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2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靶试及数值计算研究钨丝增强锆基非晶弹芯侵彻弹坑形貌及直径,并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钨丝增强锆基非晶弹芯侵彻弹坑较93W合金弹坑细长,且弹坑底部更尖锐.在稳定侵彻阶段,钨丝增强锆基非晶弹芯侵彻弹坑平均直径为10.1 mm,较93W合金弹坑小8.2%,这归因于钨丝增强锆基非晶动态压缩强度更高,侵彻过程具有"自锐"特性.  相似文献   
2.
3.
感应等离子纳米钽粉制备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对感应等离子技术制备电容器级钽粉粒度、形貌的控制,进行了改变等离子工艺参数的粉体制备工艺试验,试验中考察等离子功率、送粉速率对制备粉体的粒度、粒度分布及其形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等离子体功率下,随着送粉速率的增加,粉体平均粒径增加,比表面积下降;在一定送粉速率下,随着等离子体功率的增加,粉体平均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加。感应等离子工艺参数的变化可以改变制备粉体性能。  相似文献   
4.
等离子体技术对钽粉杂质含量降低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摸清连续式、感应等离子体粉体制备技术对电容器级钽粉杂质含量水平的降低作用机制,进行不同原料粉体针对同一等离子工艺和不同等离子工艺参数针对同一粉体的制备试验,并对比分析不同原料处理前后钽粉的杂质含量和不同等离子工艺处理后钽粉的杂质含量。结果表明,感应等离子体技术制备对降低电容器级钽粉的杂质含量具有显著作用,与国家有色金属工业标准YS/T573—2007中比电容最高的牌号为FTa-120K钽粉的杂质含量对比分析发现,氧质量分数降低20%以上,碳、钾、钠元素的质量分数降低90%以上;等离子体与原料粉体的耦合作用越强,对粉体杂质含量的降低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钨合金材料锻造变形强化的组织与性能及其再结晶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不同锻造变形量的钨合金材料组织、性能及其再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变形量的增加导致了钨合金组织的“纤维化”和强度的提高,变形钨合金在低于液相烧结温度以下热处理时,其再结晶过程缓慢,再结晶晶粒所占比例较小且比较细小。在液相烧结温度以上热处理将会迅速完成其再结晶—球化—晶粒长大的过程,此过程将导致变形强化效果丧失,力学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6.
7.
岩溶干旱山区由于石灰岩岩溶发育,降水基本上从天坑、阴河流走,大部分地区地表水奇缺,"水少、水脏"是当地农村生活饮用水一个突出的问题。千百年来,一直没有一种工程措施或方法,能很好地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古丈县立足江南多雨,单位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研制、创新和推广了饮用型集水窖,通过丰水期集蓄山泉井水,干旱期饮用的工程措施,解决了这一岩溶干旱地区饮用水一直困难这一历史难题,社会效益巨大,值得同类地区借鉴和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利用连续式、感应等离子体粉体制备装置进行超细钨粉制备技术的研究,比较测定经感应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前后粉体的流动性、氧杂质含量和粒度。结果表明,用感应等离子体技术制备的超细钨粉流动性较原料粉体提高20%以上,氧杂质含量显著降低,超细粉体制备装置对于制备粉体的粒度具有较为精确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9.
采用ANSYS程序计算研究脉冲加载下不同屈服强度、弹性模量基体对钨丝增强复合材料两相间剪切应力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在复合材料设计时应考虑基体力学特性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选择屈服强度高、弹性模量低的基体,可降低增强相钨丝中的剪切应力,在侵彻过程中有利于保持钨丝的完整性,从而提高侵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用靶试研究不同增强相体积分数的非晶复合材料弹芯穿甲威力。结果表明:随增强相体积分数由65%增至70%、75%、88%(密排),非晶复合材料密度从14.8 g/cm3增至15.5、16.1、17.1 g/cm3,动态压缩强度从2842 MPa增至3013、3098 MPa,后降至3000 MPa,非晶复合材料弹芯的平均穿深由57.8 cm增至58.7、61.8、69.7 cm。提高增强相体积分数有利于提高弹芯的穿甲稳定性、穿甲速度,使弹芯穿甲威力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