa,接头失效于焊缝与30CrMnSi母材界面处的熔合线位置。  相似文献   
6.
Aluminum specimens with and without chemically cleaning were welded by electron bea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Al 2 O3 film on weld appearance. The removal mechanism of Al 2 O3 film during vacuum electron beam welding of aluminum was analyzed and the effect of Al 2 O3 film on molten pool flow behavior and weld appearance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eld width of the specimen was enlarged by chemically cleaning. The solid Al 2 O3 film transformed into gaseous Al 2 O via the reaction with liquid aluminum at the temperature higher than 1 350 K wa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removal of the film. The weld width was narrowed down by the oxide film due to the inhibition of outward flow driven by the surface tension gradient and the drag force between the Al 2 O3 film and liquid Al. The weld penetration was reduced in the initial stage and then enhanced in the metastable stage.  相似文献   
7.
电子束定点焊接304不锈钢熔池流动行为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电子束焊接过程的传热与受力物理过程分析,建立相应模型,对电子束定点焊接304不锈钢的温度场与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电子束焊接熔池流动行为及焊缝成形规律.结果表明,电子束加热阶段,熔池上表面温度梯度达到106 K/m,熔池表面峰值温度高,在沸点温度附近波动,强烈的金属蒸汽反作用力成为熔池流动的主要作用力,促使熔池中心下凹并不断波动,熔池冷却凝固阶段,金属蒸汽反作用力下降,熔池金属表面张力梯度引起的Marangoni对流成为熔池金属流动主要驱动力,促使焊缝表面熔宽增大,熔池凝固后焊缝上表面宽度为1.9 mm,中心处宽度为1.6 mm,下表面宽度为1.8 mm.  相似文献   
8.
这篇综述全面介绍了近两年我国,特别是哈尔滨的泛函工作者在Orlicz空间几何学方面的大量的有成效的工作。本文曾在全国泛函(空间组)第四次会议,全国Banach空间几何学第二次会议和黑龙江省1984年数学年会上作大会报告。此文发表于:《哈科大学报》  相似文献   
9.
浮法玻璃渗锡的物理化学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正如Pilkington兄弟玻璃公司的W.C.Hynd在介绍浮法玻璃生产过程所讲的那样,“生产平板玻璃的旧有工艺有三大根本性缺点:1.玻璃表面质量很难进一步提高;2.玻璃液浪费太大,至少要浪费20%的玻璃液;3.劳动强度大”.为了克服旧有工艺的这些缺点,1902年,美国人Heal与Hitchcock提出了在熔融金属表面成型平板玻璃的方法与装置,到1925年,由于Hitchcock的工作而进一步完善,并第一次提出了“浮法”这一概念,也给出了浮法用的金属或合金应满足的要求,即其比重比玻璃大,熔点比玻璃低,沸点要尽可能高,当时,他在专利中给出的是金属锡及其铜合金,事实上,满足这些要求的金属还有镓、铬,但是考虑到与玻璃的化学作用,锡最小,价格又最低,因此,选用锡是比较恰当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激光粉末床熔融成形的Ti6Al4V合金和AlSi10Mg合金进行电子束对接试验,对比分析不同侧偏束条件下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钛侧偏束(-0.6 mm)相较于铝侧偏束(+0.6 mm)所获接头的成形更稳定、美观。铝侧偏束时,接头表面出现了大量的气孔及裂纹,接头内部也存在大量的气孔,主要聚集于铝侧熔合线上;钛侧偏束时,接头焊接缺陷的数量明显减少。两种工艺条件下的界面层均形成了一定数量的金属间化合物,铝侧偏束时以TiAl为主,钛侧偏束时形成了TiAl3、Ti Al2、Ti3Al和TiAl等多种金属间化合物。铝侧偏束接头抗拉强度最高为81 MPa,钛侧偏束接头抗拉强度最高可达到128 MPa。两种接头均失效于反应界面层处,呈现出脆性断裂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