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提高水上飞机水动力性能试验的精度,基于改善模型试验区域空气流场的原则,设计了一套全新的试验装置,用于解决原试验方法中阻塞效应引起的空气流场变化。该试验装置将模型置于拖车前端最佳试验区域,最大程度的减小了气流变化引起的试验误差。该装置投入使用后,明显提高了试验精度,为今后的水上飞机设计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交织技术在抵御信道衰落引起的突发错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交织盲识别成为信道编码识别的重要内容。针对非合作情况下的交织类型盲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序列码重特性分布的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分组交织序列和卷积交织序列的码重分布特性,利用两种序列的实际码重分布概率与二项分布概率之间的欧几里德距离作为特征参数来识别序列的交织类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较高误码率下实现交织序列类型的盲识别。  相似文献   
3.
以大豆油、棕榈油作为煎炸油,薯条、鸡块和鱼排作为煎炸材料,研究煎炸油黏度影响因素、高温煎炸过程中油样的流动性及黏温特性,分别采用Arrhenius、Lioumbas、Andrade-Arrhenius和Williams-Lander-Ferry模型对其黏温特性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煎炸过程中,煎炸油整体呈牛顿流体(10~1 000 s-1);煎炸中大豆油黏度增加快于棕榈油,煎炸荤食的油黏度增加快于煎炸素食的油黏度,煎炸时间的延长均促进油黏度增加;煎炸油黏温变化速率随煎炸时间延长而加快,整体黏度趋于上升;比较4种模型发现Lioumbas模型拟合煎炸过程最佳。  相似文献   
4.
基于快速柱层析-高效体积排阻色谱方法,分析市售9种稻米油中极性物主要组分构成比例,与5种植物油极性物构成进行对比,并深入探讨谷维素和植物甾醇在分析条件下的分布。结果表明:稻米油相比常见植物油初始极性组分含量偏高,与棕榈油接近,达6.3%~16.4%,极多的甘油二酯类(DG)水解产物,是造成稻米油极性组分含量偏高的主要原因。在分析条件下,谷维素归于极性组分中的DG类,植物甾醇在极性和非极性组分中皆有,甾醇存在形式的不同造成分布差异,游离甾醇归于极性组分中的游离脂肪酸类(FFA)。  相似文献   
5.
以春季政和大白一芽二叶茶鲜叶匀浆液为酶源,以单位质量茶鲜叶原料酶促氧化合成茶黄素的量为考察指标,比较研究政和大白茶、秀红、碧香早3种茶鲜叶原料酶促氧化合成茶黄素的效率,优化筛选最优茶鲜叶原料酶促合成茶黄素工艺技术参数,以期为茶黄素的高效制备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政和大白茶鲜叶原料最适合于酶促氧化合成茶黄素,其最优工艺技术参数为酶源用量0.6g酶液/100mL、酶促反应时间120min、温度35℃、pH值5.2,在该参数下,茶黄素的合成量达2.72mg/g.鲜叶,说明所得工艺技术是一种利用茶鲜叶原料酶促氧化高效制备茶黄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介电常数在煎炸油极性组分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电常数与煎炸油中极性组分含量有较好相关性,用于评价煎炸油品质,具有快速、便捷、安全等优点。本文分析了液体介电特性的测试原理和煎炸油介电特性机制,列出极性组分和介电常数的相关性拟合模型。以商业化应用广泛的FOS、FOM 310、Testo 270三类快速检测仪器为对象,对其内部构造、仪器操作和数据可靠性进行评价,结合餐饮业实践经验总结了影响其检测准确度的主要因素,包括煎炸油品种、校准体系、悬浮物、操作规范性。最后,提出此快速检测技术未来的两大发展方向:对信号处理参数的特异性优化和对数据处理技术或红外在线检测技术的引入结合。  相似文献   
7.
科兴中维某框架结构因工艺调整、抗震设防类别提高,采用增设黏滞阻尼器的消能减震加固方式。本文通过建立弹塑性模型进行大震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本结构减震加固后,黏滞阻尼器起到了良好的减震耗能作用,结构顶点位移、层间位移角、基底剪力等关键指标均满足大震要求;地震能量主要由黏滞阻尼器及框架梁消耗,框架柱基本不参与耗能;减震加固后框架梁满足性能水准要求,框架柱包钢加固后满足性能水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Rancimat测量池水中甲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己酸等短链脂肪酸含量,为探明Rancimat测量池水电导率的内在组成变化机理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在流速1.0 m L/min、柱温40℃、紫外检测波长210 nm、进样量10μL、流动相为磷酸盐溶液(p H 2.8,0.05 mol/L)和甲醇组成的线性梯度洗脱条件下,能同时分离甲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己酸,其保留时间分别为1.96、2.71、5.81、13.47、19.33、27.72 min。此方法的平均峰面积精密度为2.31%,平均回收率为96.88%;棕榈油、大豆油和亚麻籽油氧化稳定性实验所得水溶液中的短链脂肪酸主要为甲酸和乙酸。此法对深入分析优化油脂氧化稳定性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油炸花生、油条、麻花3种中式煎炸食物为研究对象,选取10种溶剂配方提取其内含油脂,基于制备型快速柱层析和高效体积排阻色谱,深入分析煎炸食物内油脂极性组分的构成比例。结果表明:在提取煎炸食物中油脂极性组分时,石油醚对油炸花生和麻花的提取结果最高,正己烷-异丙醇(体积比4∶1)对油条的提取结果最高,与石油醚的无显著性差异。在测定煎炸食物中油脂极性组分时,可选用石油醚作为提取溶剂。石油醚提取所得油炸花生油脂中极性组分含量为4.5%,主要为氧化甘油三酯单体类和甘油二酯类,油条油脂中极性组分含量为28.8%,主要为甘油三酯聚合物类,麻花油脂中极性组分含量为8.0%,主要为甘油三酯聚合物类、氧化甘油三酯单体类和甘油二酯类。  相似文献   
10.
从分离谱图、分析时间、线性范围、检出限、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角度,对离子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水中的短链脂肪酸的方法进行比较。HPLC使用SunFire~(TM)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钾溶液和甲醇,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离子色谱法使用Dionex~(TM)ATC-3色谱柱,流动相为不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5 m L/min。结果表明:HPLC的分析时间、线性范围、检出限、保留时间精密度、峰面积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4.5 min、0~1 200 mg/L、15.57~23.23 mg/L、0.079%~0.597%、1.12%~3.50%和96.1%~112.0%,离子色谱法的相应指标分别为13.0 min、0~20 mg/L、0.03~0.10 mg/L、0.000%~0.053%、1.18%~2.69%和98.2%~122.0%。HPLC线性检测范围宽,但检出限相对高。离子色谱法检出限低,但线性检测范围窄,过高的进样质量浓度使得分离效果不佳。应根据样品实际质量浓度,选择合适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