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8篇
  2014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城市感知网络由不同类型的网络综合而成。同一用户在各类网络里具有不同的身份标签。为了提高身份认证的效率。保证安全,避免恶意用户危害网络运行。有必要针对不同的网络场景设计不同的身份认证协议。  相似文献   
2.
一种基于二维DFT的一对多非对称数字水印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今水印系统中的公开验证难题及水印存储信息量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一对多的非对称数字水印算法。该水印算法基于二维离散傅立叶变换(2DFT)。参考水印的相位在2DFT域中被任意地改变,从而得到不同的嵌入水印。这些嵌入水印彼此相关,并且和参考水印均有相同的互相关性。通过比较互相关系数值和判决门限,实现水印检测。仿真结果表明,选择恰当的判决门限,参考水印能正确地检测嵌入水印,而由参考水印生成的其它嵌入水印却不能实现水印检测。参考水印的信息公开不会降低嵌入水印的安全性。因此,该算法实现水印的公开验证,同时只需存储一个参考水印就能检测多个嵌入水印,降低了水印存储信息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移动IP注册过程中的用户匿名鉴别问题,提出了一个匿名鉴别的移动IP注册协议.移动用户采用Diffie-Hellman 密钥交换机制产生与家乡代理共享的动态会话密钥,并用它加密移动用户的真实身份,来构造注册请求消息中的临时身份标识符;家乡代理接收到临时身份标识符并进行解密得到移动用户的真实身份.由于每次注册请求消息中的临时身份标识符都不相同,从而实现了用户身份的匿名性和位置移动的不可跟踪性.该协议由公钥密码体制和共享密钥密码体制相结合来实现移动实体的鉴别.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不仅实现了移动实体的鉴别,而且具有很强的匿名性;与彭华熹、冯登国提出的匿名无线认证协议比较,该协议减少了在移动用户端的运算负荷和时间.  相似文献   
4.
许捷  党岚君 《信息通信》2014,(10):160-160
城市感知网络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暴露的突出问题就是隐私的保护。现有的隐私保护方法主要着眼于网络设施的软硬件环境完善与提高。文章首先给出了智慧居民的定义,其次给出了智慧居民的隐私保护原则及基本方法,建立"隐私—便捷"关系的基本模型,最后对该隐私保护原则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移动支付的公平交易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时生效签名的无可信第三方的移动支付协议。该协议不仅能保证顾客在向商家付款的同时获得所购买的商品,还可以防止共谋问题的发生。该协议满足交易的公平性和不可否认性,并且避免了采用传统意义上的可信任第三方而引起的交易“瓶颈”问题,适用于移动环境下数字产品的交易。  相似文献   
6.
在协作传输最优功率分配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分布式协作路由和功率分配算法,分布式分离路由和功率分配算法与分布式联合路由和功率分配算法.这两种算法集合了物理层和媒质接入层协议,能够取得近似集中式算法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联合协作路由和功率分配算法,分离协作路由和功率分配算法能够更加有效地节省总的发送功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移动IP的商业部署,需要将认证、授权和计费(Authentication, Authorization, Accounting,AAA)引入移动IP注册过程.针对该注册过程安全与效率兼顾的问题,提出了AAA下基于无对的无证书移动IP注册协议.采用强安全高效的无对的无证书签名方案来实现外地AAA服务器与家乡AAA服务器之间的相互认证; 采用消息认证码来实现家乡AAA服务器对移动节点以及移动节点对家乡代理的认证.首次采用动态更新的临时身份来代替网络服务标识中的用户信息,实现了用户匿名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达到了预期的安全目标.与Cao等人提出的协议相比,该协议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注册时延减少了约20%.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移动IP注册过程中的匿名认证问题,提出了一个具有用户匿名性的移动IP注册协议.移动用户通过对家乡代理的身份和新建立的Diffie-Hellman 密钥进行Hash运算,并把该Hash值与移动用户的真实身份进行异或,来构造注册请求消息中的临时身份标识符; 家乡代理把接收到的临时身份标识符和重新计算的Hash值进行异或可以得出移动用户的真实身份;每次注册请求消息中的临时身份标识符都不断变化,从而实现了用户身份的匿名性和位置移动的不可跟踪性.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不仅实现了移动实体的认证,而且具有很强的匿名性;与彭华熹、冯登国提出的匿名无线认证协议比较,该协议减少了在移动用户端的运算负荷和时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