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Alicyclobacillus acidoterrestris)是引起橙汁劣变的主要微生物,为研究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在橙汁中的生长规律,利用近红外光谱获取橙汁中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含量的信息,采用标准化(autoscale)、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标准正态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去趋势化(detrend)对光谱进行预处理,结合化学计量学,构建近红外光谱与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含量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将近红外光谱转换为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预测菌落数据,并采用“一步法”直接基于预测菌落数构建橙汁中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的生长模型。结果表明,利用标准化进行光谱预处理建立的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模型对橙汁中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含量的预测效果相对较好,其预测决定系数(prediction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Rp2)与预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发一款基于气敏传感器对草莓腐烂进行移动式检测的电子鼻设备。方法根据健康/劣变草莓的挥发性成分变化选择了6个金属氧化物传感器,并将传感器阵列与移动单元及计算机结合构建移动式电子鼻设备,在基于C#语言开发的软件系统控制下运行。在密闭空间内提取"红颜"草莓的顶部空气,传感器接触特异性气体产生电信号,经模数转换和数据分析实现对腐烂果实的定位识别。结果各传感器对草莓的挥发性气味响应不同,且腐烂草莓与完好草莓的挥发性气味存在差异。验证试验表明当密闭时间为5 min,定点检测时长为20s时采用移动式传感器阵列进行腐烂定位效果较好,单层草莓单点和多点腐烂源定位结果与实际腐烂源位置的直线偏差为±3 cm以内。结论研发的电子鼻设备可满足对单层草莓进行腐败检测和腐烂源定位的要求,同时也为草莓腐烂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无损检测参考装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亚硝酸盐抑菌机理,在生孢梭菌对数生长期添加不同量的亚硝酸盐(0、100、200、300、400和500mg·L-1),收集亚硝酸盐作用约20h的生孢梭菌细胞,发现生孢梭菌细胞产量显著降低,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添加亚硝酸盐后生孢梭菌超微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如细胞壁破裂、变薄或消失,胞浆内容物溶解或流失等。推论认为亚硝酸盐对梭菌细胞的侵害是其抑菌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
利用高光谱成像系统获取真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板上培养期间的高光谱图像,采用400~1 000 nm全波段光谱响应值,并计算全波段的平均值、波峰716 nm处的光谱值和全波段内光谱值第1主成分的得分值,利用这3 种参数计算方法构建真菌生长模拟模型。结果表明,3 种方法建立的模型测试集的决定系数(R2)为0.722 3~0.991 4,均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03×10-4~5.34×10-3、0.011~0.756。建立的生长模型与传统菌落计数法建立的生长模型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87~0.957。另外,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可以区分3 种不同菌种。其中,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对培养36 h的3 种真菌及对照组的区分准确率为97.5%。高光谱图像技术能够用来对真菌生长进行模拟和真菌的种类区分。  相似文献   
5.
研究4℃、10% O2结合不同体积分数CO2(10%~50% CO2)处理对鲜切结球莴苣的主要品质和生理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体积分数CO2导致了细胞膜通透性增加;10% O2+30% CO2气体组合显著抑制了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延缓了组织的衰老和褐变,并较好地保持了鲜切结球莴苣中叶绿素、VC和还原糖含量。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在10% O2+30% CO2气体组合条件下,鲜切结球莴苣贮藏15d仍具有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6.
周丹丹  王卓  邢梦珂  屠康  周程雁 《食品科学》2017,38(19):212-217
为探讨植物精油对枇杷采后炭疽菌抑制的效果及其机理,分别用丁香酚、柠檬醛和香芹酚对尖孢炭疽菌进行体外处理,筛选出丁香酚为最优抑制剂并研究了其对尖孢炭疽菌外渗率、核酸泄漏及蛋白质的影响。以枇杷为供试材料,接种尖孢炭疽菌后分别用0.5、1.0、2.5、5.0μL/L的丁香酚熏蒸处理,统计病害发生率及病斑直径,并研究了丁香酚对枇杷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体外实验中,3种供试精油对尖孢炭疽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8μL/L丁香酚可以完全抑制尖孢炭疽菌的生长,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菌内细胞内容物的渗出。在丁香酚对枇杷果实采后炭疽病抑制效果实验中发现,贮藏6 d时,1μL/L丁香酚处理组病斑直径及病害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病斑直径仅为6.41 mm,病害发生率为66.67%。丁香酚对枇杷品质影响方面,其能够显著抑制采后枇杷质量损失率的上升及VC含量下降(P0.05),但对枇杷的颜色、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等品质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苹果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与光学性质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深理解光学技术检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机理,采用单积分球技术定量分析苹果低温贮存(0?℃,150?d)期间可溶性固形物、总可溶性糖、果糖、葡萄糖和蔗糖与吸收和散射性质的关系,并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建立含量预测模型。结果显示,贮存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伴随着吸收系数和约化散射系数的减小,呈现很高的正相关关系(r为0.768~0.992)。其中,这些可溶性成分与吸收系数的相关性更高。在3 种可溶性糖中,可溶性固形物与蔗糖最相关(r=0.961)。且两者与吸收系数和约化散射系数的平均相关性(r为0.890~0.963)均高于果糖和葡萄糖(r为0.813~0.910),对应的预测模型也更优,预测决定系数Rp分别为0.886~0.893和0.864~0.906。结果表明,光学性质能够预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原因可能是可溶性糖(尤其是蔗糖)与光学性质高度相关。该研究为光学技术检测果实品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UML-B/S模式的粮食安全追溯MIS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江苏省粮食安全追溯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现过程.包括系统的整体结构与模块分析、UML(统一建模语言)建模分析、数据库分析、功能模块设计、数据库设计、系统安全型设计等.系统主要由登陆管理模块、信息查询模块、信息维护模块、远程监控模块、及分析预测模块构成.采用了统一建模语言作为系统分析设计方法,并构建了以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为核心的系统界面.使得系统具有开放、自学习、易操作等特性,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粮食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猪肉腌制过程中亚硝酸钠添加量对其质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董庆利  屠康 《食品科学》2006,27(4):62-66
亚硝酸盐是腌腊肉制品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具有发色、抑菌、改善风味和质构等作用。本试验应用质构剖面分析方法(TextureProfileAnalysis,TPA)对猪肉腌制过程中不同亚硝酸钠添加量对其质构的影响做了初步研究,发现随着腌制时间的增加,硬度(Hardness)、胶黏性(Adhesiveness)、弹性(Springiness)和咀嚼性(Chewiness)增加,而粘聚性(Cohesiveness)和回复性(Resilience)减小。添加亚硝酸盐后,硬度和咀嚼性增加显著(p<0.05),胶黏性和弹性增加不显著(p>0.05);粘聚性减少不显著(p>0.05),回复性减少显著(p<0.05)。猪肉腌制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显示,水分、脂肪、蛋白质、胶原蛋白和亚硝酸盐都有降低趋势。通过化学成分含量与质构指标的相关分析,水分含量与胶黏性、回复性和弹性的相关性较高(分别为r=0.891,r=-0.770,r=-0.770:p<0.05),是影响质构的主要因素;亚硝酸盐与弹性显著负相关(r=-0.808,p<0.05),而与其它质构指标相关系数较低;胶原蛋白含量与回复性的相关性较高(r=0.740,p<0.05);脂肪、蛋白质含量与质构指标的相关系数较低。  相似文献   
10.
我国蛋品加工及利用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屠康  潘磊庆  赵立  赵艺泽 《食品科学》2004,25(Z1):201-205
本文综述了目前我国蛋品加工及利用的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